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言工程看“中心擴展條件”和“并列條件”
本文選題:中心擴展條件 + 并列條件��; 參考:《語言科學》2012年05期
【摘要】:沈家煊先生近年來提出漢語詞類包含模式,主要立論依據(jù)是傳統(tǒng)的漢語詞類體系中關于名、動、形等的處理方式有一個困境:要么違背語言學理論中的"中心擴展條件"、"并列條件",要么違背理論構(gòu)建時應該遵循的"簡約"原則。如果采用詞類包含模式去看待漢語詞類,就可以擺脫這個困境。文章從樹庫語料的分析出發(fā)來說明語言事實中確實存在違反"中心擴展條件"和"并列條件"的情況,并將原因歸結(jié)為言語使用中的"簡約"(或"經(jīng)濟")原則使然。換言之,言語交際中的簡約,造成語言理論模型的無法簡約。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r. Shen Jiaxuan has put forward the model of Chinese word class inclusion, which is mainly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rt of speech system about name and movement. There is a dilemma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physics: it either violates the "central extension condition", "parallel condition" in linguistic theory, or violates the principle of "minimalism" which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y. If we look at Chinese parts of speech by using part of speech inclusion model, we can get rid of this dilemm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ree-base corpus,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fact of language actually violates the "central extension condition" and "parallel condition", and the reason is attributed to the principle of "simplicity" (or "economy") in the use of language. In other words, the parsimony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leads to the irreducible language theory model.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06JJD740001) 霍英東基金項目“大規(guī)模中文樹庫構(gòu)建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111098)資助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周國光;對“中心語理論和漢語的DeP”一文的質(zhì)疑[J];當代語言學;2005年02期
2 司富珍;漢語的標句詞“的”及相關的句法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年02期
3 吳長安;;“這本書的出版”與向心結(jié)構(gòu)理論難題[J];當代語言學;2006年03期
4 周強;漢語句法樹庫標注體系[J];中文信息學報;2004年04期
5 陸儉明;;對“NP+的+VP”結(jié)構(gòu)的重新認識[J];中國語文;2003年05期
6 熊仲儒;以“的”為核心的DP結(jié)構(gòu)[J];當代語言學;2005年02期
7 司富珍;中心語理論和漢語的DeP[J];當代語言學;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司富珍;中心語理論和漢語的DeP[J];當代語言學;2004年01期
2 周國光;對“中心語理論和漢語的DeP”一文的質(zhì)疑[J];當代語言學;2005年02期
3 熊仲儒;以“的”為核心的DP結(jié)構(gòu)[J];當代語言學;2005年02期
4 司富珍;;中心語理論和“布龍菲爾德難題”—兼答周國光[J];當代語言學;2006年01期
5 周國光;;括號悖論和“的X”的語感——“以‘的’為核心的DP結(jié)構(gòu)”疑難求解[J];當代語言學;2006年01期
6 吳長安;;“這本書的出版”與向心結(jié)構(gòu)理論難題[J];當代語言學;2006年03期
7 鄧思穎;;以“的”為中心語的一些問題[J];當代語言學;2006年03期
8 陸丙甫;;不同學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較[J];當代語言學;2006年04期
9 黨政法,周強;短語樹到依存樹的自動轉(zhuǎn)換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05年03期
10 李幸;宗成慶;;引入標點處理的層次化漢語長句句法分析方法[J];中文信息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陸儉明;;對“NP+的+VP”結(jié)構(gòu)的重新認識[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2 王躍龍;韓希;;短語結(jié)構(gòu)樹到依存樹的轉(zhuǎn)換[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滿正行;高璐;;藏語單語料庫分析及標注探討[A];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研究——第十一屆全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盧俊之;陳小荷;曲維光;王東波;陳鋒;丁德鑫;;基于語法功能匹配的漢語句法分析算法[A];內(nèi)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周強;;基于規(guī)則的漢語基本塊自動分析器[A];中國計算技術與語言問題研究——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王躍龍;姬東鴻;;漢語依存圖庫建設研究[A];中國計算技術與語言問題研究——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陳波;;基于依存語法的語料庫標注研究[A];中國計算技術與語言問題研究——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偉;現(xiàn)代漢語代詞隱現(xiàn)的動態(tài)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2 韓玉國;范疇語法與漢語非連續(xù)結(jié)構(gòu)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3 李紹群;現(xiàn)代漢語“名_1+(的)+名_2”定中結(jié)構(gòu)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4 文衛(wèi)平;英漢驢子句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5 顏紅菊;現(xiàn)代漢語復合詞語義結(jié)構(gòu)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龍海平;已然義“是……的”類句式的多角度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彭家法;附加語的句法位置[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8 高航;現(xiàn)代漢語名動互轉(zhuǎn)的認知語法考察[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洪爽;以多系動詞V為核心構(gòu)成的“NP_1VNP_2”及其派生格式考察[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劉慧娟;從焦點的觀點看漢語中的分裂句和準分裂句[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3 張慶文;現(xiàn)代漢語名詞謂語句的句法語義分析[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4 朱俊陽;“似的”和“似的”結(jié)構(gòu)[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利峰;現(xiàn)代漢語雙音形容詞定語后“的”字隱現(xiàn)的定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雪霞;“NP的VP”探源[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桂娟;《現(xiàn)代漢語詞典》雙音節(jié)動詞轉(zhuǎn)指名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榮;漢語“NP的VP”結(jié)構(gòu)在句子中的句法語義語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程洲;《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三音節(jié)詞及固定語聲音形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10 晏虎;論“的”字結(jié)構(gòu)的句法特征及對“NP+的+VP”結(jié)構(gòu)的重新認識[D];中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家煊;轉(zhuǎn)指和轉(zhuǎn)喻[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2 司富珍;中心語理論和漢語的DeP[J];當代語言學;2004年01期
3 吳福祥;漢語體標記“了、著”為什么不能強制性使用[J];當代語言學;2005年03期
4 吳長安;;“這本書的出版”與向心結(jié)構(gòu)理論難題[J];當代語言學;2006年03期
5 周強;漢語句法樹庫標注體系[J];中文信息學報;2004年04期
6 石毓智;論“的”的語法功能的同一性[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1期
7 沈家煊,王冬梅;“N的V”和“參照體—目標”構(gòu)式[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4期
8 程工;名物化與向心結(jié)構(gòu)理論新探[J];現(xiàn)代外語;1999年02期
9 熊仲儒;零成分與漢語“名物化”問題[J];現(xiàn)代外語;2001年03期
10 熊仲儒;自然語言的詞序[J];現(xiàn)代外語;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周強;;漢語句法知識的自動獲取研究[A];輝煌二十年——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二十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冬梅;現(xiàn)代漢語動名互轉(zhuǎn)的認知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熊仲儒;現(xiàn)代漢語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麗娟;現(xiàn)代漢語多項語義異類名詞性成分的并列[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681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06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