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的起草和編輯出版應審慎——2011年版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指瑕
本文選題:國家標準 + 標點符號用法。 參考:《科技與出版》2014年02期
【摘要】:正2011年12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lián)合發(fā)布了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GB/T15834—2011),代替1995年12月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批準的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1995),并規(guī)定從2012年6月1日起實施。2012年3月,該國家標準由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筆者的學生、人民交通出版社的校對員劉高彤女士在學習2011年版國家標準(下簡稱"新版國
[Abstract]:On 30 December 2011,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State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jointly issued the national standard "the use of punctuation marks" (GB / T15834-2011), replac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 approv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echnical Supervision in December 1995. "the usage of punctuation marks" (GB / T 15834-1995), which shall take effect from June 1, 2012. The national standard is published by China Standard Press. The author's student, Ms. Liu Gaotong, a proofreader at the people's Communications Publishing House, is studying the 2011 edition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new version of the country").
【作者單位】: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分類號】:H155;G23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金元;;對《標點符號用法》的一些意見[J];中國語文;2003年06期
2 岳方遂;;對《對〈標點符號用法〉的一些意見》的意見——與顧金元先生商榷[J];修辭學習;2006年02期
3 岳方遂;;關于《對<標點符號用法>的一些意見》的幾點質(zhì)疑[J];中國語文;2006年01期
4 ;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頒布三項重要國家標準[J];四川教育;1996年Z2期
5 高東升;如何正確標引國家標準[J];語文建設;2000年02期
6 ;《咬文嚼字》1997年第1-12輯(總第25-36輯)總目錄[J];咬文嚼字;1997年01期
7 蘇培成;《標點符號用法》[J];語文建設;2001年09期
8 徐玲;;運用標點符號應注意的事項[J];青年記者;2007年Z1期
9 程養(yǎng)之;關于制定一套新的標點符號的意見[J];語文建設;1986年Z1期
10 高遠耀;;書名號間無需再用標點符號[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十年科研成果[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Ⅰ)[C];1995年
2 陸福慶;;計算機在大型工具書編輯出版中的開發(fā)應用[A];中國辭書論集1997[C];1997年
3 ;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十年來承擔和參與研制的國家標準和部委級規(guī)定簡介[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Ⅰ)[C];1995年
4 林穗芳;;漢語拼音字符體式:歷史演變和制定國家標準的建議[A];中國編輯研究(2009)[C];2010年
5 李樂毅;;漢語拼音與地名國際標準[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6 蔣禮鴻;;關于《敦煌變文字義通釋》[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7 羅益民;文旭;;編者的話[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陸嘉琦;;淺議漢語辭書排檢法的標準化[A];中國辭書論集1997[C];1997年
9 王曉明;;用信息化手段進行語言文字研究[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李名方;;后記(一)[A];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暨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施芳;語言學家呼吁 珍愛母語[N];人民日報;2007年
2 江蘇省蘇州市 龔震;手語的“方言”與“普通話”[N];光明日報;2005年
3 牟國棟;請按國家標準使用數(shù)字[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4 邢宇皓;翻譯服務規(guī)范國家標準首次發(fā)布[N];光明日報;2003年
5 相曉冬;諾基亞須以改錯姿態(tài)應對錯字門[N];中國企業(yè)報;2007年
6 記者 王坤寧;翻譯行業(yè)首次制定國家標準[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7 記者 趙耕;別讓手機損傷漢語尊嚴[N];北京日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潘國霖;我國有了音標符號的國家標準[N];中國教育報;2006年
9 徐 風;我國公共信息圖形符號標準體系初步建成[N];中國質(zhì)量報;2006年
10 吳m#麓;手機漢字:輸入法背后的中外商戰(zhàn)[N];北京科技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魏清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翻譯活動的社會運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艷華;國際標準翻譯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2 頓珠次仁;Openoffice藏文本地化及其實現(xiàn)[D];西藏大學;2008年
3 萬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修訂計量考察[D];蘇州大學;2009年
4 普頓;移動電話上實現(xiàn)藏文信息處理的方法研究[D];西藏大學;2009年
5 譚慧慈;《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收詞變化情況統(tǒng)計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6 常曉芳;新舊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雙音節(jié)動詞釋義對比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劉雪梅;《現(xiàn)代漢語詞典》名物詞釋義研究[D];魯東大學;2008年
8 楊飛宇;HSK考試對新疆預科漢語教與學反撥作用的研究[D];新疆大學;2005年
9 符白羽;重返家園[D];武漢大學;2005年
10 張怡;西安雁塔區(qū)公共場所用字的調(diào)查與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834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78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