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新聞發(fā)言人主發(fā)布詞傳播至效研究
本文選題:新聞發(fā)言人 切入點:傳播至效 出處:《寧夏社會科學》2012年06期
【摘要】:政府新聞發(fā)言人制度自20世紀80年代建立以來,已經走過了近30個年頭。我國新聞發(fā)言人常常因為發(fā)布詞組織的結構、詞語的選用、表情體態(tài)語等方面的低級錯誤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遭受質疑。本文從修辭學的角度研究新聞發(fā)言人舉行發(fā)布會時如何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選取"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事故"新聞發(fā)布會,鐵道部部長王勇平通報事故進展情況的主發(fā)布詞作為研究案例,進行話語分析。
[Abstract]:The government spokesman system established since 1980s, has been nearly 30 years. China's press spokesman often released word because the structure of organization, the choice of words, expressions of body langu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mistakes in the teeth of the storm pushed myself to being questioned. How to achieve the ideal, the dissemination of results of this paper from the angle of rhetoric of news the spokesman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selected "7 - 23 Yongwen railway accident" press conference, released the main word as a case study of Railways minister Wang Yongping informed of the progress of the accident, to discourse analysis.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分類號】:H15;G20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譚笑;;科學修辭學的文本分析方式研究[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守義;;培養(yǎng)“文學能力”,提升學生素養(yǎng)[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2 于敏;;從伯克的認同說看耽美小說的流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3 李海平;;語言哲學中意義的語境問題[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4 謝愛偉;;新聞發(fā)言人及其語言發(fā)展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宗守云;胡蓉;;建構主義的修辭觀及其價值和局限[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6 王希杰;;三性與修辭學——重讀李晉荃《“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是修辭的要求嗎?——兼談修辭學的研究對象》[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7 王強;尹悅;;論圖形符號的隱喻性特征[J];包裝工程;2008年09期
8 李昕;;概念隱喻理論與英語寫作教學[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曲寧;;從大學生寫作探析網絡語言誤用的文化對策[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張瑾;王爽;;西方主流媒體對重慶大轟炸的報道分析——以《紐約時報》為例[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易旭明;金冠軍;;需求變動與電視產業(yè)制度變遷[A];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海波;;論服務型政府發(fā)言人的公關意識[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原雪;二語/外語語境下的批判性閱讀理論構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張軍府;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題材小說敘事倫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惠玲;話語維度下的賽義德東方主義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謝元春;女性修辭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姚韞;論何其芳文學思想的建設性和矛盾性[D];遼寧大學;2011年
6 薛婷婷;我國對外報道新修辭情境理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楊家勤;英語演講修辭性敘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紀蓉琴;主體間性視閾下的譯者元語篇意識構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9 劉越;社會建構論視閾下組織沖突的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10 呂紅周;符號學視角下的隱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姍;論“后非典時代”中國對突發(fā)性危機事件的新聞發(fā)布[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鄒瑩潔;長沙店名的社會心理修辭探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顏湘容;公共危機管理中的政府與媒體溝通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王曉燕;“偷窺”事件:余華《兄弟》的修辭策略[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蹊;伯克新修辭學視角下的英漢電視脫口秀對比分析[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6 賀進;沉重的敘事與意義的探尋[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權新;礦難新聞報道研究: 歷史、框架及策略[D];西北大學;2011年
8 趙欣;普希金抒情詩中的愛情概念隱喻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9 曲超;社會語言學視角下上海長春兩地樓盤名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田建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語境現(xiàn)狀及優(yōu)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永娜,李軍;安慰的話語模式和修辭策略分析[J];修辭學習;2003年03期
2 付冰峰;;試談幽默導游語言的修辭策略[J];湘南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3 李強云;;從違反會話合作原則的特殊含義看話語的象征力量[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鄭榮馨;哲學視野中的趨異修辭策略[J];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5 潭汝為;;從題旨情境、交際目的到外顯的語言形式——評鄭榮馨新著《語言交際藝術》[J];修辭學習;2008年06期
6 王進;賈君芳;;元雜劇搞笑語言的修辭策略[J];修辭學習;2009年04期
7 趙嶸;;人物專訪“A∶B”式標題修辭探微[J];語文學刊;2007年17期
8 陸勤;;論城市旅游廣告語的修辭策略和原則[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9 黎平;謝旭慧;;廣告語的修辭策略與文化效應[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10 黃科安;;隱諷:王力《龍蟲并雕齋瑣語》的修辭策略[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莊麗瑩;;面子體系與話語中的策略選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王克友;;論語體風格和修辭意圖在翻譯中的連貫性體現(xiàn)[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顯杰;鏡像“話語”——電影修辭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陳天助;《蝕》的文學語言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3 王彬;當代流行歌曲的修辭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4 王加林;香港回歸前后香港政府施政報告對香港人身份的話語建構[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磊娟;吵架言語行為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2 林曉飛;新聞話語的修辭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付冰峰;論導游語言的修辭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胡長月;從《論語》看孔子的修辭思想與修辭策略[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淑芳;涉外商務演講的跨文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劉小南;從修辭角度看電視類講壇節(jié)目的制作[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7 黃瀟;修辭三要素在溫家寶總理答記者問中的應用[D];廣西大學;2011年
8 房珊珊;趙本山春晚小品語言的修辭策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9 文燦;車尾標語調查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10 楊桂霞;試論跨文化語境中語篇連貫的構建[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735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67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