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福建寧德方言小稱后綴和小稱變調(diào)

發(fā)布時間:2018-05-17 16:44

  本文選題:寧德方言 + 閩語。 參考:《方言》2012年04期


【摘要】:寧德方言小稱后綴有"囝"和"子"。"囝"是方言自源成分,構(gòu)詞能力強,至今仍是能產(chǎn)的小稱后綴,主要用于表小。"子"是寧德方言接受強勢方言影響的結(jié)果,在"囝"的壓迫下作為小稱后綴已失去活力。小稱變調(diào)有高平調(diào)和高降調(diào)兩種,主要用于人名、親屬稱謂詞和兒童語體中,其規(guī)律是在原調(diào)型的基礎上夸張地提高調(diào)值幅度上限,表示親熱、嬌昵。寧德方言小稱后綴和小稱變調(diào)功能上各有分工。
[Abstract]:Ningde dialect is suffixed with the suffixes of "child" and "Zi". " "it is a native component of the dialect and has strong word-formation ability. It is still a productive suffix, mainly used to show small size." "Zi" is the result of Ningde dialect accepting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dialec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minor tone: Gao Ping and high tone, which are mainly used in personal names, kinship appellations and children's style. The rule is to increase the upper limit of modulation amplitude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tone type and to express intimacy and intimacy. Ningde dialect has its own division of labor on the function of minor suffix and minor tonality.
【作者單位】: 福建寧德師范學院中文系;
【基金】:2011年福建省教育廳A類社科研究一般項目“寧德方言研究”(項目編號:JA11296S)成果之一
【分類號】:H17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朱曉農(nóng);親密與高調(diào)——對小稱調(diào)、女國音、美眉等語言現(xiàn)象的生物學解釋[J];當代語言學;2004年03期

2 陳澤平;;福州話的小稱后綴[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邵慧君;萬小梅;;江西樂安縣萬崇話的小稱變調(diào)[J];方言;2006年04期

4 曹志耘;南部吳語的小稱[J];語言研究;200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穎;;四川方言親屬稱謂的特點[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鄒妍;;漢語方言中的“崽”后綴[J];長沙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3 朱曉農(nóng);親密與高調(diào)——對小稱調(diào)、女國音、美眉等語言現(xiàn)象的生物學解釋[J];當代語言學;2004年03期

4 蔣博;;泰州市區(qū)方言的“子”尾詞形式及功能[J];大舞臺;2010年11期

5 沈明;山西方言的小稱[J];方言;2003年04期

6 李小凡;漢語方言連讀變調(diào)的層級和類型[J];方言;2004年01期

7 唐愛華;安徽宿松方言的變調(diào)[J];方言;2005年02期

8 邵宜;;贛語宜豐話詞匯變調(diào)的類型及其表義功能[J];方言;2006年01期

9 辛永芬;;河南?h方言的子變韻[J];方言;2006年03期

10 邵慧君;萬小梅;;江西樂安縣萬崇話的小稱變調(diào)[J];方言;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應學鳳;;現(xiàn)代漢語單音節(jié)反義詞音義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慧麗;漢語方言變韻的語音格局[D];北京大學;2011年

2 龔娜;湘方言程度范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葉曉鋒;漢語方言語音的類型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蘇俊波;丹江方言語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媛媛;漢語“兒化”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6 朱磊;現(xiàn)代語言學文本中現(xiàn)代漢語的再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鄧享璋;閩北、閩中方言語音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8 艾紅娟;山東長山方言語音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9 周琴;泗洪方言語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陳瑤;徽州方言音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淼;慈溪方言語音研究[D];寧波大學;2009年

2 張麗珍;方山方言語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林曉曉;吳語路橋方言語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4 趙冬梅;粵北土話小稱研究[D];暨南大學;2002年

5 付婷;樟樹方言的詞綴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姚蘭;湘鄉(xiāng)方言中的“子”尾和“唧”尾[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郭曉丹;漢語祈使句語調(diào)初探[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8 應學鳳;語言符號音義象似性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9 萬小梅;江西贛語詞匯變音探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立林;婁底湘語常用后綴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曉農(nóng),夏劍欽;上海音系[J];國外語言學;1996年02期

2 李榮;溫嶺方言的連讀變調(diào)[J];方言;1979年01期

3 鄭張尚芳;溫州方言的兒尾[J];方言;1979年03期

4 鄭張尚芳;;溫州方言兒尾詞的語音變化(一)[J];方言;1980年04期

5 鄭張尚芳;;溫州方言兒尾詞的語音變化(二)[J];方言;1981年01期

6 汪平;貴陽方言的語音系統(tǒng)[J];方言;1981年02期

7 葉國泉 ,唐志東;信宜方言的變音[J];方言;1982年01期

8 何偉棠;;廣東省增城方言的變調(diào)[J];方言;1987年01期

9 周祖瑤;;廣西容縣方言的小稱變音[J];方言;1987年01期

10 顏森;黎川方言的仔尾和兒尾[J];方言;1989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紓;論閩方言及其演變[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杜依倩;;?诜窖缘奈陌桩愖x[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杜依倩;;海口方言的文白異讀[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4 劉曉南;從宋代福建詩人用韻看歷史上吳語對閩語的影響[J];古漢語研究;1997年04期

5 黃典誠;;閩語人字的本字[J];方言;1980年04期

6 劉曉南;從歷史文獻的記述看早期閩語[J];語言研究;2003年01期

7 詹伯慧;;略論閩語研究的“西進”[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8 JERRY NORMAN;;閩語里的古方言字[J];方言;1983年03期

9 張振興;漢語方言與沿海經(jīng)濟[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1996年02期

10 鄭偉;;閩語、侗臺語給予義“與”字的音韻層次及年代問題[J];語言科學;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鄧曉華;;論客家話的來源兼論客畬閩關系[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2 張嘉星;;《閩語庫》的定位、建構(gòu)與社會效應分析[A];2007年中國索引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梁玉璋;;閩北的方言[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羅美珍;;客家人及其語言和文化[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5 謝旭慧;程肇基;繆麗s,

本文編號:190210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90210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a1b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