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語言學和歷史語言學的最新發(fā)展——歷史認知語言學
本文選題:歷史認知語言學 + 歷史語言學�。� 參考:《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年06期
【摘要】:Winters et al.(2010)一書的問世,標志著認知語言學與歷史語言學相結(jié)合形成了一門新型的邊緣學科,即歷史認知語言學,它從認知語言學中吸取了諸如"‘現(xiàn)實-認知-語言’、范疇化、隱喻與轉(zhuǎn)喻、ECM、概念融合、用法與頻率"等理論和方法,既拓展了認知語言學的研究范圍,更為歷史語言學送去了全新的理論基礎(chǔ),開辟了共時兼歷時研究的新途徑。本文暫且將歷史認知語言學描寫為:以認知語言學為理論框架,追尋語言各層面演變的原因和過程,探尋其中的認知規(guī)律,分析其間的各種聯(lián)系,重構(gòu)擴散和變易的路徑,從共時和歷時兩個維度深入研究語言諸方面的問題。
[Abstract]:The publication of Winters et al.2010 marks the combination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historical linguistics to form a new kind of borderline, namely, historic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which draws from cognitive linguistics such as "reality-cognitive-language, categorization."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ECM, conceptual fusion, usage and frequency have not only expanded the research scop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but also sent a new theoretical basis to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nd opened up a new approach to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research.In this paper, historic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is described as: taking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pursuing the causes and processes of language evolution at all levels, exploring the cognitive laws, analyzing the various connections between them, and reconstructing the path of diffusion and transformation.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s of language from two dimensions of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作者單位】: 四川外語學院;
【分類號】:H0-0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天翼;王寅;;從“意義用法論”到“基于用法的模型”[J];外語教學;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裴文;語言流變過程狀態(tài)的時空觀解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2 高玲玲;;視覺動詞SEE語義演變的認知語用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鄭維;;英漢雙賓語結(jié)構(gòu)的對比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譚暉;徐暢賢;;大學英語教學中突顯理論的應用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楊懷增;;學習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及啟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6 常翠;;窺斑見豹——結(jié)合角色—背景理論分析狄金森詩712的矛盾死亡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7 何自勝;;六安方言字詞考辨[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0期
8 李云龍,王玉蘭;詞義演變原因芻探[J];保定師專學報;2000年03期
9 宋玉坤;;“新派”評劇中詞尾“兒”的個人讀音差異與“詞匯擴散理論”[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陳保亞;;從語言接觸看歷史比較語言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王麗軍;;認知能力與語法[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2 吳姍姍;;《福州方言拼音字典》音系研究[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張平忠;;中古以O(shè)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席曉青;;演講語篇中說話者的元語用意識與元語用選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楊自儉;;我們?yōu)槭裁闯珜W習字本位理論(提綱)[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6 韋學純;;歷史音韻學和語言年代學視野的水漢民族淵源[A];水家學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7 周軼;;普通話兒化音的測試和培訓對策[A];首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胡廣芹;;關(guān)于中醫(yī)問診癥狀用語研究進展問題的探討[A];全國第十三屆中醫(yī)診斷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淑敏;翻譯的歷史觀—《獨立宣言》中譯本的歷時共時比較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陳漢生;英國都鐸王朝的語言與文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馬騰;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語際語語用能力及其培養(yǎng)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杜鳳梅;古齊魯語聲母系統(tǒng)構(gòu)擬[D];南開大學;2010年
5 王用源;漢語和藏語復音詞構(gòu)詞比較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洪梅;中古入聲韻在明清韻書中的演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秦曰龍;清抄本《五音通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武曉麗;漢語核心詞“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雪;俄漢語詞匯理據(jù)性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曹萍;府城官話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耿冰;“實現(xiàn)事件”結(jié)構(gòu)詞匯化模式的英漢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單軍鋒;圖式理論視角下的連貫研究及對讀前教學的啟示[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喻姍姍;《湯姆·索耶歷險記》中省略的認知識解[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小颯;基于非范疇化理論的英語動詞名詞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程相晉;濮陽縣方言語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鐘海英;敘事時距和時序藝術(shù)化操作背后的那座認知冰山[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葉利娟;圖式理論對高三敘事性文本閱讀與寫作材料運用的作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楊芬;龍崗壯語語音系統(tǒng)特點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寅;王天翼;;“AS認知方式”:隱喻等機制的統(tǒng)一解釋——十五論語言的體驗性[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王寅;;語言研究新增長點思考之四:后語言哲學探索——語言哲學、后語言哲學與體驗哲學[J];外語學刊;2008年04期
3 王寅;;國外神經(jīng)科學最新發(fā)現(xiàn)對語言體驗性的論證——十六論語言的體驗性:模擬論語義學[J];外語教學;2009年03期
4 項成東;;幽默研究與認知語言學的互動[J];外語教學;201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曉君;;歷史語言學的“開放”政策——淺談其它學科在歷史語言學中的應用[J];消費導刊;2008年09期
2 吳福祥;;語法化的新視野——接觸引發(fā)的語法化[J];當代語言學;2009年03期
3 ;2010年全國語言學暑期高級講習班開始報名[J];中國語文;2010年01期
4 浮想;;歷史語言學澄江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在云南舉行[J];民族語文;2008年04期
5 鄭偉;;《歷史語言學中的比較方法》之基本范疇及其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6 孔江平;;現(xiàn)代語音學研究與歷史語言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荊兵沙;曹強;;江有誥的音韻學與歷史語言學[J];榆林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8 戴慶廈;;第23屆國際漢藏語言和語言學會議[J];當代語言學;1991年02期
9 魏薇;;小議詞匯擴散理論[J];作家;2011年08期
10 王均;民族古文字研究在語言學中的地位[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潘悟云;;建立語言考古學的設(shè)想[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2 黃金城;;關(guān)于“前語系歷史語言學”——以藏緬語族和蒙古語族“小”為例[A];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第10屆學術(shù)討論會摘要集[C];2010年
3 戴慶廈;;漢藏語研究中的幾個理論問題[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shè)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shù)前沿論叢(下卷)[C];2007年
4 王新青;;回鶻語t,
本文編號:17630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763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