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哲學意義理論的嬗變與翻譯研究范式的變遷
本文選題:意義理論 切入點:嬗變 出處:《外語教學》2012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語言哲學對意義的認知由淺入深,產(chǎn)生了許多意義理論,導致了翻譯理論家借助新理論去重新詮釋意義及其在翻譯當中的轉(zhuǎn)換,這些意義理論的嬗變對于不用階段的翻譯研究范式的變遷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從意義的(實在性、意向性、社會規(guī)則、歷史和語用等)維度、意義的基本單位和意義是否具有確定性等三大方面對語言哲學中的意義理論的嬗變以及由此引起的翻譯研究范式變遷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多種翻譯研究范式并存以及今后向基于語料庫的翻譯研究范式變遷的必然性。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goes from simplicity to depth, resulting in many theories of meaning, which leads translation theorists to reinterpret meaning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 translation with the help of new theories. The evolution of these theories of meaning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paradigm chang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non-pha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mensions of meaning (reality, intentionality, social rules, history and pragmatics,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meaning theory in linguistic philosophy and the paradigm change in 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basic unit of meaning and the certainty of meaning. It also points out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coexistence of various translation research paradigms and the transition to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research paradigms in the future.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臺灣海峽兩岸三地法律文本漢/英雙語平行語料庫建設(shè)和研究”(09BYY019)的部分成果
【分類號】:H0-02;H05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呂俊;理論哲學向?qū)嵺`哲學的轉(zhuǎn)向?qū)Ψg研究的指導意義[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2 涂紀亮;西方語言哲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前景[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05期
3 林克難;;從對意義認識之嬗變看翻譯研究之發(fā)展[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4 王克非;英漢/漢英語句對應(yīng)的語料庫考察[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06期
5 廖七一;研究范式與中國譯學[J];中國翻譯;2001年05期
6 劉高岑;意義理論的演變及其語境-意向模型[J];科學技術(shù)與辯證法;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燦;翻譯批評:從印象到科學——淺談翻譯批評的科學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2 高路,高遠;“黃花”=“yellow flowers”?——從一例中詩英譯看將互文性理論引入翻譯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3 陳正華,賀軼玲;論道德交往與學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4 徐建龍;翻譯中的意義選擇[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5 谷婷婷;語言變體與翻譯——由《哈克貝恩·芬歷險記》看語言變體的漢譯[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劉文華,梁燕;卡特福德翻譯等值論中的翻譯的轉(zhuǎn)移及對語言教學的啟示[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7 白春陽;全球化語境中的“交往”理論初探[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8 李慶霞,關(guān)健;理性的演進與哲學的回映[J];北方論叢;2001年06期
9 譚蓮香;爐火純青 形神兼似——《匆匆》張培基英譯本賞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劉暉;;政府績效對合法性水平層級差異的作用機制——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比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陸剛;;等效理論張力下的翻譯認同[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譚倩倩;;哲學解釋學觀下的闡釋學翻譯理論——論斯坦納的闡釋學翻譯與伽達默爾的哲學解釋學的關(guān)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高永欣;;翻譯理論與譯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4 高璐夷;;從讀者反映論見英譯《西廂記》中的文化因素的應(yīng)對策略[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5 儲常勝;;語言與文化——淺析中英習語的文化差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6 于海巖;;解析英漢翻譯中源語、目的語的意義聯(lián)想——從互文性角度看翻譯的應(yīng)對策略[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王洪濤;;從此岸到彼岸的反撥與超越——當代西方翻譯研究學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趙靜;;關(guān)于鄧小平政治合法性理論的思考[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全面發(fā)展(上)[C];2005年
9 孫承叔;;資本與現(xiàn)代性——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論壇2007論文集[C];2007年
