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西方思想重塑力的修辭
本文關(guān)鍵詞:作為西方思想重塑力的修辭 出處:《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修辭 哲學 思想范式 重塑力 修辭陷阱
【摘要】:傳統(tǒng)的修辭研究將修辭囿于美學或?qū)嵱眯苑懂?忽略和掩蓋了修辭作為一種西方思想重塑力(reshaping force)的維度。實際上,這種被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修辭傳統(tǒng)遮蔽乃至壓抑的另一種"修辭觀",首先是一種思想模式。它與哲學所代表的思想模式,可以看成是基于對真理和語言性質(zhì)的不同認識而產(chǎn)生的兩種不可通約、但并非二元對立的思想范式。西方的文化、學術(shù)和思想傳統(tǒng)就是在這兩種思想范式之間的進退交鋒、力量的此消彼長中產(chǎn)生的。而在當代,修辭范式的復興所引發(fā)的對"修辭陷阱"的思考更進一步彰顯出修辭作為西方思想重塑力所包含的自我批判的精神實質(zhì)和力量。
[Abstract]: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rhetoric Rhetoric Aesthetics confined or utilitarian category, ignore and cover up the rhetoric as a kind of Western thought (Reshaping Force) reshapings dimensions. In fact, this is Platon, another kind of "rhetoric" rhetoric and repression of the traditional cover Aristotle, first is a mode of thought. It represents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mode, can be regarded as two kinds of incommensurability based on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truth and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nd produce, but not the two opposite thinking paradigm. The Western cultural, academic and ideological tradition is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thought paradigm and confrontation, the shift in power generating. In the thinking of "rhetorical trap" caused by the revival of rhetorical paradigm to further highlight the self critical spirit and strength of Western ideology and rhetoric as Reshaping Force contained.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分類號】:H05
【正文快照】: 一、引論:作為思想重塑力的修辭在西方的思想傳統(tǒng)中,“Rhetoric”①的涵義和范疇非常詭異多變,在不同的歷史文化條件下,其聲名和地位也經(jīng)歷著頗具戲劇性的興衰起伏。而西方思想和文化,也在修辭每一次興衰起伏和涵義的改變中,經(jīng)歷著深刻的轉(zhuǎn)折和蛻變。在其源起之初,作為一種思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海容;;修辭: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尼采修辭思想的當代思考[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婷婷;;從陰陽權(quán)變到利益博弈[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房運梅;尼采語言思想研究[D];魯東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卜祥記;;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辨誤[J];學術(shù)月刊;2009年04期
2 王雨辰;哲學范式的變革與世紀之交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J];理論月刊;1999年Z3期
3 姜秋霞,楊平;翻譯研究理論方法的哲學范式——翻譯學方法論之一[J];中國翻譯;2004年06期
4 王永崇;莫麗娟;;問題范式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創(chuàng)新[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5 李明華;生態(tài)哲學是一種新的哲學范式——“和諧社會中的人與自然”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哲學動態(tài);2005年02期
6 左大鵬;;關(guān)于哲學范式變革彰顯本體論內(nèi)涵的思考[J];新疆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7 馬天俊;;哲學范式的隱喻差異——道和相的比照[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0年05期
8 楊學功;哲學觀反思與哲學研究的范式轉(zhuǎn)換[J];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05期
9 羅強強;;“反思”的實踐論詮釋及哲學范式的變革[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年07期
10 徐長福;;關(guān)于實踐的哲學與作為實踐的哲學——中國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范式的危機與出路[J];學習與探索;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學功;;哲學觀反思與哲學研究的范式轉(zhuǎn)換[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劉繼安;;民國初年管學研究的三種范式與評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軍良;身體哲學:新的哲學范式[N];光明日報;2009年
2 李明華;生態(tài)哲學是一個新的哲學范式[N];社會科學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黃勇;余謀昌:生態(tài)引領(lǐng)未來空間[N];中國環(huán)境報;2001年
4 秦燕春;“甜美的苦役”:一個人的精神史[N];中華讀書報;2009年
5 孫亮 北京師范大學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講壇哲學”個性化誤區(qū)的前提反思[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謝永康 南開大學哲學系;形而上學批判的有效途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方世南 肖玲 王正平 余謀昌 王自力 王國聘;全球攻略:21世紀的環(huán)境保護[N];社會科學報;2002年
8 記者呂莎 通訊員 吳璣超 劉躍 黃堅亮;重視環(huán)境哲學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9 賈紅蓮;回到史料:意義與限度[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10 檀傳寶;旁觀者清[N];中華讀書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艷濤;馬克思開辟的哲學道路[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2 孫輝;當代中國哲學研究路徑的思想批判[D];武漢大學;2012年
3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4 康仕慧;語境論世界觀的數(shù)學哲學[D];山西大學;2010年
5 王繼創(chuàng);整體主義環(huán)境倫理思想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梁旭輝;可持續(xù)發(fā)展觀與哲學范式的轉(zhuǎn)換[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宋志軍;當代中國證據(jù)法學研究范式論[D];河北大學;2005年
3 史冬冬;他山之石[D];四川大學;2005年
4 李曉娟;論人的全面發(fā)展與現(xiàn)代重塑[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5 蘇令銀;深生態(tài)學:理論及其超越[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6 吳燕;哲學向生活世界的回歸——馬克思感性世界理論的初步構(gòu)建[D];黑龍江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4253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425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