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與語言學的交叉和越界——陳力衛(wèi)教授訪談
本文選題:和制漢語 切入點:日語借詞 出處:《學術(shù)月刊》2012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陳老師,很高興可以有這樣的機會對您進行訪談。認識您很多年,讀過您不少研究成果,也了解您不少經(jīng)歷和故事。我想,一個學者早期的求學經(jīng)歷可能會與他此后所走的學術(shù)道路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所以,就讓我們先從您早期的學術(shù)經(jīng)歷開始吧。這些不同階段的學習經(jīng)歷帶給您什么樣的影響?
[Abstract]:Mr. Chen, I am very glad to have such an opportunity to interview you. I have known you for many years, read many of your research results, and learned a lot about your experiences and stories. I think, A scholar's early academic experience may be more or less related to the academic path he has since followed, so let's start with your early academic experience. How do these different stages of learning affect you?
【作者單位】: 日本成城大學;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分類號】:H0-0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衛(wèi)平;;語言學同一術(shù)語多種譯名:成因與對策[J];語言與翻譯;2011年02期
2 史燦方;;語言學視角解讀“不折騰”[J];語文建設;2009年04期
3 顧江萍;;晚清民初日語詞匯進入漢語及其啟示[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4 凌立;部分漢藏詞語的翻譯技巧[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8年03期
5 項成東;對語言學譯論的思考[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6 劉海云;試論喬治·穆南的翻譯觀[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7 ;大規(guī)模的語言工程項目——“北京口語調(diào)查”通過專家鑒定[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年03期
8 王德春;語言學分科和多角度研究語言[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年06期
9 馮倩;語言學教學應注重聽和說[J];中等醫(yī)學教育;1996年02期
10 申開敏;《語言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兼述《語言學》的教學[J];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6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劍芬;;漢語韻律切分的語音學和語言學線索[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陳東有;;江西省語言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總結(jié)講話(代跋)[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語言理論的新發(fā)展——2004·學術(shù)前沿論壇北京市語言學會專場綜述[A];和諧社會:公共性與公共治理——2004學術(shù)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郭祖儀;;荀子《正名》篇的心理語言思想初探[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5 何寧;;和制漢語詞匯對近現(xiàn)代漢語的影響[A];繁榮學術(shù)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6 朱峰;;顯性和潛性——語言學中的新概念——讀《修辭學通論》[A];跨世紀的中國修辭學[C];1999年
7 朱峰;;顯性和潛性——語言學中的新概念——讀《修辭學通論》[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8 周洪波;;他深深地迷戀著語言學——讀王希杰《這就是漢語》[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9 孟晉;;我對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相結(jié)合的一些認識和體會[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陳建軍;;從人工翻譯到協(xié)同翻譯[A];中國翻譯人才職業(yè)發(fā)展——2009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國際譯聯(lián)副主席 中國翻譯協(xié)會副會長 黃友義;翻譯是橋梁也可能是屏障[N];人民日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文敏;做一個優(yōu)秀的翻譯很難也很有趣[N];浙江日報;2009年
3 ;一個世紀后,,地球上的語言將會減少一半[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4 劉茜;《漢語方言地圖集》填補語言學空白[N];中國文化報;2009年
5 復旦大學中文系 陸揚;從翻譯的甘苦談起[N];社會科學報;2009年
6 本文為周有光孫女周和慶整理、提供;語言學:我業(yè)余的愛好[N];中國教育報;2005年
7 江濤;北京召開語言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N];文學報;2000年
8 本報記者 陳潔;特等獎“照例”空缺[N];中華讀書報;2008年
9 浙大;東漢魏晉疑偽佛經(jīng)的語言學鑒別研究[N];社會科學報;2008年
10 記者 朱俠;高度重視翻譯提高外宣能力[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淑敏;翻譯的歷史觀—《獨立宣言》中譯本的歷時共時比較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顧江萍;漢語中日語借詞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3 謝云才;文本意義的詮釋與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朱琳;譯者為中心的多學科性翻譯理論建構(gòu)[D];南開大學;2010年
5 屈平;翻譯還原:海德格爾現(xiàn)象學下的翻譯理論[D];河南大學;2010年
6 俞U
本文編號:15757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57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