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殊途:漢字詞在韓語和漢語中的對應詞使用——基于《韓國語能力評價用基本詞匯表》和《HSK詞匯大綱》的統計分析
本文關鍵詞:同源殊途:漢字詞在韓語和漢語中的對應詞使用——基于《韓國語能力評價用基本詞匯表》和《HSK詞匯大綱》的統計分析 出處:《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根據詞典的統計,韓語中漢字詞的比例大概占70%-80%,漢字詞對韓國學生習得漢語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對《韓國語能力評價用基本詞匯表》和《漢語水平考試詞匯等級大綱》進行對比的基礎上,從漢字詞在韓語中的常用度、漢字詞與相應漢語詞匯的同形程度和漢字詞在漢語詞匯中的常用度三方面來考察漢字詞對韓國學生學習漢語的影響。經統計分析,漢字詞在韓國語詞匯大綱中的比率超過了50%。從同形程度上看,完全一樣和部分一樣的詞匯占漢字詞的多數比率,應該對學生學習漢語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在漢語不同級別中漢字詞的分布不一樣,初級詞匯中漢字詞較少,高級詞匯中漢字詞較多。初中級的漢字詞與漢語甲乙級詞重合率比較高;而到中高級和高級中的漢字詞雖然較多,但是超綱詞和不存在的詞占了大部分的比率。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dictionary,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Korean is about 70-80%.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by Korean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between the basic Vocabulary for Korean proficiency Evaluation and the outline of Vocabulary Grade for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on Korean students' learning from three aspects: the degree of common use of Chinese words in Korean, the degree of homogeneity between Chinese words and corresponding Chinese words, and the common use of Chinese words in Chinese vocabulary.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words in Korean vocabulary syllabus is more than 50%. From the same degree, identical words and parts of the same vocabulary account for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words. It should be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 but the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words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levels of Chinese, and there are fewer Chinese words in primary vocabulary. There are many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senior vocabulary. The coincidence rate between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t the beginning and middle leve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hinese word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grade. Although there are more Chinese words in the middle and high levels, the superstructure words and the nonexistent words account for most of them.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留學生漢語詞匯學習的認知機制研究”(11CYY023) 廣東省教育廳青年育苗項目“韓國留學生漢字同形詞習得狀況附帶詞匯的特點的調查研究”(WYM08063)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作為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之一,韓語中存在大量的漢字詞。根據詞典的統計,韓語中漢字詞的比例大概占70%-80%,漢字詞對韓國學生習得漢語有著重要影響。但是到底哪些是生活中常用的、哪些已經不常用,沒有人具體統計過。由于韓漢兩種文字的不同特點(韓文現在是拼音文字,而漢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奇化龍;中韓同形詞正負遷移初探[J];漢語學習;2000年01期
2 李大農;韓國學生“文化詞”學習特點探析——兼論對韓國留學生的漢語詞匯教學[J];漢語學習;2000年06期
3 全香蘭;針對韓國人的漢語教學——"文字代溝"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J];漢語學習;2003年03期
4 全香蘭;漢韓同形詞偏誤分析[J];漢語學習;2004年03期
5 齊曉峰;;韓國語漢字詞的母語遷移與教學對策——以《韓國語》中的雙音節(jié)漢字詞為中心[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馬淑香;;淺談韓國語漢字詞與漢語對等詞的詞義差異[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7 李得春;世紀之交韓國語新詞中的漢字詞[J];民族語文;2004年05期
8 全香蘭;;韓語漢字詞對學生習得漢語詞語的影響[J];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01期
9 趙楊;;韓國學生漢語詞語習得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11年03期
10 李得春;試析韓國語漢源漢字詞和韓國獨有漢字詞[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艷青;;韓國學生漢語詞語偏誤分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劉霞;;韓國留學生徑用母語名詞偏誤分析[J];才智;2012年03期
