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譯研究范式與釋意理論
本文選題:研究范式 + 釋義理論。 參考:《外語教學》2012年02期
【摘要】:在回顧口譯研究的內(nèi)容、方法、發(fā)展階段和研究范式的基礎上,探討釋義理論的貢獻及不足,指出雖然基于釋義理論的"理解——脫離原語語言外殼——表達"三段式口譯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口譯本質(zhì),指導了口譯實踐和教學,但是釋義理論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如一味強調(diào)意義卻忽略了文本結構與形式、低估了聽者的理解力、只關注成功的口譯、否認"不可譯"等。最后預測口譯研究重實證、跨學科、重視口譯過程和譯員等未來發(fā)展趨勢。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contents, methods,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paradigms of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ribution and shortcomings of interpretation theor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three-paragraph interpretation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leaving the shell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theory to a certain extent explains the essence of interpretation and guides the practice and teaching of interpretation. However, the interpretation theory still inevitably has some defects, such as emphasizing meaning but neglecting the structure and form of the text, underestimat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istener, paying attention to successful interpretation, denying "untranslatability" and so on. In the end, the author predicts that interpreting research emphasizes on empirical, interdisciplinary,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 proces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preters.
【作者單位】: 太原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課題“非英語專業(yè)碩博研究生英語教學協(xié)作研究模式”(編號20092049) 山西省教育廳項目“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碩士研究生英語課程體系優(yōu)化的實踐研究”(編號200920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劉和平;;口譯培訓的定位與專業(yè)建設[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2 胡庚申,盛茜;中國口譯研究又十年[J];中國科技翻譯;2000年02期
3 武光軍;;中西同聲傳譯理論研究回顧與展望[J];中國科技翻譯;2006年04期
4 張燕;文化差異對口譯的影響[J];外語教學;2002年03期
5 莫愛屏;蔣清鳳;;關系語用學的三元關系在口譯中的互動研究[J];外語教學;2006年06期
6 郭繼東;李波陽;;交際策略視角下的口譯研究[J];語言與翻譯;2009年02期
7 王寅;;認知語言學的翻譯觀[J];中國翻譯;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中;;預制語塊與大學英語作文教學[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1期
2 杜洪波;向曉紅;;英語言語失誤的認知因素和心理機制——“He-She,His-Her”運用的個案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3 劉利平;;詞頻效應和語境效應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1期
4 張雪梅;薩丕爾-沃爾夫假說新探[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5 王敏;;語用順應論視角下的論證語類口譯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6 鄧昊熙;;論信息處理模型下的外語寫作教學[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鄭娟;;記憶原理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8 歐陽俊林;;語塊加工與口譯質(zhì)量的相關性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9 權循蓮;田德蓓;;概念隱喻視角下漢語古詩意象的英譯[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0 南潮;多媒體技術促進大班詞匯教學理據(jù)分析及應用[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唐嘉憶;;漢譯英口譯材料的難度判斷[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陳思佳;;交替?zhèn)髯g筆記——理論與提高[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何秋睿;;從目的論視角談記者招待會口譯中的文化障礙的處理[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王輝;;從釋意理論看口譯中意義的傳達[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周林子;劉小雨;姚希;韓笑;張星辰;;北京市文科類院校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口譯課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6 杜瑾;;論跨文化交際中信息編解碼沖撞的不同類別[A];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十四屆圖學研討會交流暨第二屆CAD應用、CAI軟件演示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7 李茜;;英語學習詞典查閱的信息處理模式及原則[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8 廖七一;;翻譯研究學科發(fā)展概況(2006)[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吉靈娟;;功能翻譯理論對翻譯專業(yè)口譯教學的啟示[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佘晨光;;同傳中的簡潔原則與同傳質(zhì)量的關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洪朋;優(yōu)秀散打運動員知覺預測過程認知特征與神經(jīng)機制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朱錦平;會議口譯專業(yè)口譯能力與外語能力的追蹤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郭繼東;中國EFL學習者中介語交際策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孫序;交替?zhèn)髯g信息處理過程中語言能力與口譯能力的關系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齊偉鈞;終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語教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賈丹;反思法視角下的口譯課堂教學教師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楊石喬;基于語料庫的漢語醫(yī)患會話修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靜;基于多元表征的初中代數(shù)變式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陳榮;英語詞匯教學的認知語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明濤;不同水平女排運動員在預判任務中視覺搜索特征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王慧;同聲傳譯質(zhì)量的影響因素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徐佳莉;從關聯(lián)理論角度論2010年上海世博會口譯策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王麗君;從圖式理論角度研究同聲傳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翁元達;從言語外知識的角度淺談口譯中的理解障礙[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李昂;文化視角下看口譯中的語用失誤[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石徑;口譯員視角的歸化與異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劉祥瑞;論口譯中的文化因素以及譯者的跨文化意識[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周亞楠;影響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學生成為合格口譯譯員的重要因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田昕霞;從釋意理論的回顧和思考看會憶口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紀康麗;功能語法與口譯教學[J];福建外語;1997年01期
