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態(tài)語篇的語境研究
本文選題:多模態(tài)語篇 + 情景語境。 參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7期
【摘要】: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為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提供了有效的理論基礎。它的層次化理論為多模態(tài)研究提供了三個角度:以表達層為出發(fā)點的角度、由內部開始,以內容層為出發(fā)點的角度以及以語境層為出發(fā)點的角度。研究多模態(tài)語篇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在同一語境下,多個不同的符號系統(tǒng)是如何互補創(chuàng)造意義的。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角度就是"由上至下"從語境層出發(fā),首先對多模態(tài)語篇的語境情況進行描寫分析。本文以Halliday的語境思想為基礎闡述了多模態(tài)語篇的語境變量的分析要點并做了相應的描寫,為解決多模態(tài)語篇研究的重要問題邁出了第一步。
[Abstract]: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provides an effective theoretical basis for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Its hierarchical theory provides three angles for multimodal studies: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xpression layer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starting point from the interior, the angle of the content layer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text layer, which is an important study of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problem is in the same context, how many different symbolic systems are complementary and create meaning.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context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from top to bottom. First, the context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is described. Based on the context thought of Hallida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text variable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ain points of analysis and corresponding description have taken the first step in solving the important problems in multimodal discourse research.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
【分類號】:H03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湯英莎;;從語境因素看就職演說的語言特征[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2 楊學敏;;“互文”=無限釋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3 周娟麗;;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語境觀看委婉語的翻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4 任園園;;英語中的句法歧義分析與歧義排除策略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5 林易;;淺淡交際中語境的動態(tài)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6 張亞楠;;英文求職信的文體特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7 李恒霞;;用語域偏離理論分析北大學生答日本記者[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8期
8 趙德全;寧志敏;;功能語言學對翻譯研究的啟示作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9 張濤;;倫敦學派語境理論國內研究成果綜述[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惠長征;;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與認知語言學[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原雪;二語/外語語境下的批判性閱讀理論構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海平;論意義的語境基礎[D];吉林大學;2005年
3 王仁強;認知視角的漢英詞典詞類標注實證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4 陳萬會;中國學習者二語詞匯習得認知心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楊才英;新聞訪談中的人際連貫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6 殷樹林;現(xiàn)代漢語反問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洪芹;動態(tài)詞義識解論[D];河南大學;2007年
8 陳志杰;文言在外漢翻譯中的適用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9 程朝陽;法庭調解語言的語用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10 陳麗江;文化語境與政治話語[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玉婷;漢語會話他啟自修型修正的互動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朱廣瑜;文化語境與高中英語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段靜;奧巴馬演說詞反復的順應性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杜冰;CALL環(huán)境下情境性視頻對英語聽力理解的效用性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5 劉明;跨文化商務談判中的中西文化差異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吳學勇;小品言語幽默構成中的不自足語境因素[D];中南民族大學;2010年
7 李燕娟;基于順應理論的英語間接拒絕語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0年
8 代穎;批評話語分析視角下巴拉克·奧巴馬演講的說服力研究[D];寧波大學;2010年
9 顏志蓉;網(wǎng)上招聘廣告的體裁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10 張婷婷;再現(xiàn)譯者決策過程[D];浙江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麗;;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再認識[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2 張萍萍;;從系統(tǒng)功能語境觀看口譯中的失誤[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3 喻曉靜;;功能文體學視角下《關于太陽溜走……》一詩的前景化特點[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4 彭佩蘭;郭萌;李敏敏;;從系統(tǒng)功能語篇分析的角度探索大學英語新型閱讀教學模式[J];求實;2011年S1期
5 吳瑩;丘迎軍;;系統(tǒng)功能語篇分析法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J];龍巖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王春玲;;淺談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科學性與適用性的辯證關系[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7 黃穎_g;;從“緣分”到“隨緣”——從語境中尋求翻譯等值的最大化[J];青年文學家;2011年12期
8 趙海湖;;從語境角度談“禮貌”與“不禮貌”[J];海外英語;2011年06期
9 何梓燕;;對《奧巴馬在歡迎胡主席訪美儀式上致辭》的功能語篇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8期
10 王勇;徐杰;;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與語言類型學[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立紅;;功能語篇分析與EFL閱讀教學[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梁素芹;曹杏;;韓禮德情景語境理論觀照下的文學翻譯——Oracles & Miracles及其中譯本《“!辟t奇跡》個案研究[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3 高貞;;名詞化與語法隱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4 鄔倩;;王建《新娘嫁詞》英譯文的經(jīng)驗功能分析[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8年翻譯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匯編[C];2008年
5 黃華新;金立;;語境與意義推導[A];2003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3年
6 張桂娟;;一則廣告中的情景語境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張玉軍;;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核心思想在綜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8 胡艷;;關于語境對書面語輸出質量的可能影響[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9 裴振霞;;奧巴馬獲勝演講的功能文體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軒治峰;;含意的解讀及翻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廣饒縣英才學校 陳玲;語法課教學設計與反思[N];學知報;2010年
2 記者 呂莎;北師大授予韓禮德名譽博士學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張婧 陳坤;趙氏小品的喜劇韻味[N];吉林日報;2010年
4 盛玉麒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語料庫方法:語言學研究的范式轉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甘蒞豪 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隱喻:媒介話語分析的利器[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俊紅;對中篇小說《饑餓》中女性主義特征的及物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2 房紅梅;言據(jù)性的系統(tǒng)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3 李曙光;巴赫金超語言學理論的重新語境化及其在書面新聞語篇分析中的應用[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趙德全;純理功能的傳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5 管淑紅;《達洛衛(wèi)夫人》的系統(tǒng)功能文體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顧鄉(xiāng);試論近代歷史語篇的語言變化[D];復旦大學;2008年
7 王道英;“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8 鄭元會;翻譯中人際意義的跨文化建構[D];山東大學;2006年
9 王品;人稱系統(tǒng)中詞匯與語法的互補[D];復旦大學;2011年
10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潔峗;以傅東華的《飄》為例探究情景語境及文化語境對英中翻譯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清東;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語境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07年
3 李華;新聞英語特征的功能文體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6年
4 朱皖晉;產品使用手冊的文體分析及其在漢譯英中的應用[D];外交學院;2009年
5 林璐;語篇理解與分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與心理語言學的互補性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6 馬敏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和關聯(lián)理論的互補性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7 張宏剛;英語旅游語篇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分析[D];長春理工大學;2008年
8 陳麗;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角度剖析語境在語篇連貫中的作用[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9 丁麗鳳;論翻譯中人際意義的建構[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楊磊;語境和英漢翻譯[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0938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09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