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性雙及物語義類型的功能語義視角研究
本文關鍵詞: 雙及物 功能語義視角 多樣性 出處:《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從功能語義視角看,雙及物過程類型多樣,涵蓋了物質、心理、言語、行為和關系過程,雙及物語義角色表現(xiàn)為具有原型性特征的宏觀語義角色。從宏觀角度上看,雙及物性的典型性語義特征闡明了作為表達層面的雙及物小句緣何語義類型多樣。研究表明:功能語義視角是闡釋雙及物形義關系的一個有效方法。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semantics,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transitive processes, covering material, psychological, verbal, behavioral and relational processes. The semantic roles of diversals are shown as macroscopic semantic roles with archetypal characteristics. The typical semantic features of duality and transitivity illustrate why there are so many semantic types of ditransitive clause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functional semantic perspectiv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 and meaning of ditransitive objects.
【作者單位】: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集美大學外國語學院;武漢工程大學外語學院;
【基金】:福建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2012B152) 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L12DYY026)
【分類號】:H03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嚴辰松;;“給予”雙及物結構中的轉喻[J];外語學刊;2007年02期
2 黃國文;;系統(tǒng)功能句法分析的目的和原則[J];外語學刊;2007年03期
3 徐盛桓!475001開封;試論英語雙及物構塊式[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2期
4 石毓智;漢英雙賓結構差別的概念化原因[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02期
5 劉利民;;雙及物構式的“零給予”和“負給予”問題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年01期
6 田朝霞;程琪龍;;英語雙及物小句的五個主要變體——跨越“形義匹配”[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年03期
7 丁建新;英語雙賓及物結構的句法和語義分析[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月娥;歐陽俊林;;從動詞詞義看雙賓語構塊式和與格構塊式[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鄭維;;英漢雙賓語結構的對比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賈貽東;;雙及物結構中英漢歧義句的對比[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8期
4 王紅陽;;從加的夫語法看“語法”與“語言學”的關系[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黃國文;;英語“V+to+V”結構的功能句法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何云劍;;基于謂詞邏輯對英漢語中雙及物結構歧義句的分析[J];才智;2009年26期
7 路華;;英漢雙賓語結構的比較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劉國輝;;“王冕三歲死了父親”的認知構式剖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9 何愛晶;陸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構式語法研究概述[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劉金艷;;英漢雙及物構式對比研究[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徐海;;雙賓構式在英漢學習型詞典中呈現(xiàn)效果的實證研究[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席留生;;漢語兼語句與英語SVOC結構的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文兵;漢英維護言語行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4 吳淑瓊;基于漢語句法結構的語法轉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潘震;中國傳統(tǒng)情感英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香玲;漢語兼語式的語義重合與話語功能的認知語法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7 孟德騰;現(xiàn)代漢語嵌入式預制語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張龍;現(xiàn)代漢語習用語法構式句法分析及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王振華;介入:言語互動中的一種評價視角[D];河南大學;2003年
10 王葆華;動詞的語義及論元配置[D];復旦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吳云娣;雙及物結構的構式語法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志軍;基于認知的現(xiàn)代漢語雙賓句式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穎;基于空間參照框架理論的英漢存在構式對比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1年
4 趙雯;中動構式“NP+V起來+AP”的認知研究[D];西華大學;2011年
5 李林澤;基于典型理論的中英及物性對比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聶莉莉;英語雙賓語結構和與格結構對比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原曉艷;英語學習詞典與FrameNet中視覺動詞的詞匯意義處理對比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郭彭冰;現(xiàn)代漢語予奪不明義雙及物結構歧義現(xiàn)象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麗娟;英語與格構式的雙向壓制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10 包夢瑤;現(xiàn)代漢語非典型雙賓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林紓平;英漢雙賓語結構對比[J];福州師專學報;2000年02期
2 朱德熙;與動詞“給”相關的句法問題[J];方言;1979年02期
3 黃國文!510275;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40年發(fā)展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01期
4 徐盛桓!475001開封;試論英語雙及物構塊式[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2期
5 石毓智;漢英雙賓結構差別的概念化原因[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02期
6 徐盛桓;;相鄰關系視角下的雙及物句再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04期
7 熊學亮;;英漢語雙賓構式探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04期
8 徐盛桓;語法離我們有多遠——從語義、語用看語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年10期
9 高芳,徐盛桓;名動轉用語用推理的認知策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04期
10 高芳,徐盛桓;名動轉用與語用推理[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小云;;互文性視閾中文本意義的解讀[J];廣西社會科學;2011年05期
2 傅榮;論歐洲聯(lián)盟的語言多元化政策[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3 劉小明;;隱喻的語義特征:多樣性與連貫性[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年01期
4 儲澤祥;;在多樣性基礎上進行傾向性考察的語法研究思路[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陳墨;;淺談中國的方言多樣性[J];語文學刊;2011年04期
6 袁愷杰;;淺談對外漢語教學方式多樣性——以冰島北極光孔子學院對外漢語教學為例[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7 何艷輝;;論動詞重疊的形式[J];平原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8 趙婭琴;;對于二語習得中場獨立/依存研究的反思[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4期
9 徐莉;;論中國的語言政策對語言多樣性及規(guī)范化的影響[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年03期
10 楊穎;;《夢里花落知多少》之比喻論析[J];科技信息;2008年2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嚴辰松;;英漢語雙及物構式[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嚴辰松;;英漢語雙及物構式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熊學亮;;構式的輻射[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裴文;索緒爾語言理論體系中的時空觀[N];中華讀書報;2002年
2 張柏然;發(fā)展中國的譯學研究[N];光明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遲慶立;文化翻譯策略的多樣性與多譯本互補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2 林素娥;湘語與吳語語序類型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3 張伯江;施事和受事的語義語用特征及其在句式中的實現(xiàn)[D];復旦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郝耀偉;《二刻拍案驚奇》代詞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2 徐雪林;“英語唯一”在歐盟的境遇探析[D];重慶師范大學;2009年
3 常艷勇;《荀子》述賓語義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鄭連忠;[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5 葛巍巍;漢語拒絕言語行為的順應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6 程金莉;試從審美主客體互動看翻譯多樣性[D];安徽大學;2005年
7 趙正瑩;漢語中“V成”構式的描寫與分析[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8 范玲玲;雙賓句的語義、認知基礎[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曹書華;“V到”句式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10 胡慧盈;基于構塊語法的現(xiàn)代漢語“給”字句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252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52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