2 汪敬欽;“句子”概念與漢英口譯訓練[J];福建外語;1997年02期
3 彭佩璐;交際能力對口語運用的影響[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4 胡清平;關于技術口譯質(zhì)量量化評估的建議[J];中國科技翻譯;1990年01期
5 胡庚申;芻議我國口譯工作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中國科技翻譯;1990年02期
6 張澤民;英語口語表達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科技翻譯;1990年03期
7 張澤民;淺談跨行口譯的應變措施[J];中國科技翻譯;1991年01期
8 劉福安;英語專業(yè)口譯經(jīng)驗體會[J];中國科技翻譯;1991年04期
9 陸慶邦;提高石油科技國際會議同聲傳譯質(zhì)量的經(jīng)驗[J];中國科技翻譯;1992年03期
10 陳新;技術英語口譯淺談[J];中國科技翻譯;1992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麗娜;羅大華;應柳華;;證人錯誤記憶的研究綜述[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朱春艷;陳凡;;語境論與技術哲學發(fā)展的當代特征[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1年02期
3 張錫秋;低溫燒成技術與炻器——在全國低溫燒成陶瓷技術座談會上的總結報告[J];中國陶瓷;1982年02期
4 王恩涌;李貴才;;從歐洲共同體看亞太地區(qū)經(jīng)濟合作的發(fā)展趨勢[J];人文地理;1991年01期
5 聶鴻音;;評“文字的發(fā)展趨勢不是簡化”[J];語文建設;1993年10期
6 彭甄;翻譯研究:范式轉(zhuǎn)換與選擇[J];外語學刊;2004年06期
7 楊文會;;論雕塑藝術創(chuàng)作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從英國雕塑現(xiàn)狀看雕塑教學觀念的轉(zhuǎn)變[J];雕塑;2004年S1期
8 徐海銘;美國人類語言學研究范式的更替及其主要特征——美國語言學思想史研究之一[J];外語學刊;2005年01期
9 李玉芬;現(xiàn)代秘書工作的職業(yè)特點與發(fā)展趨勢[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10 石裕祖;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guī)律及發(fā)展趨勢[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京誠;徐守森;張森;;體育運動心理領域的眼動研究綜述[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2 何洪城;范友華;陳景震;馬芳;;竹纖維研究進展[A];第二屆中國林業(yè)學術大會——S11 木材及生物質(zhì)資源高效增值利用與木材安全論文集[C];2009年
3 李連軍;;實證會計研究的方法與方法論:哲學基礎與研究范式[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張應立;;農(nóng)民犯罪的概念及發(fā)展趨勢辨析[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5 須雷;;21世紀起重機的特征和發(fā)展趨勢[A];2004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物流工程與中國現(xiàn)代經(jīng)濟——第七屆物流工程學術年會專輯[C];2004年
6 王新民;孫振平;;從宏觀環(huán)境與建筑業(yè)需求論述我國預拌砂漿末來十年的發(fā)展趨勢[A];第三屆全國商品砂漿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7 戴冬香;;對我國旅游經(jīng)濟學學科研究的認識與思考[A];旅游學研究(第五輯)[C];2010年
8 強鵬濤;于文;;中國衣物柔順劑市場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A];第29屆[2009]中國洗滌用品行業(yè)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張士敏;王東升;石紅梅;;新世紀我國高爐技術發(fā)展趨勢[A];1997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上)[C];1997年
10 吳祥;;日本梨的引種及鹽城梨果業(yè)的發(fā)展趨勢[A];中國科協(xié)第3屆青年學術年會園藝學衛(wèi)星會議暨中國園藝學會第2屆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佟樂;LSI存儲論壇:暢想存儲未來趨勢[N];網(wǎng)絡世界;2008年
2 李曜明;教育管理學的五個發(fā)展趨勢[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胡慧平;扁平化:汽車銷售模式的未來趨勢[N];中國商報;2004年
4 董智;歐洲藥品包裝的未來趨勢[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5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 馬永生;品牌關系管理:品牌管理的未來趨勢[N];中國信息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霍娜;數(shù)字制造未來趨勢——超越3D設計[N];中國計算機報;2010年
7 ;打印機:渠道數(shù)量下降 未來趨勢多變[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8 北京首汽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總經(jīng)理 范永耀;制約中國汽車租賃業(yè)發(fā)展的因素及未來趨勢[N];中國旅游報;2005年
9 謝靜;淺析山地的居住價值和大理地產(chǎn)的未來趨勢[N];大理日報(漢);2011年
10 龍安集團三佳電子公司 鮮飛;SMD封裝技術的發(fā)展趨勢[N];中國電子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燕玲;比較教育實證分析范式的變遷及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2 盧愛新;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劉淑英;運動競賽規(guī)則的本質(zhì)特征、演變機制與發(fā)展趨勢[D];蘇州大學;2008年
4 蔡良娃;信息化空間觀念與信息化城市的空間發(fā)展趨勢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5 馮壽波;論地理標志的國際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6 李玲蔚;夏季奧運會項目設置演變過程與發(fā)展趨勢[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7 楊素萍;比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周振宇;當代會展建筑發(fā)展趨勢暨我國會展建筑發(fā)展探索[D];同濟大學;2008年
9 肖鵬;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汽車產(chǎn)業(yè)的影響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10 謝梅;新聞與消費[D];四川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柳林會;房地產(chǎn)開發(fā)企業(yè)組織結構及其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李紅;旅游服務專業(yè)中職生數(shù)學運算能力的發(fā)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3 劉紅梅;上海市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劉振云;網(wǎng)絡銀行的特性與發(fā)展趨勢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5 申燕燕;我國優(yōu)秀乒乓球運動員直拍橫打技戰(zhàn)術運用及發(fā)展趨勢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9年
6 樊穎;競技六人健美操難度動作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7 張盈;龍灣區(qū)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發(fā)展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8 王岳;飲食方式與飲食具設計[D];東華大學;2005年
9 湯燕;中國非正規(guī)渠道移民的現(xiàn)狀、成因及趨勢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侯杰輝;國際結構的現(xiàn)實與發(fā)展趨勢[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0826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08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