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作序跋之詩學意義與史料價值
本文選題:序跋 + 闡釋 ; 參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摘要】:序跋等副文本廣泛存在于翻譯作品周圍,是讀者從作品外部走向正文所必經的一道門檻,編者和譯者在此設計了一套閱讀路線和闡釋規(guī)則,直接影響并干預讀者的解讀。譯者在此闡發(fā)的翻譯思想、推介的文學手法,具有重要的詩學意義和史學價值,是建構翻譯理論不可或缺的史料,也是中西文學理論比較的重要途徑。
[Abstract]:The prologue and postscript, which exist widely around the translated works, are the threshold that readers must go through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works to the text. The editor and the translator have designed a set of reading route and interpretation rules,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 and interfere with the readers' interpretation. The translation ideas and the literary techniques introduced by the translator are of great poetic significance and historical value. They are indispensable historical materi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also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近代漢譯作品序跋的翻譯學研究”(12YJC740156)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59;I0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查明建;譯介學:淵源、性質、內容與方法——兼評比較文學論著、教材中有關"譯介學"的論述[J];中國比較文學;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大椿;歷史與人的意志支配的實踐[J];安徽史學;2004年01期
2 周茹薪;論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張艷;論古希臘的人本史觀[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4 易蘭;歷史敘述的客觀與主觀[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武景全;非要“在高于句子的層次上翻譯”嗎[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6 宇杰;歷史之謎:從一種假說到科學的嬗變——兼談維科對馬克思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7 韓加明;英國19世紀中期現(xiàn)實主義小說敘事理論綜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8 豐子義;;馬克思社會發(fā)展理論的當代價值——兼論其把握方式與尋求途徑[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易寧,李永明;修昔底德的人性說及其歷史觀[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10 吳琳;歷史的選擇——談魯迅的“直譯”觀[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楊士焯;;論譯者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2 李明棟;;從一首古詩的翻譯看功能翻譯理論[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3 高永欣;;翻譯理論與譯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4 林莉莉;;英漢翻譯寫作觀[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彭保良;;從《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題看都柏林人的倫理道德觀[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江沛;;戰(zhàn)國策學派文化形態(tài)學理論述評——以雷海宗、林同濟思想為主的分析[A];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鳳亮;詩·思·史:沖突與融合——米蘭·昆德拉小說詩學引論[D];暨南大學;2001年
2 田松;惠勒科學哲學思想初探[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韓子滿;文學翻譯中的雜合現(xiàn)象[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4 洪慶福;神秘主義文化視域中的中西詩學本質“合一”論[D];蘇州大學;2003年
5 賀顯斌;論權力關系對翻譯的操控[D];廈門大學;2004年
6 周建漳;歷史及其理解和解釋[D];廈門大學;2004年
7 米繼軍;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尹兆鵬;科學傳播的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9 侯國金;語用標記等效原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10 陳歷明;翻譯:作為復調的對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文革;中國文化局限詞及其翻譯問題[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李瑩瑩;[D];鄭州大學;2000年
3 周漓云;從語境角度分析英漢互譯中語言的得體[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4 沈繼誠;論功能對等原則與漢語廣告英譯[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5 陳延兵;譯者在處理文化類敏感文本中的作用[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年
6 李建紅;奈達理論和旅游資料英語翻譯[D];廣西大學;2001年
7 吳潔;英漢翻譯與漢語歐化現(xiàn)象[D];外交學院;2001年
8 魏芳;翻譯情境對于翻譯策略的影響[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9 程漫春;以過程為取向的翻譯研究方法——兼對《飄》中譯本的過程取向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10 李巧蘭;論社會的歷史性——人、自然、價值視野的統(tǒng)一[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韓南,葉雋;談第一部漢譯小說[J];文學評論;2001年03期
2 劉勇強;一種小說觀及小說史觀的形成與影響——20世紀“以西例律我國小說”現(xiàn)象分析[J];文學遺產;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明;闡釋的規(guī)則[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2 李紅葉;從《文藝心理闡釋》看文學和心理學的跨學科研究[J];婁底師專學報;2000年03期
3 蔣耀輝;藝術的社會闡釋與藝術家的視覺[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4 傅金祥;兩種大師與“第三種批評”[J];濱州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5 劉中橋;文藝隨筆三題[J];當代文壇;1996年03期
6 金鑫,吉瑞紅,張明;對馬克思“藝術生產”理論的理解[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7期
7 紀偉志;;從“醫(yī)生即屠夫”看整合理論對隱喻的闡釋[J];科技信息;2007年08期
8 王才美;一名之立 旬月踟躇——古詩詞譯余雜談[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1999年02期
9 唐偉勝;;闡釋還是詩學,借鑒還是超越——再論后經典敘事學與經典敘事學的共存關系[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8年06期
10 管勇;;論中介論文藝社會學的歷史形態(tài)及走向[J];許昌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山大學博士生 郭冰茹;闡釋中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N];文藝報;2001年
2 葉朗(作者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藝術學系主任);提升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闡釋深度[N];文匯報;2002年
3 南開大學 劉俐俐;攝影文學的互文性與闡釋空間[N];文藝報;2001年
4 何群;文藝學:從闡釋型到實踐型[N];中國文化報;2002年
5 美國 理查德·布勞德海德 譯 生安鋒;讓我們之間有一種交流[N];文藝報;2001年
6 楊佳莉;畢業(yè)論“文”[N];文藝報;2006年
7 ;實現(xiàn)文化的與時俱進是攝影文學的使命[N];文藝報;2002年
8 賈樹;你想投資收藏古籍善本嗎?[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9 寧逸;氣象寬闊的地域文化批評[N];文藝報;2001年
10 封秋昌;批評的超越性[N];河北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海鋁;意境的現(xiàn)代闡釋[D];浙江大學;2005年
2 施佳勝;經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申欣欣;建構 闡釋 策略[D];河南大學;2007年
2 楊林;闡釋的歸屬:文本·讀者·作者[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3 金秀華;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的后現(xiàn)代表現(xiàn)[D];吉林大學;2005年
4 聶友軍;錢鍾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5 沈明霞;文學翻譯:從忠實到創(chuàng)造性叛逆[D];浙江大學;2006年
6 佟成坤;藝術的終結與后歷史時期的藝術[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方;理雅各對《詩經》的翻譯與闡釋[D];北京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255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925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