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修辭學論綱
本文選題:論題 + 翻譯學 ; 參考:《外語教學》2012年05期
【摘要】:翻譯學與修辭學密切相關,兩者都研究言語交際,旨在促進人際交流與合作。利用修辭學理論資源系統(tǒng)研究翻譯學中的各種問題便會催生出翻譯修辭學的分支學科。結(jié)合修辭學的最新發(fā)展,本文勾勒出了翻譯修辭學的一些基本論題,如修辭格的翻譯、文體風格的翻譯、女性修辭的翻譯、論辯修辭與翻譯批評等。翻譯修辭學的系統(tǒng)構(gòu)建有待具體論題的深入研究以及譯界學者的廣泛參與。
[Abstract]:Translation and rhetoric are closely related. Both study verbal communication, aiming to promot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 systematic study of various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using the theoretical resources of rhetoric will give birth to the branch of translation rhetoric.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rhetoric, this paper outlines some basic topics of translation rhetoric, such as rhetorical translation, stylistic translation, female rhetoric translation, argumentation rhetoric and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translation rhetoric requires in-depth study of specific topics and extensive participation of translation scholars.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楊莉藜;翻譯修辭學的基本問題[J];外語研究;2001年01期
2 羅淵;毛麗;;從“狹義”到“廣義”:中國修辭學研究轉(zhuǎn)型及其學術意義[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紅艷;試評《紅樓夢》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2 吳文安;字面義和隱含義的翻譯——《紅樓夢》英譯文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3 樂金聲;漢語仿詞與英語類比構(gòu)詞之異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4 陳芙蓉;試論語境中的語義理解[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5 晁瑞;;介詞“向”對“問”的替換——兼談方言介詞“問”的歷史演變[J];北方論叢;2005年06期
6 曹德和;修辭學是否屬于邊緣學科討論述評[J];畢節(ji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3期
7 于廣元;借代的認知解釋[J];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4期
8 楊玲;PUN,雙關?[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劉珍;淺析語境對委婉語語義的解釋功能[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10 康響英;論模糊語言的彈性功能[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吳學輝;;試析魯迅小說語言之幽默特色及其實現(xiàn)途徑[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鄒瓊;;移就的語言結(jié)構(gòu)形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世松;不同年齡段語用主體語體特征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張小平;近代漢語反語駢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3 邱江寧;才子佳人小說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4 唐震;理性視域的西方戰(zhàn)略管理思想批判[D];河海大學;2004年
5 龔芬;論戲劇語言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6 張黎黎;在永恒中結(jié)晶[D];蘇州大學;2005年
7 陳文杰;早期漢譯佛典語言研究[D];四川大學;2000年
8 戴忠信;外語言語交際能力形成過程:個體體驗理論視角[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王濤;朝向善:對亞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目的論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10 謝艷明;詩歌的敘述模式和程式[D];河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強;夸張和低調(diào)的英漢對比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2 嚴靈;論俄語篇章中的景物描寫[D];黑龍江大學;2001年
3 周春林;藝術語言運思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孫靜;論語境順應[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5 麻曉蓉;論譯者的素質(zhì)及其譯著的檢驗[D];四川師范大學;2002年
6 羅懌;從跨文化交際學的角度談隱喻翻譯[D];四川大學;2002年
7 唐小春;中英文常用修辭格對比研究[D];上海海運學院;2002年
8 崔桂珍;[D];安徽大學;2003年
9 沈廣湫 ;論英語幽默語言的漢譯策略[D];廣西大學;2003年
10 王磊;英漢模糊修辭比較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徐盛桓;;自主和依存——語言表達形式生成機理的一種分析框架[J];外語學刊;2007年02期
2 劉明東;圖式在翻譯過程中的運用[J];外語教學;2002年06期
3 劉明東,劉寬平;圖式翻譯漫談[J];外語教學;2004年04期
4 尹丕安;從話語的認知層面解析翻譯與語言的表層結(jié)構(gòu)和深層結(jié)構(gòu)[J];外語教學;2004年05期
5 石春讓;翻譯的目標及其實現(xiàn)[J];外語教學;2005年02期
