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身份關系在機構會話中的再現(xiàn)與重構
本文關鍵詞: 身份關系 機構會話 會話分析 出處:《外語教學》2012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運用會話分析原理,剖析英國某大學英國導師和中國學生之間的論文指導面談,提出在這種機構會話的言語行為中再現(xiàn)和重構的三種身份關系:交際身份關系、機構身份關系、社會文化身份關系,并以機構身份關系為中心,探討會話行為中身份關系的穩(wěn)定性與動態(tài)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sis guidance interviews between British tutors and Chinese students in a British university, and puts forward three kinds of identity relations: communicative identity relations, which are reproduced and reconstructed in the speech acts of this kind of institutional convers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bility and dynamics of identity relationship in conversational behavior, which is centered on institutional identity relationship, sociocultural identity relationship and institutional identity relationship.
【作者單位】: 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03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于國棟;;醫(yī)患交際中回述的會話分析研究[J];外語教學;2009年03期
2 董平榮;;試論語言與身份研究中話語分析的整合視角[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嚴軼倫;;網(wǎng)絡語篇英漢語碼轉換的社會身份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2 吳亞欣;;語用推理過程中心理傾向的干擾:誤解的認知根源[J];外語教學;2011年01期
3 隆娟;王茜;吳卉;;中國當代醫(yī)學語言的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方向[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2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閆佩佩;雙重文化身份的話語建構[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汪婷婷;電視脫口秀節(jié)目《天天向上》中的話輪轉換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吳東翔;突發(fā)事件標語口號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4 楊穎;在日常交際和機構性談話中的評價策略[D];山西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戰(zhàn)子;;身份理論和應用語言學研究[J];外國語言文學;2005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晗;;會話含義和話輪轉換在戲劇作品中的藝術效果——以《推銷員之死》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8期
2 吳曉雷;;柔弱的靈魂——對契訶夫短篇小說《窩囊》的會話與功能分析[J];文教資料;2011年16期
3 董兵;;“美”的探討:《畫像》里斯蒂芬·迪達勒斯與院長的會話分析[J];雞西大學學報;2011年08期
4 韓琳;;語碼轉換的研究路向述評[J];青年文學家;2011年15期
5 白文娟;辛俊峰;;國內CCTV-7頻道電視訪談節(jié)目中的會話重復現(xiàn)象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6 L.Alba-Juez;高杰;陳旭紅;徐赳赳;;《話語分析面面觀》評介[J];當代語言學;2011年03期
7 夏玉瓊;;順應—關聯(lián)模式下言語禮貌的認知解讀[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樓荷英;;國內外英語配對(組)口試的信度與效度研究:現(xiàn)狀、方法、問題與展望[J];外語電化教學;2011年03期
9 廖開洪;;含混研究的現(xiàn)狀、問題與展望[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4期
10 張榮建;;社會語言學的整合發(fā)展趨勢[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祈;;話輪分析——推銷員與潛在顧客的交流對銷售結果的影響[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周靜敏;;活躍在法律實踐領域的話語分析[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王小東;;對自認的法律效力的認識[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4 張成亭;;網(wǎng)上聊天會話分析[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張士楚;;論19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世界觀念[A];時代與思潮(2)——中西文化沖撞[C];1989年
6 沙武田;;敦煌石窟于闐國王畫像的幾個問題[A];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蔣橋生;;讓調解走進“禁區(qū)”——民事訴訟調解范圍與限度之擴張[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8 李金平;;論我國的自認法律制度[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9 元小勇;;論獨立董事之獨立性[A];中國商法年刊創(chuàng)刊號(2001)[C];2001年
10 郝雪冬;;對新婚姻法的幾點看法——試論夫妻財產(chǎn)的約定[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案例編寫人 上海市嘉定區(qū)人民法院 趙慧;特殊身份關系當事人間借貸事實之認定[N];人民法院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李源;基于身份關系贈與不得撤銷[N];中國婦女報;2011年
3 王長軍;身份關系的案件是否都不適用自認[N];人民法院報;2004年
4 郭敬波 洪學軍;戀人分道揚鑣,贈與財產(chǎn)應否返還[N];檢察日報;2009年
5 王麗娜;夫妻間婚前債務能否因結婚而消滅[N];江蘇經(jīng)濟報;2006年
6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王晉;離婚協(xié)議中的“贈與”條款能否撤銷[N];人民法院報;2008年
7 單士瀚;“借父生子”案相關法律問題探討[N];江蘇經(jīng)濟報;2006年
8 師安寧;共同共有制度的存續(xù)規(guī)則[N];人民法院報;2008年
9 曾獻文;戀愛合同:鎖住愛情還是成本[N];檢察日報;2003年
10 曹建飛 何忠林;刑法懲治窩藏、包庇犯罪應顧及人倫情感[N];檢察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迎春;媒體訪談的引發(fā)與應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2 楊石喬;基于語料庫的漢語醫(yī)患會話修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崔國鑫;語用視野下的會話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4 李祥云;離婚訴訟話語中權力和親密關系的性別解讀[D];山東大學;2008年
5 李成;共同犯罪與身份關系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6年
6 郭美松;人事訴訟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7 楊蕾;公司對員工社會責任的實現(xiàn)機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8 劉增;婚姻契約觀念的限度與嬗變[D];吉林大學;2012年
9 馬文;漢語會話中的照應修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10 熊子瑜;自然語句邊界的韻律特征及其交際功能[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走明;會話修正中的禮貌策略[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2 蔡怡;人物性格在戲劇對話中的體現(xiàn)[D];東華大學;2005年
3 曾慶花;課堂會話與日常情景會話的結構對比分析[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4 梁志文;論《麥克白》劇中價值體系與對話權勢之間的關系[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5 林琳;談話類節(jié)目會話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6 楊芳;對中國大學生寢室談話中存在的性別差異的會話分析[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7 陳靜;從會話分析的角度看性別語言的刻板印象[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郝宇;求職面試的會話與修辭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波陽;論新格賴斯會話蘊涵理論及其語用推理在會話分析中的作用[D];黑龍江大學;2002年
10 李秀華;權勢關系與話輪轉換: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分析《霧都孤兒》中的會話[D];山東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5096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509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