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流行語:一種暗含力量的模因符號
本文選題:模因符號 + 網(wǎng)絡流行語; 參考:《電化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摘要】:網(wǎng)絡語言作為社會交際用語,正悄然演變?yōu)榫W(wǎng)友在網(wǎng)絡語境下交流的重要工具,并逐漸承載著更為多面的角色。本文從模因以及符號學的角度出發(fā),探討網(wǎng)絡語言的成因、傳播機制和特性,分析了時下網(wǎng)絡流行語言變異的緣由。揭示了網(wǎng)絡語言這一新興社會語言變體在具體社會活動中的影響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
[Abstract]:Network language, as a social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s quietly evolving into an important tool for netizens to communicate in the network context, and gradually carrying more roles.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eme and semiot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propaga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language,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variation of network popular language.This paper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language, a new language variant in social activit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外語學院;
【基金】:西北師范大學知識與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符號學觀照下的語言學、翻譯、文學及文化研究”(項目編號:NWNU-KJCXGC-SK0302-08)
【分類號】:H03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莊美英;;模因工程——如何打造強勢的廣告語言模因[J];外語學刊;2008年01期
2 劉桂蘭;李紅梅;;從模因論角度看“xx門”現(xiàn)象[J];外語學刊;2009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子超;;雙重孤獨之后的幻影——談《聊齋志異》中的狐鬼戀[J];蒲松齡研究;2006年04期
2 趙洋;;羌族釋比羊皮鼓舞的美學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3 張富文;;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產(chǎn)黨宣言》為中心的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4 趙曦;趙洋;;羌藏文化對話發(fā)展中的羌族釋比文化——論中西多元文化對話中的羌族釋比文化(下)[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5 張舜清;;論儒家“生”之倫理的理論淵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6 董龍昌;;蘇格拉底“美在效用說”新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1期
7 蔡庸禮;;寫作文化精神論[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2期
8 王曉崗;;審美意識形態(tài)論是第一原理嗎——對文學理論教學的一個想法[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楊增和;論佛教對日本物語文學思維圖式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10 李恩來;符號的世界——人學理論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爾人學思想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健剛;董靜;;從符號學看標點在語音文本中的技術實現(xiàn)[A];2011'中國西部聲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陳勝祥;;中國農(nóng)民土地所有權幻覺探析[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張翠玲;安靜;郭曉暹;李佳美;楊雯;;運用“模因論”培養(yǎng)學習者語言輸出能力的嘗試[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4 艾翔;;換個符號,美在人間天堂——淺析空間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視覺符號[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5 王麗;;技術中的符號[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6 王偉;;語文詞典中網(wǎng)絡詞語的收錄[A];中國辭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韓云波;;論大陸新武俠的文化先進性[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王珂;;新詩要適度重視音樂形式高度重視排列形式——新詩技法研究的策略和方法舉隅[A];21世紀中國現(xiàn)代詩第五屆研討會暨“現(xiàn)代詩創(chuàng)作研究技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王彬;向茂甫;;教育學史在我國的演進和發(fā)展——學科制度建設的視角[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10 申仁洪;;論柏拉圖的課程理念[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褚連波;湘西文化與沈從文的小說創(chuàng)作[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楊玲;林譯小說及其影響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志奇;北京人民大會堂室內(nèi)環(huán)境藝術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10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祝孚;傳統(tǒng)魚紋圖案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秀芹;QQ群組聊天會話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陳婷;模因論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谷穎;網(wǎng)絡數(shù)字諧音詞生成與傳播的解釋性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袁佳穗;虛擬環(huán)境下的人際互動[D];湘潭大學;2010年
6 張蒲香;區(qū)域文化對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D];湘潭大學;2010年
7 王艷紅;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黃莉萍;中學語文語感教學探索[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周珍;利科的解釋學符號美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蕾;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語感培養(yǎng)問題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章宜華;信息時代新詞的產(chǎn)生與構造理據(jù)[J];辭書研究;2003年05期
2 戴浩一;概念結構與非自主性語法:漢語語法概念系統(tǒng)初探[J];當代語言學;2002年01期
3 張偉麗;;洋詞綴“-門”的漢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年05期
4 李廷揆;;略述羅朗·巴爾特的符號學[J];法國研究;1986年02期
5 胡壯麟;當代符號學研究的若干問題[J];福建外語;1999年01期
6 楊婕;;新聞標題中流行語的模因論研究[J];外語學刊;2008年01期
7 馬蕭;翻譯模因論與翻譯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2005年03期
8 張瑩;從覓母的角度談異化翻譯的趨勢[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9 陳琳霞;;廣告語言中的模因[J];外語教學;2006年04期
10 王望妮;;“門”后的思考:“××門”的社會語言學解讀[J];外語教學;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雅靜;高鳳翔;;網(wǎng)絡流行語的語境順應性研究[J];海外英語;2011年07期
2 胡宇杰;;網(wǎng)絡流行語背后的符號建構與話語對抗——以“被”字為例[J];新聞世界;2011年08期
3 馬華峰;胡南丁;;網(wǎng)絡流行語與精神病患者語言特征之比較[J];廣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S1期
4 張筠;;流行語的文化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年35期
5 曹瑋;;淺談2010網(wǎng)絡流行語[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年41期
6 胡選萍;王琦;周芳;王揚科;李新生;楊培君;;網(wǎng)絡流行語的教學功能探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年09期
7 康晶晶;;淺析社會中的語言變異——以網(wǎng)絡流行語為例[J];民營科技;2010年06期
8 榮婷;;淺議網(wǎng)絡流行語[J];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2010年09期
9 吳薩日娜;李青嶺;馬倩;;中國大學生對最新網(wǎng)絡流行語態(tài)度的調(diào)查——以某大學為例[J];民營科技;2010年09期
10 王曉艷;;從網(wǎng)絡流行語看大眾文化特征[J];語文學刊;2010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安琛;;網(wǎng)絡語境下語音變異的認知淺解[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王安琛;;淺論網(wǎng)絡語境的心理性特征[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肖惠萍;;“程度副詞+名詞”的網(wǎng)絡流行語言特點及發(fā)展趨勢[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田忠輝;;網(wǎng)絡語境下的80后文學對中國文學觀念的拉動[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0.6)[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北京市懷柔區(qū)人民法院 祝興棟 段瑞群;轉變溝通方式 適應網(wǎng)絡語境[N];人民法院報;2011年
2 朱迅W,
本文編號:17542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754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