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社會學視角下文化外譯研究體系的建構(gòu)
本文選題:翻譯社會學 切入點:文化外譯 出處:《外語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文化外譯研究的現(xiàn)狀,針對現(xiàn)有研究的失衡,以翻譯社會學為視角,厘清了翻譯社會學與外譯研究的關(guān)系。通過深入剖析文化外譯活動諸要素及其與社會因素的互動關(guān)系,勾畫文化外譯研究宏觀、中觀、微觀層面的整體框架,劃分各層面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nèi)容,從而建構(gòu)出該領域的研究體系。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sociology and foreign 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sociology.By deeply analyzing the elements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social factors,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studies at the macro, meso and micro levels, and divide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contents of each level.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research system in this field.
【作者單位】: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基金】:2012年廣東省高等院校學科建設專項資金人文社會科學重大攻關(guān)項目“嶺南文化精品外譯研究”(編號:2012ZGXM_0008)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創(chuàng)新項目(編號:3154111020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耿強;;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出去”[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2 胡牧;;翻譯研究:超越“文化轉(zhuǎn)向”[J];江蘇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3 藍紅軍;;論翻譯研究中的宏觀研究和微觀研究[J];外語藝術(shù)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4 郭建輝;;翻譯的社會學研究:問題及定位[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張威;;中譯外調(diào)查與分析——提高中國文化對外傳播效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J];中國文化研究;2011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魏清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翻譯活動的社會運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鄭曄;國家機構(gòu)贊助下中國文學的對外譯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雯;;廣告學教學中網(wǎng)絡實踐課程的設計策略[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2 張美川;;布迪厄的實踐理論及其反思效果[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高寧;楊佳;;現(xiàn)代性境遇中的民族精神——基于一種方法論的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徐瑋;董婷婷;;試論教育公平與社會分層[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林林;;法律文化生態(tài):沖突與分化[J];比較法研究;2011年05期
6 沙丹;劉桂宏;;布迪厄的反思性社會學[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08期
7 李克建;;結(jié)構(gòu)主義教育研究:路向與譜系[J];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8 王瑋;高寧;;知識理性:民族精神的現(xiàn)代構(gòu)建[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9 賀曉星;;日本“聾文化宣言”:權(quán)力政治、社會不平等與文化再生產(chǎn)[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8年04期
10 王進;;彝族社會的畢摩場域——布迪厄理論在畢摩研究中的運用[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劇——李贄的教育話語抗爭[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曾少聰;汪鯨;;東南亞華僑華人與居住國的政治關(guān)系——以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為例[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楊寧兵;;試論媒介“社會資本經(jīng)濟”——一種解讀媒介產(chǎn)業(yè)本質(zhì)的經(jīng)濟社會學考量[A];首屆中國傳媒經(jīng)濟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場域視角下的微博草根話語權(quán)探究——以新浪微博為例[A];第三屆華中地區(qū)新聞與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獲獎論文[C];2012年
5 張志安;;新聞場域的歷史建構(gòu)及其特征——以《南方都市報》為個案(1995-2008)[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9)——1949-2009:共和國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國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海斌;轉(zhuǎn)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屯;大學社會評價中的符號資本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黃廬進;轉(zhuǎn)型時期中國中產(chǎn)階層消費行為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李占偉;布爾迪厄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陳治國;布爾迪厄文化資本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吳洪富;大學場域變遷中的教學與科研關(guān)系[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鄭劍;社會資本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趙冰;基于場論的物流生成及運行機理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9 王振存;文化視閾下城鄉(xiāng)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李宏巖;在鄉(xiāng)土與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同;從布迪厄的慣習、場域理論看網(wǎng)絡論壇中網(wǎng)民話語權(quán)[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曾淑軍;語言教育與社會區(qū)隔的生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賴天能;農(nóng)村土地經(jīng)營場域中的農(nóng)戶行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劉銀橋;新市民就業(yè)中的人力資本提升問題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劉京京;關(guān)于網(wǎng)絡文藝作品保護與規(guī)范問題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楊紅艷;天門地區(qū)輩分稱謂語的話語權(quán)力[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閆海玲;精英文化與大眾傳媒的融合[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迪;家庭背景對教師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冬卉;學校團體輔導:場域的營造與慣習的重構(gòu)[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建橋;基于場域理論的農(nóng)村中小學教師評價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闕道隆;中國出版怎樣走向世界[J];編輯學刊;2005年02期
2 熊錫源;;翻譯出版中編輯的角色與話語權(quán)[J];編輯學刊;2011年01期
3 張志強;;2006年中國出版的八大熱點解讀[J];編輯之友;2007年01期
4 李新;;如何解決出版“走出去”中的翻譯問題[J];出版參考;2008年31期
5 章艷;;提高翻譯出版質(zhì)量從規(guī)范翻譯合同做起[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8年06期
6 ;中國主題圖書在德國的出版情況概述[J];出版廣角;2007年09期
7 張泉;世界舞臺上的中國新時期文學——試析國際文學交流“逆差”說[J];當代文壇;1995年04期
8 金介甫;查明建;;中國文學(一九四九-一九九九)的英譯本出版情況述評[J];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03期
9 季進;;當代文學:評論與翻譯——王德威訪談錄[J];當代作家評論;2008年05期
10 季進;;我譯故我在——葛浩文訪談錄[J];當代作家評論;2009年06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洋;[N];北京日報;2005年
2 江帆;[N];中國文化報;2009年
3 武斌;[N];光明日報;2008年
4 徐馨;[N];人民日報;2004年
5 外交學院原院長 吳建民;[N];人民日報;2008年
6 李蓓 盧榮榮;[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7 閆玉剛;[N];文藝報;2006年
8 李朝全;[N];文藝報;2007年
9 范春生 王淇;[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10 胡志揮;[N];中華讀書報;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田文文;《中國文學》(英文版)(1951-1966)研究[D];華僑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亞平;;許慎對中國文字學學科研究體系的創(chuàng)造性貢獻[J];南開語言學刊;2008年02期
2 施旭;;中國話語研究的發(fā)展策略[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寧榘;;《學齡前言語習得:幼兒語言學導論》[J];當代語言學;1980年03期
4 施旭;滴石;;“中國話語研究發(fā)展策略研討會”在杭州召開[J];當代語言學;2006年03期
5 聶睿;陳玉紅;;國內(nèi)外模因研究綜述[J];外語教育;2008年00期
6 陳志學;;心理語言學和外語教學[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1995年01期
7 姚喜明;殷寧;;中國先秦時期修辭與古希臘修辭的比較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7年03期
8 王曉軍;;當代中國話語研究的系統(tǒng)思考——一個語言學視角[J];外語學刊;2011年02期
9 韓星;;語言學研究的社會意義[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10 朱其智;;偏誤生成學的范圍和方法[J];學術(shù)研究;2009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黃忠廉;;翻譯研究的“兩個三角”——以翻譯批評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蒙興燦;;后解構(gòu)主義時代的翻譯研究:從雙峰對峙走向融合共生[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施旭;中國話語研究的發(fā)展策略[N];社會科學報;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艾丹;現(xiàn)代漢語“對/錯”形容詞用法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楊Zs;試由功能翻譯理論角度看翻譯批評[D];蘇州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040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704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