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用學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哲學淵源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Wittgenstein's theory of language use, Austen's theory of speech act and Grice's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ort out the philosophical origi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
【作者單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外語系;
【分類號】:H03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馮光武;;理性才是主旋律——論格賴斯意義理論背后的哲學關(guān)懷[J];外語學刊;2006年04期
2 文旭,匡芳濤;哲學的語言轉(zhuǎn)向及其對語用學的貢獻——語用學思想史探索之二[J];外語教學;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建爾;理性啟蒙意義略論[J];北京大學學報;2000年S1期
2 周璇;;馮友蘭對西方哲學方法的闡釋與運用[J];北方論叢;2009年01期
3 翟慶振;海德格爾基本本體論的哲學意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4 韓媛媛;;淺析徐坤筆下女性的失語境地[J];濱州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5 楊宗元;;在事實與價值之間——試論道德詞的內(nèi)涵[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劉建穩(wěn);;詞語修辭格中格萊斯準則的違反[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張振鵬;;馬克思社會批判的理論維度[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10年01期
8 宋俊成;;哲學之生活意蘊[J];大連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9 孫玨;;中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的重新審視與編輯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年03期
10 崔鳳娟;;言語行為理論與會話含義理論的哲學之維[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春青;;文學理論的學科性危機及其出路問題[A];和諧社會:公共性與公共治理——2004學術(shù)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2 趙勇;;學者上電視與知識分子的缺席——以《百家講壇》為例[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shè)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shù)前沿論叢(下卷)[C];2007年
3 鮑國玉;;認知隱喻與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哲學[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勇為;馬爾庫塞的現(xiàn)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趙貴臣;我國大學生資助體系的德育功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偉濤;權(quán)利的優(yōu)先性[D];吉林大學;2012年
4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5 章禮強;民法本位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6 傅鶴鳴;論法律的合法性[D];復(fù)旦大學;2005年
7 肖明;當代自由主義憲政的困境與倫理重建[D];復(fù)旦大學;2006年
8 李哲;生態(tài)城市美學的理論建構(gòu)與應(yīng)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9 李義天;當代美德倫理學研究:關(guān)于倫理多樣性的論證與辯護[D];清華大學;2006年
10 林曉華;媒介素養(yǎng)與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D];四川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偉鋒;以格洛—龐蒂的身體性空間為基礎(chǔ)理解知覺的現(xiàn)象學[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田軍;論馬爾庫塞與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之差異[D];寧波大學;2011年
3 周期玉;馬爾庫塞人本主義批判理論評析[D];湘潭大學;2003年
4 李垣;科學哲學對經(jīng)濟學方法論影響的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5 韓媛媛;探覓心靈的暉機[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揚;從句中語用遷移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6年
7 周文葉;釋“語文”[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8 嚴斌;從互文性視角看譯者角色[D];湘潭大學;2006年
9 邢一非;社會批判理論—法蘭克福學派哲學觀探析[D];黑龍江大學;2006年
10 呂紅;馬爾庫塞社會批判理論之批判[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紅儒;感知命題意向謂詞[J];外語學刊;2003年02期
2 辛斌;;?碌臋(quán)力論與批評性語篇分析[J];外語學刊;2006年02期
3 李洪儒;;系詞——人在語句中的存在家園——語言哲學系列探索之二[J];外語學刊;2006年02期
4 馮光武;合作必須是原則——兼與錢冠連教授商榷[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5 文旭;追溯語用學的思想——語用學思想史探索之一[J];外語教學;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紫坪;;哲學的日;貧w——論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說[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S1期
2 蘇鵬;;維特根斯坦的語境觀及其影響[J];外語學刊;2011年02期
3 劉麗;;從語言哲學角度看譯者地位的變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02期
4 袁俏玲;;經(jīng)濟學的語言問題和語言的經(jīng)濟學分析[J];外語學刊;2007年04期
5 李海平;;語言哲學中意義的語境問題[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6 殷杰,郭貴春;英國哲學傳統(tǒng)中的語用思維[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7 姜紅;;歐美20世紀語言哲學與當代語言學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8 郭永盛;;對分析哲學一個非歷史角度的考察[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柳曉輝;;譯者主體性的語言哲學反思[J];外語學刊;2010年01期
10 王望妮;;維特根斯坦的“意義使用觀”發(fā)展述評[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莉娜;;語用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A];2003年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年會交流論文文集[C];2003年
2 孫吉勝;;國際關(guān)系的語言轉(zhuǎn)向與建構(gòu)主義的發(fā)展研究:以語言游戲為例[A];國際關(guān)系理論:前沿與熱點——2006年博士論壇[C];2006年
3 瞿麥生;;隱喻的語用學探賾[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4 蔡曙山;;深遂的學術(shù)眼光 寬容的人格力量——周禮全先生的學問人生之路[A];邏輯、語言與思維——周禮全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C];2001年
5 黃清貴;;論Gone with the Wind一書中Rhett Butler形象的塑造[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6 熊學亮;;論所指的能指域[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7 林敏;;普遍性與個性——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yīng)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8 馮智強;;語言哲學視閾下的翻譯觀溯源——從語言觀問題談起[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莊麗媚;;當代語言哲學的隱喻研究及其意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何華;;解讀伽達默爾解釋學中的語言轉(zhuǎn)向[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科學技術(shù)哲學)[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立志;結(jié)構(gòu)、符號與意義[N];光明日報;2008年
2 蔡曙山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人類心智探秘的哲學之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夏中華 渤海大學中文系;言語交際學與語用學分立而不對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簡方;在語用邏輯里收獲思想[N];光明日報;2002年
5 北京師范大學 鄧 峗;《言有所為——現(xiàn)代漢語語用分析》讀后[N];中國信息報;2005年
6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廖美珍;法庭調(diào)解語言研究的意義及方法[N];人民法院報;2008年
7 陳嘉映;日常語言與哲學[N];文匯報;2004年
8 姜國權(quán) 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博弈論和演化論拓寬傳統(tǒng)語言學研究視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胡欣;《牛津語言學入門叢書》:語言學親切走近[N];中國教育報;2001年
10 ;中國邏輯學:回顧、反省與前瞻[N];光明日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志棟;語用要點識別模型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2 潘慶玉;語言哲學視閾中的語文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海平;論意義的語境基礎(chǔ)[D];吉林大學;2005年
4 何兵;庫恩后期科學哲學思想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6年
5 黃遠振;生態(tài)哲學視域中的中國外語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關(guān)英菊;從“獨白”到“對話”[D];吉林大學;2008年
7 劉利民;在語言中盤旋[D];四川大學;2007年
8 王曉陽;語言的自我中心成分及其文本解釋[D];黑龍江大學;2009年
9 孫小龍;規(guī)范、推論與社會實踐[D];南京大學;2011年
10 王志棟;語用要點識別模型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勁松;用語義語用結(jié)合的方法研究翻譯[D];四川大學;2002年
2 劉志強;皮爾士實用主義思想對語用學起源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張錄俠;銜接連貫在大學英語閱讀中的作用[D];西北大學;2002年
4 張寧嬌;從語用學角度分析英語幽默的產(chǎn)生[D];大連海事大學;2004年
5 王怡;“說謊”的語用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6 曹紅艷;論語境在文學翻譯中的作用[D];鄭州大學;2006年
7 周漩;從語用動態(tài)順應(yīng)論看漢英諺語的文化意象翻譯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8 馮蕓;話語幽默的語用分析及其翻譯策略[D];重慶大學;2007年
9 梁良;論廣告英語中語用預(yù)設(shè)的功能[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10 徐希文;英漢委婉語的比較與翻譯[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1927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192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