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身體詞詞義演變的認知解析

發(fā)布時間:2018-04-24 04:41

  本文選題:身體詞 + 詞義范疇; 參考:《外語研究》2012年02期


【摘要】:詞義及詞義演變在認知語言學的理論范式下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中心議題。身體詞作為詞的概念之首是"元概念",其詞義演變蘊藏著深刻的認知規(guī)律。在認知語言學范疇觀的指導下,本文確定身體詞詞義演變的衡量坐標為"詞義范疇",并將54個身體詞的575個的詞典釋義劃分為10個詞義范疇,從中梳理出身體詞詞義演變的認知順序,提出隱喻象似性是詞義形成、演變的認知機制,并從漢民族"象思維"角度追溯其根源。
[Abstract]:The evolution of word meaning and its meaning has become a central issue in the theoretical paradigm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 the first concept of a word, the body word is meta-concept, and its meaning evolves with profound cognitive rul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ategory 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determines that the coordinate of lexical meaning evolution of body words is "lexical meaning category", and classifies 575 dictionaries of 54 body words into 10 categories. The cognitive sequence of semantic evolution of body words is sorted out, and metaphor iconicity is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word meaning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and the origin of metaphor iconicity is traced back from the angle of "image thinking" of Han nationality.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外語學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名稱“身體詞詞義范疇演變的身體哲學和中醫(yī)學闡釋”(項目編號:11SSXT11)
【分類號】:H03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詹衛(wèi)東;確立語義范疇的原則及語義范疇的相對性[J];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范愛賢;漢語言隱喻特質(zhì)[D];山東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喬鳳杰;從武術學角度看《老子》的“守弱”策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2 李軍學;;審美教育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3 張俐,李晶皎,胡明涵,姚天順;中文WordNet的研究及實現(xiàn)[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4 吳云芳;;并列成分中心語語義相似性考察[J];當代語言學;2005年04期

5 何克抗;;當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三)——孔子教育思想給我們的警示[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6 盧志茂;劉挺;李生;;統(tǒng)計詞義消歧的研究進展[J];電子學報;2006年02期

7 黃仁tD;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中的轉注字[J];古漢語研究;2005年01期

8 李建華,王曉龍;中文人名自動識別的一種有效方法[J];高技術通訊;2000年02期

9 黃松毅;論《詩經(jīng)》的“興”與古典詩歌“情”“景”關系的演變[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10 曹順慶,吳興明;中國傳統(tǒng)詩學的“異質(zhì)性”概說[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徐海;;英、漢分類詞典編纂芻議[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李月雷;師瑞峰;林麗冰;周一民;;漢語語句語義相似度的計算方法[A];2008'中國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論壇論文集(一)[C];2008年

3 魯川;;信息處理用漢語句子語序的認知研究[A];輝煌二十年——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二十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4 畢玉德;;韓國語句法語義信息詞典的C語言描述及其計算機實現(xiàn)[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2002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馬永騰;亢世勇;;新編同義詞詞林語義分類體系[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畢玉德;張文江;;朝鮮語知識庫結構的設計理念及其語言描述[A];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研究——第十一屆全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馬永騰;亢世勇;;非典型成員的語義標注策略和問題[A];內(nèi)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路斌;萬小軍;楊建武;陳曉鷗;;基于同義詞詞林的詞匯褒貶計算[A];中國計算技術與語言問題研究——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玉興;社會群體溝通平衡問題學理資源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齊璇;漢語語義知識的表示及其在漢英機譯中的應用[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3 彭文釗;俄語語言世界圖景的文化釋義性研究:理論與方法[D];黑龍江大學;2002年

4 黃黎星;《易》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藝觀[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5 馬紅妹;漢英機器翻譯中漢語上下文語境的表示與應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6 劉佐艷;語義的模糊性與民族文化[D];黑龍江大學;2003年

7 王文忠;修辭活動的民族文化特點[D];黑龍江大學;2003年

8 王葆華;動詞的語義及論元配置[D];復旦大學;2003年

9 宛新政;現(xiàn)代漢語致使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10 楊元剛;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嶺;[D];鄭州大學;2002年

2 徐海英;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語義的轉向[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彭麗君;民族語言意識與跨文化交際[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劉琛;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對外漢語詞匯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江森卓;現(xiàn)代漢語上下關系時間詞語[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喬暉;論創(chuàng)新教育與語文教師的職業(yè)技能[D];揚州大學;2004年

7 瞿毅;英漢詞匯搭配對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3年

8 馬曉風;甲骨文會意字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9 韓江紅;認知視野下成語中的語言世界圖景[D];吉林大學;2005年

10 于曉日;現(xiàn)代漢語歧義句功能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魯川,緱瑞隆,劉欽榮;交易類四價動詞及漢語謂詞配價的分類系統(tǒng)[J];漢語學習;2000年06期

2 魯川,緱瑞隆,董麗萍;現(xiàn)代漢語基本句模[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4期

3 詹衛(wèi)東;基于配價的漢語語義詞典[J];語言文字應用;2000年01期

4 陳小荷;一個面向工程的語義分析體系[J];語言文字應用;1998年02期

5 魯川;漢語的意合網(wǎng)絡[J];語言文字應用;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宣維;認知發(fā)展、隱喻映射與詞義范疇的延伸——現(xiàn)代漢語詞匯系統(tǒng)形成的認知機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吳寶安;;西漢“頭”的語義場研究——兼論身體詞頻繁更替的相關問題[J];語言研究;2006年04期

3 李亞明;類語詞典編纂漫議[J];柳州師專學報;1996年02期

4 彭燕妹;;論現(xiàn)代漢語中“奴”的詞義范疇的原型裂變[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年02期

5 吳寶安;;小議“眼、目”上古即同義[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年09期

6 谷穎;汪玲玲;;析“山寨”的詞義衍化現(xiàn)象[J];語文學刊;2009年19期

7 敖世翠;;原型范疇理論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解釋[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黃榮發(fā);從異體字產(chǎn)生之特點說到漢字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前景[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3期

9 馬清華;動物觀念的實現(xiàn)方式與普遍性問題[J];民族語文;2001年01期

10 趙亮;;空間隱喻中功能性因素的認知研究——從俄漢語空間形狀詞匯談起[J];外語學刊;2009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洪芹;動態(tài)詞義識解論[D];河南大學;2007年

2 趙紅梅;漢語方言詞匯語義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黎婷婷;語義演化的典型理論分析[D];西南大學;2007年

2 李春琳;多義詞意義范疇的概念化——EYE的個案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劉桂偉;一詞多義:文化調(diào)節(jié)的認知現(xiàn)象[D];山東大學;2008年

4 霍翠平;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認知解讀[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林正軍;從歷時及認知的角度看“一詞多義”現(xiàn)象[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艾丹;現(xiàn)代漢語“對/錯”形容詞用法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李澤娟;典型性對詞義變化的影響及其認知理據(jù)[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179521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79521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7df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