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喻象似性的三維闡釋
本文選題:隱喻 + 象似性 ; 參考:《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摘要】:認知語言學作為語言學研究的新范式,為研究隱喻、象似性及隱喻象似性提供了嶄新的視角。隱喻象似性實際上是人類的基本思維方式,以身體詞為例可以看出存在著具象思維、意象思維、抽象思維三個層面,而且隱喻象似性是建立在認知語言學哲學基礎和身體哲學基礎之上的。
[Abstract]:As a new paradigm in linguistic research, cognitive linguistics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metaphor, iconicity and metaphor iconicity. Metaphor iconicity is actually the basic way of thinking of human beings. Taking body words as an example, we can see that there are three levels of concrete thinking, image thinking and abstract thinking. And metaphor iconicity is based on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body philosophy.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11SSXT11)
【分類號】:H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孫影;成曉光;;隱喻體驗性的多維闡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成曉光;雙重代碼理論與英文閱讀[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范愛賢;漢語言隱喻特質[D];山東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曉燕;;論英語寫作中的表象[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邱冠寰;林琳;;籃球教學訓練認知模式的實驗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7年05期
3 曹作華;;運用注意策略 提高編輯效率[J];編輯學報;2010年03期
4 陳致宇;陳世權;;管理系統(tǒng)認知結構及其知識獲取[J];商業(yè)研究;2006年17期
5 陸虹;王剛;;快樂的情感在產(chǎn)品設計中的表達[J];包裝工程;2007年10期
6 姜毅超;李紅梅;;論“手”在漢、日、英語言系統(tǒng)中意義投射的共性[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7 沙莎;;對外漢語教學閱讀教材編寫的圖式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10期
8 何世華;;雙編碼理論與單詞記憶[J];成才之路;2007年11期
9 黃靜;向曉紅;;高校多媒體英語教學初探[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S1期
10 崔立秀;張智華;;思維對外語語言學習的影響[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洪;艾廷華;;基于邊界認知的空間運動現(xiàn)象要素類型研究[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2 王強;王柏根;盧菁菁;;影響高一學生敵對傾向的個性特征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潘學豐;孟子厚;;噪聲干擾對數(shù)字短時記憶注意力的影響[A];運輸噪聲的預測與控制——2009全國環(huán)境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張家賢;;影響航行安全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A];2009航海技術實踐研究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巖;交通監(jiān)控中的運動人體目標檢測與跟蹤[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蔣孝鋒;服裝顏色明度對人情感的影響機制[D];蘇州大學;2011年
3 高國翠;俄語(PKи)詞匯概念的認知心理分析及教學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鵬程;核電廠數(shù)字化控制系統(tǒng)中人因失誤與可靠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寧玲;城市景觀系統(tǒng)優(yōu)化原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葉其松;術語學核心術語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7 蘇曦凌;行政決策的非理性維度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8 陳宏俊;漢英隱喻腦機制對比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9 趙洪朋;優(yōu)秀散打運動員知覺預測過程認知特征與神經(jīng)機制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10 唐征征;地下商業(yè)空間聲喜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倩慧;銀行ATM界面設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2 張欣;論心理學的分裂危機與整合之路[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敏;中英雙語者英文書面字詞識別的心理表征與激活進程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呂慧;新手教師《CO_2制取的研究》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晶;《氣體摩爾體積》課堂教學結構基于CPCP模型的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聶杰;河北省本科院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排球普修課教學影響因素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侍翠霞;體育與非體育專業(yè)學生動作學習認知特點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朋飛;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人機交互界面設計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李敏;城市地標建筑審美特征的級區(qū)屬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王麗娜;城市人工景觀特色分級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飛;張紹杰;;語言符號“任意性”與“象似性”辨證[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2 戴俊霞;隱喻與人類中心論[J];外國語言文學;2003年02期
3 覃學嵐;漢語的地位及其發(fā)展方向新探──兼論語言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上)[J];漢字文化;1998年04期
4 林汝昌,李曼玨;英漢文字比較實驗報告[J];漢字文化;1998年01期
5 王寅;;隱喻認知理論的新發(fā)展——語言體驗性論文之六:從神經(jīng)學角度論證隱喻和語言的體驗性[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6 王寅,李弘;體驗哲學和認知語言學對詞匯和詞法成因的解釋[J];外語學刊;2004年02期
7 王文斌;;再論隱喻中的相似性[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王寅;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體驗哲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02期
9 王逢鑫;身體隱喻:構詞理據(jù)、功能變換、冗贅與錯位[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年12期
10 林書武;隱喻研究的基本現(xiàn)狀、焦點及趨勢[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艷萍;;認知語言學建構下的語用研究新視野[J];大家;2011年16期
2 張艷玲;;心理空間理論關照下的語篇回指[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梁丹;;探析言語藝術的奇葩——隱喻及其應用[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4 王龍貴;;語篇連貫性的認知識解[J];德州學院學報;2011年S1期
5 俞炎q,
本文編號:20113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01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