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有所X”式與“無所X”式及相關問題

發(fā)布時間:2018-03-05 11:14

  本文選題:有所 切入點:無所 出處:《中國語文》2014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現(xiàn)代漢語的"有所X"式、"無所X"式由古代漢語的"有所V"式、"無所V"式發(fā)展而來。早期的"有所V"式中的"有所"是個跨層鄰近序列,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逐漸趨向詞匯化,正演變成一個對肯定表達進行弱化處理的專用詞語。從句法上看,"有所"后接成分突破了動詞的限制,可以接形容詞,甚或名詞。"無所V"式中的"無所"在動詞的選擇方面也有放寬。"無所"有限的接名詞的用法可能是"有所"類推的結果,其理據不同于"有所"的同類用法。文章在共時考察的基礎上,重點從歷時角度對"有所V"式和"無所V"式的發(fā)展脈絡及演變理據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與分析。研究表明,"有所V"式和"無所V"式發(fā)展演變的不同有其內在的語言動因。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have X", "nowhere X" develop from ancient Chinese "have V" and "no place V". In the early period of "having V", "having" is a cross-layer adjacent sequence, and over time, it gradually tends to lexicalization. It is evolving into a special word that weaken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Syntactically, the following element of "something"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he verb and can be used as an adjective. Even nouns. "No place" in the "nowhere V" formula has also relaxed the choice of the verb. The use of the limited conjunction of "nowhere" with a noun may be the result of a "somewhat" analogy. The rationale is different from the similar usage of "someth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combs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al context and the evolving motivation of the "having V" and "No V" from the diachronic angl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ere V" and "no-place V" have their own internal language motiv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劉丹青;;重新分析的無標化解釋[J];世界漢語教學;2008年01期

2 沈家煊;;我看漢語的詞類[J];語言科學;2009年01期

3 趙丕杰;;“有所起色”是生造詞語[J];語文建設;2010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國憲;“的”字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分析[J];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2 杜道流;省略句的信息理解[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3 張德歲;張雪濤;;名物化問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亟需解決的問題[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4 李貴生;;《史記》受事“者”字結構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7期

5 方洪民;;科技漢語動詞謂語否定的英譯轉移[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6 孫瑞霞;;話語標記“好了”的語法化過程及無標化分析[J];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7 王學忠;閆晶淼;;試探一種上下位“之”字標題[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岳中奇;“的”的有無與名詞性偏正結構的語義差異[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9 胡清國;;“不客氣”和“別客氣”比較研究[J];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張玉金;;出土戰(zhàn)國文獻中助詞“之”的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沈家煊;;“名動詞”的反思:問題和對策[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2 潘雪蓮;;詞典中名詞釋義模式的選擇[A];中國辭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趙敏之;;“的”字結構的語義可省略形式[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應學鳳;;“不大”詞匯化試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馬薇薇;;“VP者”與“VP的”的對應關系[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祖生利;;《元典章·刑部》直譯體文字中的特殊語法現(xiàn)象[A];蒙古史研究(第七輯)[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2 陳勇;漢語數(shù)量范疇及其非范疇化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3 劉志富;現(xiàn)代漢語領屬性偏正結構及其相關句法現(xiàn)象[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向二蘭;漢英助動詞句法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金圈;漢語單音方位詞與單音動詞的偏正性組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林新宇;漢語和韓國語話題句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王國旭;新平彝語臘魯話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趙e,

本文編號:157000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57000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ff3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