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中中美時間觀念差異對比研究
本文選題:時間觀 + 跨文化交際。 參考:《西安外國語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摘要】:如今,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由于科技的進步,國際貿易的開展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轉變,不同文化群體之間的交流日漸頻繁。在此背景下,跨文化交際在所難免,,跨文化交際學應運而生?缥幕浑H學旨在通過對不同文化間差異的研究,找到解決文化群體間交流障礙的方法,從而使文化群體之間的交流更順暢,更有效。 時間,作為跨文化交際中非語言交際的一個重要方面,深刻影響著不同文化群體之間的交際過程。時間無處不在,人們對時間的理解和認識上的差異影響著一切人類活動。美國人類學家霍爾曾經說過,時間會說話。比起有聲語言,時間所傳達的信息更為直截了當。和口頭語言不同,它常常是人們潛意識的流露,因此,它不像口頭語言那樣易被誤解,還能揭穿人們的謊言。不同文化塑造不同的時間觀,人們對時間的看待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跨文化交際的效果。 中美作為東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時間取向上具有鮮明的特點,非常具有可比性。文章采用對比和分析的研究方法,構建了三個比較理論框架:線型時間觀與環(huán)形時間觀、單向制記時與多向制記時和過去傾向與未來傾向。本文旨在通過對中美兩國時間取向及其形成的深層文化原因進行比較研究,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以提高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溝通技巧。為更好地解決跨文化交際中因時間取向差異而造成的交流問題做出貢獻。
[Abstract]:Today, globalization is accelerating. Due to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eople's ideas have changed, and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different cultural group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In this contex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inevitabl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me into being. The purpos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to find a way to solve the obstacle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al groups by study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so as to mak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al groups smoother and more effective. Time,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non-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deeply influences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among different cultural groups. Time is everywhere, people's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ime affect all human activitie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Hall once said that time speaks. The message of time is more straightforward than spoken language. Unlike spoken language, it is often revealed subconsciously, so it is not as misleading as spoken language and can expose people's lies. Different cultures shape different views on time, and people's view and use of time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 a great extent.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ability in time orientation.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ree comparat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linear time view and annular time view, unidirectional timing and multidirectional timing, past tendency and future tendenc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ime orientation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deep cultural cause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people's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solv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due to time orientation differences caused by communication problems.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0-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喜芳;;從跨文化交際看中西方時間觀差異[J];鄭州牧業(yè)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2 劉喜芳;;中西時間觀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反映[J];新聞愛好者;2009年10期
3 蔣萍;;時間觀與文化差異[J];學理論;2010年01期
4 王秀琴;;論中美時間觀之差異及其成因[J];商業(yè)時代;2011年15期
5 劉允立;;美國人的時間觀[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07年17期
6 王淑文,王文鵬;時間觀與文化差異[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7 黃慧霞,董劍橋;中西方時間觀的差異對比[J];蘇州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8 王乾坤;文學的時間觀反省[J];江漢論壇;2003年02期
9 史惠風;論“燃毀的諾頓”表達的現(xiàn)在時間觀[J];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04期
10 許宏梅;漢語言文化中的傳統(tǒng)時間觀[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欣;;與西方外教交際中的“時間觀”[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2 李成齊;;感恩與幸福感的關系:時間觀的中介作用[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3 楊志;;馬克思的時間觀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1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耿占春;可疑的時間觀[N];文學報;2000年
2 喻中;紀年方式、時間觀與法律[N];法制日報;2009年
3 紅星家具集團總裁 車建新;行動從第一秒開始[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4 余世存 學者 青年思想家;孟子的時間觀[N];新金融觀察;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黃杰;論馬克思的自由時間思想[D];吉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萍萍;論恩格斯的時間觀[D];西北大學;2009年
2 原威則;可持續(xù)與發(fā)展的續(xù)造——時間之思[D];河南大學;2002年
3 吳小美;中美時間取向差異[D];東北財經大學;2006年
4 雷洪亮;空洞的時間[D];西南大學;2009年
5 武偉;馬克思時間理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周后唐;馬克思的時間觀研究[D];廣州大學;2011年
7 龔海艷;論馬克思的時間觀及其當代價值[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馮臣英;時間定義史探究[D];西北大學;2012年
9 羅浩;馬克思資本批判的時間維度[D];復旦大學;2012年
10 李康;文化與時間—中美時間觀對照與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8374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837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