6 徐盛桓;;基于模型的語用推理[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小波;論翻譯學建設的國際化[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2 孫建光;企業(yè)翻譯學發(fā)展探究[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3 李平;論翻譯學的學科性質(zhì)[J];外語研究;2003年02期
4 李婷;;翻譯界研究之現(xiàn)狀[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07年04期
5 王穎;;翻譯方法及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11年05期
6 胡云飛;二十世紀中國譯學論說舉要述評[J];語言與翻譯;2000年02期
7 賈正傳;翻譯學系統(tǒng)演化觀——用系統(tǒng)觀考察翻譯學史的嘗試[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8 廖七一;學科設置與翻譯學的發(fā)展[J];中國翻譯;2004年03期
9 勞隴;丟掉幻想聯(lián)系實踐[J];中國翻譯;1996年02期
10 林璋;1996年中國翻譯學研究綜述[J];中國翻譯;199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巍;;翻譯學術語規(guī)范化的實踐及效果反思[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武光軍;;語料庫翻譯學的范式理據(jù)與范式體系[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賈正傳;;融合與超越:走向翻譯辯證系統(tǒng)觀[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蕭立明;;認知語言學與翻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汪敬欽;;譯學斷想——翻譯學:比較研究學(?)[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6 穆雷;仲偉合;;翻譯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7 王愛莉;;翻譯即文化移入[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8 咸立強;;譯入語與文學漢語的現(xiàn)代想像[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9 余平;;論“文本間性”與習語的翻譯——文化意象翻譯研究之二[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湯秀敏;;針對學生實際 注重培養(yǎng)能力——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嘗試[A];2001中國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姜秋霞;翻譯學:科學與藝術、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N];光明日報;2002年
2 繆迅;我國大陸首批翻譯學博士“出爐”[N];文學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蘇華 陳小玉;推進彝語文翻譯事業(yè)新跨越[N];涼山日報(漢);2008年
4 王寧;翻譯中的文化和文化研究中的翻譯學轉(zhuǎn)向[N];中華讀書報;2003年
5 李景端;翻譯的第二基本功[N];中華讀書報;2007年
6 張柏然;發(fā)展中國的譯學研究[N];光明日報;2001年
7 北京大學 陳汝東;話語學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N];社會科學報;2008年
8 上外高級翻譯學院翻譯研究所 謝天振;文化轉(zhuǎn)向:當代西方翻譯研究新走向[N];社會科學報;2007年
9 世文;堅持正確導向 促進翻譯繁榮[N];文藝報;2007年
10 和穎;發(fā)展國家的“軟實力”[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顯斌;論權力關系對翻譯的操控[D];廈門大學;2004年
2 趙巍;譯學辭典的原型及評價系統(tǒng)[D];山東大學;2006年
3 崔泳準;《三國志》今譯與古漢語專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孔祥立;中國翻譯學學科建設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劉高岑;語言、心智與世界[D];山西大學;2004年
6 陳歷明;翻譯:作為復調(diào)的對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7 胡顯耀;當代漢語翻譯小說規(guī)范的語料庫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高雷;譯學詞典的本體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趙剛;漢英詞典翻譯的篇章語言學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喻鋒平;翻譯研究“轉(zhuǎn)向”現(xiàn)象的哲學觀照[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志波;應用翻譯質(zhì)量評估模式構(gòu)建—生態(tài)翻譯學路徑[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2 陳志強;中西翻譯理論的文化比較[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蔡靜;英漢修辭格[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志華;談“文質(zhì)之爭”及其對中國翻譯學建設的意義[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5 伏春宇;翻譯過程中意義運作機制的認知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6 柴焱;接受美學觀照下的翻譯對話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顧玉萍;嚴復、奈達、紐馬克翻譯理論的一致性[D];太原理工大學;2005年
8 呂立松;翻譯研究中的歸納法和演繹法[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7年
9 溫都胡;漢語和蒙古語比喻格的特點及翻譯表達法探微[D];西北民族大學;2009年
10 王宇丹;從韓禮德語言與語篇模式視角對培根Essayes中譯文進行比較研究[D];外交學院;2007年
,本文編號:18916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89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