10 倪星;;政府合法性基礎(chǔ)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與政績追求[A];“構(gòu)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忠廉;小句中樞全譯說[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2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3 常晉芳;網(wǎng)絡(luò)哲學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4 劉君栩;資本與生產(chǎn)力關(guān)系的哲學審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5 劉陸天;中國現(xiàn)代化中的政府與政治發(fā)展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唐宏強;國家與社會:傳統(tǒng)東方法律的運動機理[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朱健平;翻譯的跨文化解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葉明;經(jīng)濟法實質(zhì)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9 熊在高;當代境遇中的價值論研究與現(xiàn)代性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張健;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童;中國傳統(tǒng)翻譯理論歷史分期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夏歷;“五四”時期兒童文學的翻譯[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3 樊育紅;當代知識管理觀分析[D];蘇州大學;2001年
4 薛孝宏;論教學交往——理論的探究與現(xiàn)實的思考[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5 唐建軍;電視劇的心理療慰功能[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唐麗娜;主體間性理論與現(xiàn)代管理學的前提假設(shè)[D];西北大學;2001年
7 李星蕾;雙歧路向 靜穆人生——感知沈從文[D];西北大學;2001年
8 李琪;審美心理與小說翻譯[D];貴州師范大學;2001年
9 顧建亞;道德變遷與學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學;2002年
10 劉天偉;翻譯的異化[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顯耀;用語料庫研究翻譯普遍性[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劉高岑;意義理論的演變及其語境-意向模型[J];科學技術(shù)與辯證法;2002年03期
3 丁祖豪,陳廣國;論不確定性[J];齊魯學刊;2004年01期
4 林克難;;從對意義認識之嬗變看翻譯研究之發(fā)展[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5 魏在江;;語篇連貫的元語用探析[J];外語教學;2005年06期
6 羅選民;論翻譯的轉(zhuǎn)換單位[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年04期
7 蔣驍華;解構(gòu)主義翻譯觀探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年04期
8 申丹;西方現(xiàn)代文體學百年發(fā)展歷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01期
9 涂紀亮;西方語言哲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前景[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05期
10 王克非;英漢/漢英語句對應(yīng)的語料庫考察[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偉才;;達米特意義理論對西方語言哲學的貢獻[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2 龔從貴;簡述塞爾的言語行為理論[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3 吳建偉;;似花還似非花——意義的不確定性和翻譯預留的拓展空間[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龔世蓮;;語言哲學意義理論與人的地位述評[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李貞元;;對達米特反實在論意義理論的進一步思考[J];民營科技;2009年03期
6 李紅霞;;小議元明清祈使語氣詞[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年03期
7 曹丹;周維杰;;論意義探討中的語境問題[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8 宋楊;;西方意義理論視角下的譯學研究[J];云南財經(jīng)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9 茍志效,馬紅安;意義論論綱[J];寧夏社會科學;1998年06期
10 鄒光椿;清代語言文字學之嬗變[J];楚雄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胡瑞娜;;當代反實在論的語義分析走向[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shù)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2 張灝;;意義與指稱不可兼得——對一種意義理論的批評[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3 歐陽燕;;翻譯研究的語言哲學途徑[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郭貴春;語義分析方法論的核心及其戰(zhàn)略轉(zhuǎn)向[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2 桑宜川 加拿大楓葉出版社;人體學轉(zhuǎn)向:語言哲學研究新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航贊;邁克爾·達米特的語義學思想研究[D];山西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偉;時政新聞改革探析[D];河北大學;2005年
2 黎平;廣西百色話的語音特點及其嬗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邵明菲;意義理論研究:戴維森綱領(lǐng)解讀[D];黑龍江大學;2009年
4 周立奇;語詞 言語行為 實踐[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5 張靜;奧斯汀、塞爾言語行為理論探析[D];西南大學;2007年
6 楊征征;約翰·塞爾意向性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7 趙雅麗;意義理論的意向性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8年
8 李章呂;普特南新語義學理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周幸;符號學意義理論在文學翻譯中的應(yīng)用[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王敏;論原型理論在高級學習者詞典釋義中的運用[D];廈門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788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578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