梵漢對音和兩晉南北朝語音
[Abstract]:The Vatican and Han phonetic materials in the period of the two Jin dynasties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reveal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 to the middle ancient sound: the initial consonant, the intermediate sound, and the rhyme end have initially formed the pattern of the middle ancient phonetic system reflected in "Chi Yun". In addition to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main vowels, it also shows the chain changes of the Chinese vowel phoneme system and links up with the Sui and Tang tones.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
【分類號】:H11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紅花;《廣韻》所記“方言”詞[J];古漢語研究;2003年02期
2 吳澤順;劉熙《釋名》“一韻之轉(zhuǎn)”方法論考略[J];古漢語研究;2003年04期
3 周遠富;《通雅》與古韻分部[J];古漢語研究;2005年02期
4 曾昭聰;黃侃在形聲字聲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貢獻[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0年06期
5 宋繼華;李國玉;王寧;鄭振峰;;《說文解字》中描述性知識的知識表示建模[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6 李清桓;;《說文解字》和常寧方言本字[J];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12期
7 嚴奉強;試論聲訓的目的和范圍[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8 李開;黃侃的古音學:古本聲十九紐和古本韻二十八部[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康泰;聲訓中的心理特征——語義聯(lián)想與語音聯(lián)想的同時并進[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10 蔡永貴;復輔音聲母:一個并不可信的假說——諧聲字“一聲兩諧”現(xiàn)象新探[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彭華;陰陽五行研究(先秦篇)[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煥君;魏晉南北朝喪服制度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3 宋鋼;六朝論語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卞仁海;楊樹達訓詁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敏;由《爾雅》、《方言》、《說文》、《釋名》看漢代訓詁的發(fā)展[D];暨南大學;2003年
2 郭文超;劉熙《釋名》訓詁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劉紅花;《廣韻》方言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馬俊;元明漢語入聲與元明韻書入聲的關(guān)系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姚志紅;《說文解字》大徐反切音系考[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有紅;俞樾傳統(tǒng)學術(shù)研究[D];西北大學;2004年
7 周滿偉;邢f:語言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胡海瓊;《爾雅義疏》同族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9 胡世文;黃侃手批《爾雅義疏》“音訓”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華敏;《詩經(jīng)》毛傳、鄭箋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秦日龍;;清抄本《五音通韻》的聲母系統(tǒng)[J];華夏文化論壇;2011年00期
2 楊遺旗;;湘南勉語音系及內(nèi)部差異簡述[J];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S1期
3 馬樂樂;;《中原音韻》與《中州音韻》比較研究概述[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任蕊;;石家莊市區(qū)方言音系描寫[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3期
5 陳魏俊;;《武威漢代醫(yī)簡》中用字的音韻分析——聲母部分[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6 陳會兵;蔣斌;;漢語史課程“漢語語音史”部分教學方案[J];教育教學論壇;2009年02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洪梅;;《青郊雜著》之《文韻考衷六聲會編》研究摘要[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2 周國炎;;布依語與莫話聲母比較研究[A];布依學研究(之五)——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五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5年
3 張平忠;;《韻鏡》一系韻圖齒音開合在《等子》一系韻圖中的演變[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4 楊耐思;;漢語影、幺、魚、喻的八思巴字譯音[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5 楊耐思;;八思巴字漢語聲類考[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輯)[C];1993年
6 甘春妍;邱月;阮明華;;粵方言為母語的學生PSC案例分析研究[A];第四屆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何廣見;普通話聲母雜說[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2 何廣見;普通話一級甲等水平的語言表征[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鳳梅;古齊魯語聲母系統(tǒng)構(gòu)擬[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懷中;《經(jīng)典釋文》陸氏音系之聲類聲母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新華;唐五代敦煌語音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4 胡曉東;瑤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5 國一姝;基于通假字的上古聲母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鄒新;《韻略新抄便覽》音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7 汪銀峰;明末以來內(nèi)丘、堯山語音的演變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李超;周昂《增訂中州全韻》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9 陳宏;貴州松桃大興鎮(zhèn)苗語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10 蔡麗華;王應電《聲韻會通》與《韻要粗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琦;《十經(jīng)文字通正書》通假字聲母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2 季克廣;借音壯字所反映的聲母系統(tǒng)的研究[D];廣西大學;2005年
3 何漓;崇左壯語與泰語的聲母比較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7年
4 閔敏;原本《玉篇》聲母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5 王琪;日本悉曇家所記古漢語聲母[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6 曹祝兵;《詞林韻釋》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7 劉瑩春;《橫切五聲圖》音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瑩瑩;《韻鏡》與《切韻指掌圖》語音比較研究[D];貴州大學;2006年
9 孔永;《中州全韻》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10 張輝;《等韻精要》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177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21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