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漢語工作坊國際學術(shù)會議在杭州舉行
本文選題:國際學術(shù)會議 切入點:工作坊 出處:《漢語學報》2014年01期
【摘要】:正2013年9月1日,由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和(日本)東歐亞語言研究會共同主辦的元明漢語工作坊國際學術(shù)會議在浙江大學西溪校區(qū)召開,來自國內(nèi)外的十余名學者出席了會議,共收到論文11篇。會議以"元明漢語"為主題,對元明時期漢語詞匯、語法、音韻以及域外漢語相關(guān)問題進行
[Abstract]:On September 1, 2013, the Yuan-Ming Chinese Workshop, co-hosted by the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ese History Research Center and the (Japan) East Eurasian language Research Association, was held at the Xixi Campu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More than a dozen scholars from home and abroad attended the conference and received 11 papers. The theme of the conference was "Yuan Ming Chinese". The topics of the conference were Chinese vocabulary, grammar, phonology and foreign language related issues during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分類號】:H1-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心宇;21世紀人類生存與發(fā)展國際學術(shù)會議在中國廈門召開[J];滿語研究;2000年02期
2 ;術(shù)語學、標準化與技術(shù)傳播國際學術(shù)會議(TSTT'2006)在北京召開[J];術(shù)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shù);2006年03期
3 ;籌建東亞術(shù)語研究論壇暨籌備“TSTT’97國際學術(shù)會議”第二次會議在京召開[J];術(shù)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shù);1997年01期
4 胡庚申;國際學術(shù)會議的語用特征[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04期
5 ;籌建東亞術(shù)語研究論壇暨籌備“TSTT’97國際學術(shù)會議”會議在京召開[J];術(shù)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shù);1997年01期
6 ;國際學術(shù)會議[J];金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7 B.K.J;’98現(xiàn)代漢語語法學國際學術(shù)會議在北大舉行[J];漢語學習;1998年05期
8 ;第三屆術(shù)語學、標準化與技術(shù)傳播國際學術(shù)會議將在北京召開[J];術(shù)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shù);2006年01期
9 龔彥如;“術(shù)語學、標準化與技術(shù)傳播”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將在北京召開[J];語文建設;1991年02期
10 田海龍;;第二屆“當代中國新話語”國際學術(shù)會議在英國舉行[J];當代語言學;2008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武振玉;;試論副詞“總”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A];天津師范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學術(shù)論文集(中國古典文獻學叢刊第四卷)[C];2005年
2 張建理;;英漢“心”的多義網(wǎng)絡對比[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杝善PI;;香港地S@翻媜概l羀A];2011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1年
4 林志強;;根據(jù)古本《尚書》材料補正大型字典舉例[A];海峽兩岸辭書學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德毅;在國內(nèi)的國際學術(shù)會議上 使用雙語,如何?[N];學習時報;2007年
2 范忠山;別讓漢語成為科學看客[N];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
3 記者 馬文生 實習記者 燕鏡伊;推動我國術(shù)語工作的應用發(fā)展[N];中國國門時報;2006年
4 記者 柳霞;中外學者攜手共譯《五經(jīng)》[N];光明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邵雪廉邋周朗明 金璐;浦江籍教授周瑋生眼里的“融冰之旅”[N];金華日報;2007年
6 陳榴;市井畫卷古語遺響[N];光明日報;2007年
7 施旭;中國話語研究的發(fā)展策略[N];社會科學報;2006年
8 李菁;我國優(yōu)質(zhì)翻譯人才匱乏[N];中國文化報;2008年
9 浙大漢語史研究中心;新世紀漢語史發(fā)展與展望國際研討會在杭州召開[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陳瑋;打造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助推杭州走向世界[N];杭州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洪欣;元明時期漢語連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阮劍豪;《元典章》詞語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3 劉福根;古代漢語詈語小史[D];浙江大學;2007年
4 徐武林(Burin Srisomthawin);漢語熟語在泰國的流傳及借用[D];浙江大學;2009年
5 徐慈華;選擇與適應[D];浙江大學;2007年
6 陳明瑤;漢語網(wǎng)絡時評的語類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7 張慶慶;近代漢語幾組常用詞演變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8 王前;中古醫(yī)書語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9 尉萬傳;幽默言語的多維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10 張峰輝;基于動態(tài)性認知的語用預設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洪一鳴;母語對二語寫作過程與結(jié)果影響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2 吳清;從語用角度研究中國情景喜劇中的言語幽默[D];浙江大學;2007年
3 王秀紅;漢語社交稱謂語選用的認知解讀[D];浙江大學;2007年
4 李霄;[D];浙江大學;2005年
5 曾小榮;漢語自然會話與非自然會話中的第三人稱零形回指對比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6 陶秋萍;縉云方言語音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7 易蘭;中英文道歉語對比研究: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策略[D];浙江大學;2007年
8 高婷婷;青田方言語音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9 鄢丹;元明紡織用語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10 楊芳;瑞安方言的建議言語行為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906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690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