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韓國留學生專業(yè)選擇與困境研究
本文選題:韓國留學生 + 中國 ; 參考:《黑龍江民族叢刊》2012年06期
【摘要】:在全球化時代,高等教育日益國際化。自1992年中韓兩國建交后,隨著兩國關系的迅速發(fā)展,更多的韓國人選擇將中國作為留學目的國。從中國的來華留學人數(shù)看,韓國位居第一位。在華韓國留學生的專業(yè)選擇范圍廣泛又具有一定的特性。本文旨在對在華韓國留學生的專業(yè)選擇與存在的困境及解決對策進行分析研究,以期更好地促進中韓兩國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Abstract]: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higher edu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in 1992,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more and more Koreans choose China as their destination for studying abroad. Judging from the number of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South Korea ranks first.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have a wide range of professional choices and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choice of major and the predicament of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
【基金】: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獎學金
【分類號】:H195
【參考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軍紅;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英武;;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 造就創(chuàng)新人才——21世紀東亞國家教育改革展望[J];東疆學刊;2007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宋姝;中國西部高校留學生規(guī)范化管理對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2 羅吉華;內(nèi)地新疆高中班學生在京文化適應調(diào)查分析及教育對策[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3 董明晶;英漢交際中的語義遷移[D];黑龍江大學;2007年
4 張曉珍;廣西東盟留學生學校生活調(diào)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田金花;朝鮮族大學畢業(yè)生跨文化適應能力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6 徐玫;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朱佳妮;中國出國留學生教育適應狀況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于雪梅,席茹;在德國留學將變得更具魅力——德國吸引外國留學生的新舉措[J];德國研究;1999年01期
2 馬德益;論地方弱勢高校開展國際合作的機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3 賀寨平;國外社會支持網(wǎng)研究綜述[J];國外社會科學;2001年01期
4 王亞鵬,李慧;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適應及其研究[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1期
5 阮詠梅;汪娓娓;;零起點短期留學生的漢語教學和管理[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6期
6 張力為,符明秋;借用外國自陳量表的文化陷井[J];心理科學;2000年06期
7 陳學飛,雷靜;國際化——90年代國際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一大趨勢[J];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9年04期
8 黃大衛(wèi);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新舉措[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Ismail Hussein Hashim;應激源感知和應對技巧的文化、性別差異:對留學中國的非洲學生、日本學生和西方學生的跨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育衛(wèi);跨文化交際失誤及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策略之探討[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沈沖;跨文化交際中的過分適應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3 王亞鵬;藏族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文化適應與心理疏離感[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吉子;;對韓國留學生的醫(yī)古文教學之我見[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年08期
2 陳燕玲;;韓國留學生漢語發(fā)音習得偏誤及對策[J];懷化學院學報;2008年12期
3 王艷;;基于大規(guī)模中介語語料庫的錯字書寫偏誤類型研究[J];語文學刊;2010年23期
4 岑玉珍;宋尚鎬;;韓國留學生對漢語學習詞典的需求調(diào)查[J];辭書研究;2011年01期
5 亓華;;韓國留學生自我介紹文的“中介語篇”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2006年S2期
6 鄭巧斐;胡洪顯;;韓國留學生三種否定比較句式的習得研究——“沒有”句“不如”句“不比”句[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9年01期
7 曹秀玲;;韓國留學生漢語語篇指稱現(xiàn)象考察[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4期
8 趙維東;;韓國留學生漢語交際策略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9 樊海燕;;韓國留學生存現(xiàn)句習得情況調(diào)查與教學探討[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10 彭玉蘭;;韓泰留學生漢語學習進展差異原因研究——以贛南師范學院兩名韓泰留學生作為分析對象[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陳華勇;;韓國留學生人體解剖學學習焦慮感分析[A];2008年中國解剖學會第十一屆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金天一;;韓國學習漢學的歷史概況及當前韓國高校漢語教學態(tài)勢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陳華勇;金東洙;;韓國留學生系統(tǒng)解剖學三語教學模式的探索[A];2008年中國解剖學會第十一屆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劉一玲;;簡縮語詞散論[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Ⅰ)[C];199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何東平 邢兆遠 吳小京;見證韓國“漢語熱”[N];光明日報;2005年
2 雨軒;插上語言的風帆 讓中華文化遠航[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趙嵐 實習生 劉冰;韓國:學漢語是另一種前程選擇[N];東方早報;2005年
4 邵宗杰 游銘鈞;回應對“先認漢字還是先學拼音”的質(zhì)疑[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源于”跟“緣于”用法有什么不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6 崔清新 郭麗琨;人類6700多種語言,,未來百年將消失一半[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7 姚素文邋記者 丁雷;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俄廣泛傳播[N];大連日報;2007年
8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地方”的兩個讀音意思有何區(qū)別?[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9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坦”跟“袒” 用法有何區(qū)別[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潘國霖 中國語言文字網(wǎng)記者 金惠淑;邁向“書同文、語同音”時代[N];中國教育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芮晟豪;傳播網(wǎng)絡分析:韓國留學生在上海的文化適應模式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張迎寶;漢語中介語篇章宏觀信息結構對比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3 余敏;韓國留學生現(xiàn)代漢語復句習得及選擇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4 洪小熙;漢韓雙向語言教學解難[D];山東大學;2008年
5 黃遠振;生態(tài)哲學視域中的中國外語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元蓮仙;漢韓語言對比研究及在對韓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南開大學;2010年
7 崔櫇席;中韓網(wǎng)絡聊天語言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8 趙志清;基于言語行為理論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柳;在蘇韓國留學生的族際交往和國民性認知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2 郭珊珊;基于韓國留學生學習風格的調(diào)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金貞束;中級水平韓國留學生漢語語篇指稱現(xiàn)象偏誤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4 卜亞南;韓國留學生習得漢語虛詞“倒”“卻”“但”的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5 郭麗娟;中高級水平韓國留學生漢語連詞使用情況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井然;韓國留學生漢語學習中的偏誤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1年
7 劉霞;韓國留學生漢語名詞偏誤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8 金宣教;韓國留學生習得重復義“還”、“再”、“又”的偏誤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9 金洙玄;韓國留學生習得介詞“給、對、向、朝”的偏誤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2年
10 曹玉茹;韓國留學生漢語成語習得偏誤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0684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06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