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詞“大不了”及其詞匯化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ictionary of Modern Chinese (2005), there are two main uses of the lexicalized "big deal" in modern Chinese: one is as an adverb, which means "at most"; the other is as an adjective, "absolutely". The adverb "big deal" can indicate the estimation of extremely negative results and the prominence of extremely high order of magnitude cases, and the former has a higher degree of subjectivity. The cross-layer non-phrase structure "Big Dang" is reanalyzed into the adjective "Big Dang", and then the adverb "Big Dang" is formed by pragmatic inference under the function of sufficient quantity criterion.
【作者單位】: 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0BYY057)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YY1104)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王燦龍;詞匯化二例——兼談詞匯化和語法化的關(guān)系[J];當代語言學;2005年03期
2 郭昭軍;尹美子;;助動詞“要”的模態(tài)多義性及其制約因素[J];漢語學習;2008年02期
3 徐時儀;;“了不得”與“不得了”的成詞與詞匯化考探[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沈家煊;說“不過”[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5 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4期
6 麻玉林;;“大不了”的語法化[J];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05期
7 孫茂恒;;“大不了”的詞匯化及其詞典釋義探究[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史金生;;語氣副詞的范圍、類別和共現(xiàn)順序[J];中國語文;2003年01期
9 江藍生;;跨層非短語結(jié)構(gòu)“的話”的詞匯化[J];中國語文;2004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俊勛;從高誘注看東漢北方代詞系統(tǒng)的調(diào)整[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1期
2 高玲玲;;視覺動詞SEE語義演變的認知語用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李艷;;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級轉(zhuǎn)移規(guī)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王媛媛;;中古漢語中的介詞“著”[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5 曾海清;;近代漢語“把與”的來源去向及其句法語義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6 羅主賓;;現(xiàn)代漢語“以A為B”凝固結(jié)構(gòu)語義的認知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7 葛婷;;協(xié)同副詞“一起”與“一齊”可替換度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褚福俠;;元曲“量詞+兒”用法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9 曾良;;明清小說詞語俗寫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高玲玲;張明;;語法化動因的再認識[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銳;;語義等值和漢語虛詞的意義分析[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shù)前沿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5年
2 張平忠;;中古以O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葉文曦;;語義對立和語義同一[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周有斌;;制約音譯外來詞形式選擇的原則[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蔣仁萍;;古代漢語代詞“之”的回指用法與語序的互動[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徐靜;;換言連接成分類型及其語篇特點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魯素霞;;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應學鳳;;右文說與語音象似性[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吳萬和;;從中古漢語詞匯語法現(xiàn)象看《列子》是托古偽書[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易美珍;;“我想”的語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曲麗瑋;元刊雜劇復字詞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杜鳳梅;古齊魯語聲母系統(tǒng)構(gòu)擬[D];南開大學;2010年
7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谷峰;先秦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文平;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高健;與“半”相關(guān)格式的量范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jié)構(gòu)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顧倩;現(xiàn)代漢語否定副詞“不”“沒(沒有)”“別”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馮海瑛;《萬歷野獲編》分詞理論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曹萍;府城官話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韋寧杰;插入語的主觀性探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田潔;現(xiàn)代漢語回聲拷貝式“A就A”結(jié)構(gòu)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陶勝妃;現(xiàn)代漢語謂詞修飾詞前后位置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齊春紅;“不得”的語法化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2 吳福祥;關(guān)于語法化的單向性問題[J];當代語言學;2003年04期
3 王燦龍;詞匯化二例——兼談詞匯化和語法化的關(guān)系[J];當代語言學;2005年03期
4 沈家煊;實詞虛化的機制──《演化而來的語法》評介[J];當代語言學;1998年03期
5 徐時儀;論詞組結(jié)構(gòu)功能的虛化[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5期
6 沈家煊;語用法的語法化[J];福建外語;1998年02期
7 朱德熙;;自指和轉(zhuǎn)指——漢語名詞化標記“的、者、所、之”的語法功能和語義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8 王燦龍;無標記被動句和動詞的類[J];漢語學習;1998年05期
9 馬清華;詞匯語法化的動因[J];漢語學習;2003年02期
10 溫鎖林;;漢語中的極性義對舉構(gòu)式[J];漢語學習;201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先軍;;羨余現(xiàn)象生成的認知解釋[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高育花;;“不免”“難免”“未免”的語法化[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8年03期
3 李小幫;;語氣詞“已”“而已”的形成、發(fā)展及有關(guān)問題[J];漢語史學報;2009年00期
4 王天欣;;“好不好”的固化及相關(guān)問題[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張言軍;;虛指代詞“他”的語用功能分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王潔;;表量級遞推的“N中的N”[J];廣西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7 董秀芳;重新分析與“所”字功能的發(fā)展[J];古漢語研究;1998年03期
8 張伯江;李珍明;;“是NP”和“是(一)個NP”[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3期
9 殷志平;;也談約量時間詞[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4期
10 張寶勝;;副詞“還”的主觀性[J];語言科學;2003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鐘明榮;謝雙園;;主觀性和“還NP呢”句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王義娜;;人稱代詞移指現(xiàn)象的主觀性分析[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3 易美珍;;“我想”的語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王根;趙軍;;中文褒貶義詞語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鄧兆紅;;英漢指示代詞“的”與“that”的語法化對比[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朱一凡;;認知語言學視域下的現(xiàn)代漢語外來詞語法化研究——以“客”為個案探討外來詞中存在的語法化現(xiàn)象[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張寶林;崔希亮;任杰;;關(guān)于“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的建設構(gòu)想[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周國輝;隋虹;;語言語境語法化作用的英漢語對比分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東海;張紹麒;李敏;;現(xiàn)代漢語網(wǎng)絡考試試點研究報告[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10 王寅;;“體驗性概念化”語義觀對后現(xiàn)代哲學“人本主義”的修補——認知語言學對翻譯理論與實踐的指導意義[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劉茜;漢語水平考試(HSK)有重大調(diào)整[N];光明日報;2006年
2 董洪亮;“漢語托!泵髂甏笳{(diào)整[N];人民日報;2006年
3 趙鳳華;漢語水平考試(HSK)做重大調(diào)整[N];科技日報;2006年
4 吳福祥整理;人文社會科學前沿掃描(語言學篇)[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5 西南大學文學院 肖梅旎;從“沛公軍霸上”說起[N];學知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皇甫素飛;現(xiàn)代漢語緊縮構(gòu)式的多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安春;“一個”的用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劉雪春;現(xiàn)代漢語等同范疇的語義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宇鳳;漢語語用偏向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5 李潔紅;指示語的認知模型解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6 蘭佳睿;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的量性特征[D];復旦大學;2008年
7 董成如;存現(xiàn)句的認知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8 王海峰;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9 閔星雅;助動詞“能”和“會”的認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10 朱茜;構(gòu)式語法理論框架下“能”的多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賢;現(xiàn)代漢語受事主語句的認知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2 柳楊;虛擬語氣的主觀性[D];西南大學;2008年
3 賈軍紅;指示語:心理空間與主觀性[D];河南大學;2006年
4 朱義莎;現(xiàn)代漢語“被”字句的句式語義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5 凌劍春;語法化過程中的意義主觀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8年
6 謝翠玲;程度量主觀性及副詞“太”的相關(guān)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7 李俊玲;程度副詞的主觀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8 黃蓓;形容詞衍生之強化詞的主觀性與主觀化[D];西南大學;2009年
9 王三東;與形容詞有關(guān)的程度表達[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10 張冠喬;論主觀性在“如果說”詞義演變中的作用[D];吉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1371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137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