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話語與翻譯的迷途
本文選題:后殖民主義 + 話語; 參考:《江西社會科學》2012年05期
【摘要】:全球化在促進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的同時,也帶來了全球性和民族性的對峙。翻譯作為東西方溝通的中立的橋梁,因而也罩上了沉重的政治和權(quán)利色彩。面對全球化浪潮和后殖民理論的沖擊,譯者應(yīng)該有清醒的認識,不要陷入文論失語論和后殖民理論的迷途。翻譯的首要任務(wù)是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翻譯,推出越來越多的精品;堅守翻譯應(yīng)該忠實的標準,在最大程度上隱形于原作和譯作之外;而不是越過譯者的職責,先入為主替譯入語讀者做出價值和審美上民族性的判斷;也不是在強調(diào)重回經(jīng)典和傳統(tǒng)的熱浪中,盲目投入,在不得傳統(tǒng)和經(jīng)典要義的情況下去譯介。
[Abstract]:Globalization not only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world economy, but also brings global and national confrontation. As a neutral bridge between East and West, translation has a heavy political and power color. In the face of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impact of post-colonial theory, translators should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and not fall into the misguided path of literary aphasia theory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The first task of translation is to do one's own translation well and to produce more and more fine works; to adhere to the standard that translation should be faithful to, and to be as invisible as possible from the original and the translated text; and not to overstep the translator's duties. It is not an emphasis on returning to the heat wave of classics and traditions, blindly putting in, and translating and introducing without traditional and classical essentials.
【作者單位】: 山東臨沂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夫生;后殖民批評中的理論盲點[J];長沙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2 林廣澤;憂思“文化全球化”[J];當代文壇;2002年04期
3 趙科印;論中國文論“失語”的無奈與歷史合理性[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4 魏家海;全球化與民族化:譯者文化身份的定位[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5 熊元良;文論“失語癥”:歷史的錯位與理論的迷誤[J];中國比較文學;200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學權(quán),王家明;文學翻譯與“東方形象”[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2 蔡德貴;必須重視宗教和宗教哲學研究[J];北方論叢;2001年05期
3 楚江亭;后殖民主義研究與我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選擇[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4 孫晶;文化帝國主義與文化霸權(quán)思想考察[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孫蓉蓉;后殖民理論與第三世界國家建筑[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3期
6 張嵐;胡平正;;伽利瑪:一個深受東方主義影響的西方男人——兼談黃哲倫對東方主義的顛覆[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7 郭方云;怪物魔鏡中的自我——《弗蘭肯斯坦》造物神話的女性主義解讀[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8 于琦;東方主義之后——論賽義德消除文化霸權(quán)的話語革命策略[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9 王倩;殖民話語生產(chǎn)的元文本——對希臘古典神話的另一種解讀[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10 謝柯;;中譯外在當代語境下的使命[J];重慶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景海峰;;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家倫理反思[A];國際儒學研究(第十五輯)——2006國際儒學論壇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衛(wèi)景宜;西方語境的中國故事——論美國華裔英語文學的中國文化書寫[D];暨南大學;2001年
2 彭兆榮;儀式譜系:文學人類學的一個視野[D];四川大學;2002年
3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權(quán)力話語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4 程波;先鋒及其語境: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5 胡泓;從他者到他們[D];河南大學;2003年
6 韋清琦;走向一種綠色經(jīng)典:新時期文學的生態(tài)學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7 朱巧云;跨文化視野中的葉嘉瑩詩學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8 嚴志軍;萊昂內(nèi)爾·特里林的文化批評[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陳歷明;翻譯:作為復調(diào)的對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10 陸薇;滲透中的解構(gòu)與重構(gòu):后殖民理論視野中的華裔美國文學[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燕;論女性主義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歐陽惠云;譯者:翻譯行為的主體[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3 易小斌;后殖民理論語境下的中國當代文論建設(shè)[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陳源;20世紀90年代文化批評芻議[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曹賽先;翻譯對文化的遷移作用[D];湖南大學;2001年
6 劉心蓮;理解抑或誤解[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7 董亦佳;馬克思主義的滋養(yǎng)與后現(xiàn)代文藝的更生[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8 于鯨;后現(xiàn)代主義的回響:《百年孤獨》與’1985尋根小說[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9 唐盈;文化研究與中國當代電影的文化解讀[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10 邱健;后現(xiàn)代語境中的歷史化理論[D];蘇州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盛寧;世紀末·“全球化”·文化操守[J];外國文學評論;2000年01期
2 曹順慶,吳興明;替換中的失落——從文化轉(zhuǎn)型看古文論轉(zhuǎn)換的學理背景[J];文學評論;1999年04期
3 朱立元;走自己的路──對于邁向21世紀的中國文論建設(shè)問題的思考[J];文學評論;2000年03期
4 張南峰;特性與共性──論中國翻譯學與翻譯學的關(guān)系[J];中國翻譯;2000年02期
5 辜正坤;當代翻譯學建構(gòu)理路略論──《文學翻譯學》序[J];中國翻譯;2001年01期
6 徐丹;文化融合中的語言翻譯問題[J];中國翻譯;1998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天平,段靜;文化霸權(quán)下的近代中國翻譯[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殷學侃;鄧李肇;;權(quán)力話語及其對翻譯活動的制約[J];內(nèi)江科技;2007年04期
3 張廣法;;中文電影片名英譯的后殖民語視角[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5期
4 胡菊花;;從后殖民主義理論視角看中國當代翻譯研究的“失語癥”[J];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5 王婷婷;;后殖民理論對翻譯研究的啟示[J];文教資料;2009年16期
6 張凱穎;蔡忠元;;后殖民主義視角下歸譯與異譯的統(tǒng)一性——由漢語歐化引起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邵珊珊;;后殖民主義視角下的翻譯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S1期
8 王平;;試論譯者主體性的文化性格——以《浮生六記》為例[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5期
9 夏彩霞;;阿爾杜塞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與翻譯的文化轉(zhuǎn)向[J];中國電力教育;2009年04期
10 彭湘;;斯皮瓦克和她的翻譯理論[J];電影文學;2008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方夢之;;從譯學術(shù)語看翻譯研究的走向[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牛新生;中國傳統(tǒng)譯論:揚棄抑或傳承?[N];文藝報;2006年
2 郭英劍;應(yīng)注重構(gòu)建西方文論研究中的對話角色[N];文藝報;2010年
3 楊一帆;韋努蒂解構(gòu)主義的異化翻譯策略及在中西語境下的兩種文化立場[N];中華讀書報;2010年
4 羅選民;翻譯與中國的現(xiàn)代性[N];中華讀書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朱獻瓏;譯學范式轉(zhuǎn)換視域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駱賢鳳;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譯者倫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晴;解構(gòu)主義視閾下勞倫斯·韋努蒂異化翻譯策略的分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2 胡江寧;翻譯與權(quán)力—后殖民視角下的翻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甘莉;后殖民主義視閾下的阻抗式翻譯[D];中南大學;2006年
4 楊司桂;后殖民主義和女性主義在翻譯中的對話[D];貴州師范大學;2006年
5 孫昊;翻譯的權(quán)力話語分析[D];福州大學;2006年
6 羅麗蕓;從旅行理論視角看后殖民主義翻譯理論在中國的旅行[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7 武婷;從后殖民主義視角論翻譯與外部因素的關(guān)系[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8 靳瑞萍;論后殖民主義與翻譯[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年
9 張麗萍;后殖民主義視角下的有意誤譯[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1年
10 錢菊蘭;從文化失衡的角度對《紅樓夢》兩譯本進行對比分析[D];蘇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114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91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