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從“標記顛倒”看韻律和語法的象似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8-03-30 21:37

  本文選題:標記顛倒 切入點:韻律結構 出處:《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在標記理論中,"標記顛倒"(markedness reversal)是指一個主范疇與它包含的一個次范疇在標記性上相反,背后的理據(jù)是某種關系的"象似"(iconicity)。漢語三音節(jié)的定中結構和述賓結構在與韻律結構(單雙音節(jié)搭配[2+1]和[1+2])相匹配時存在著標記顛倒,這是因為漢語的動詞是名詞的一個次類,動性詞語是名性詞語的一個次類。在三音節(jié)定中結構里充當定語的名詞和形容詞在與韻律結構相匹配時也存在著標記顛倒,這是因為漢語的形容詞是動詞的一個次類因而也是名詞的一個次類。這兩個標記顛倒背后的理據(jù)是語言形式和意義之間的"松緊象似"和"多少象似",形式的松緊多少對應于意義的松緊多少。漢語"名含動,動含形"的詞類模式與標記顛倒理論可以相互印證。從類型學的角度看,韻律是漢語的一種語法形態(tài)手段,首先用來區(qū)分摹狀和非摹狀,其次才對名、動、形做有限的區(qū)別。
[Abstract]:In the labeling theory, mark "upside down" (markedness reversal) is a main category and it contains a sub category in the mark on the contrary,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 relationship is a kind of "iconicity" (iconicity). The three Chinese syllable structure and object structure in structure and rhyme (single and double syllable collocation of [2+1] and [1+2]) to match when there is a marked upside down, this is because the Chinese verb noun is one kind of animal words, is the name of a class of words. As the attributive nouns and adjectives in prosodic structure and matching when there is a marked upside down in the structure of three syllables in Chinese, this is because the adjective verb is one kind which is also a noun class. Behind the two markers upside down motivation is between the linguistic form and the meaning of "elastic iconicity" and "how much like" loose tight form number corresponding to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ow many Chinese name. The elastic, dynamic model and lexical category markedness reversal theory with form "can confirm each other. From the view of typology, rhythm is a means of Chinese grammar form, first us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description and description of non, then, move, form limited distinction.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劉丹青;;原生重疊和次生重疊:重疊式歷時來源的多樣性[J];方言;2012年01期

2 沈家煊;;從韻律結構看形容詞[J];漢語學習;2011年03期

3 張伯江;;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做謂語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2011年01期

4 馮勝利;;韻律句法學研究的歷程與進展[J];世界漢語教學;2011年01期

5 沈家煊;;“名動詞”的反思:問題和對策[J];世界漢語教學;2012年01期

6 沈家煊;;從“演員是個動詞”說起——“名詞動用”和“動詞名用”的不對稱[J];當代修辭學;2010年01期

7 沈家煊;;我看漢語的詞類[J];語言科學;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英杰;評《馬氏文通》的接讀代字[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2 袁健惠;;先秦漢語受事前置句類型及其句法語義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3 楊增宏;;甲骨文會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張煒;劉民剛;吳為善;;吳語“Vv+A”韻律結構分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5 胡德明;;從反問句生成機制看“不是”的性質和語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張孝榮;;漢語話題結構及其優(yōu)選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7 熊仲儒;;外圍格的論元地位[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張鐘月;;英語句子的重音滲漏解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9 胡寒婕;;用“標記理論”來解釋中國學生英語口語存在的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吳嫻;;“好容易”與“好不容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沈家煊;;“名動詞”的反思:問題和對策[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2 王仁強;;漢英詞典詞類標注與譯義的對稱性研究——兼評《ABC 漢英大詞典》的詞類標注與譯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3 張洋;;漢語韻律的語篇功能與對外漢語教學[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阮緒和;;江西武寧(上湯)話的程度副詞“死、幾、蠻”[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陳艷林;;“差一點(沒)VP”的歧義原因與分化[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王會;;試論“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趙明慧;李平華;;“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魏亮珍;;淺析《呂梁英雄傳》中的“給”[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吳學輝;;說“好個N!”[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劉稟誠;;新聞標題的分句隱含[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唐樹華;有些隱喻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李紅梅;韓國語范圍表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劉春蘭;《訓世評話》語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張雷;黎語志強話參考語法[D];南開大學;2010年

8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丹;英漢遠近指示語的對比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蘇珊珊;俄漢語直線型空間維度詞的對比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宋文平;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高健;與“半”相關格式的量范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烏曉麗;“X+—N比—N+VP”表義功能新探[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陶勝妃;現(xiàn)代漢語謂詞修飾詞前后位置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邵磊;大連時尚店名的社會語言學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倩;“(形+名)+動”結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德熙 ,v緙孜,

本文編號:168773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68773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a81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