3 王文玲;;韓國語漢字詞使用偏誤分析及指導策略研究[J];大家;2012年12期
4 臧志文;;HSK作文語料庫中出現的逆序詞現象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11年09期
5 王琳;;韓語漢字詞的正負遷移影響研究[J];廣西教育;2009年06期
6 李明晶;;中韓建交以來韓國漢語教學發(fā)展情況調查分析(下)[J];國際漢語教學動態(tài)與研究;2005年03期
7 許文平;陳晨;;韓國留學生漢韓同形詞習得研究述評[J];國際漢語教育;2010年02期
8 劉博;;提高韓語初學者口語水平的有效方法[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年35期
9 徐茗;;近十年我國對外漢字教學文獻分析——以《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和《語言文字應用》為中心的考察[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10 齊雅荻;;零起點短期班詞匯教學策略分析——以韓國留學生“漢語暑期班”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趙娟廷;漢韓公文語體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洪小熙;漢韓雙向語言教學解難[D];山東大學;2008年
3 錢兢;面向對韓漢語教學的“還”類副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瑞;母語為英語的漢語學習者詞匯心理表征發(fā)展過程與造詞偏誤的心理機制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5 薩仁其其格;蒙古學生漢語中介語名、動、形詞匯偏誤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6 劉迪;韓國語漢字詞與漢語對應詞匯的意義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7 樸愛華;漢字在韓語漢字詞中的發(fā)展變化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秀成;關于韓國語漢字詞和現代漢語詞匯的對比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吳枝炫;中韓同形詞的對比研究與教學指導方案[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胡園園;韓國學生漢語學習中的語音偏誤分析及相關對外漢語教學策略[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樸永熙;漢韓常用數詞成語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韓鈺;中高級水平留學生漢語作文中的韻律偏誤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樸恩實;韓國學生漢字錯字成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吳榮順;漢、韓語同素異序詞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金惠真;韓漢同形漢字詞的感情色彩比較[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琴;從中韓外來詞來看兩國文化相互之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付裕;漢韓同形詞與對韓漢語詞語教學[D];復旦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甘瑞瑗;韓中同形異義漢字合成詞的對比分析[J];廣東社會科學;2002年04期
2 韓在均;同素同義逆序詞在漢語韓語中的差異表現[J];漢語學習;1999年03期
3 奇化龍;中韓同形詞正負遷移初探[J];漢語學習;2000年01期
4 宋尚美;漢韓同義詞對比研究——以名詞為例[J];漢語學習;2001年04期
5 全香蘭;針對韓國人的漢語教學——"文字代溝"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J];漢語學習;2003年03期
6 全香蘭;漢韓同形詞偏誤分析[J];漢語學習;2004年03期
7 齊曉峰;;韓國語漢字詞的母語遷移與教學對策——以《韓國語》中的雙音節(jié)漢字詞為中心[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8 張妍;韓國語雙音節(jié)漢字詞與漢語雙音節(jié)詞的比較[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9 馬淑香;;淺談韓國語漢字詞與漢語對等詞的詞義差異[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10 金稀玉;;多種語言教學中的同形異義語比較[J];內江科技;2007年07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崔萬基;現代漢語和韓國漢字語詞匯對比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2 宋姣;《初級韓國語》的漢字詞與漢語詞匯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文鐘哲;;朝鮮語漢字詞與漢語詞匯的比較[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閔丙珍;;論韓語‘漢字詞’與漢語詞匯教學[J];消費導刊;2008年24期
3 許東振;;朝鮮的“語學革命”簡介[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4 吳恩錫;;韓國語“漢字詞”與對韓國學生的漢字教學[J];漢字文化;2008年05期
5 樸貴花;;簡析朝鮮語的漢字詞和漢語詞語的差異[J];考試周刊;2010年47期
6 徐建宏;漢語詞匯和韓國語漢字詞的對比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7 朱瑞平;“日語漢字詞”對對日漢語教學的負遷移作用例析[J];語言文字應用;2005年S1期
8 王秀偉;;韓國語漢字詞探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9 張義源;;談朝鮮語漢字詞與漢朝翻譯中“讀音譯法”的特殊性[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10 金海守;;關于朝鮮語中的特殊的漢字詞[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文;;從法國漢語教材看法國漢字詞匯教學特點[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王榮沛;;錯別字的源與流[A];科技期刊編輯研究文集[C];1993年
3 肖婷;;現代中日夫妻對稱的對比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李明;;商業(yè)詞語的異化及其對語言的影響[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郭宏;;韓國學生漢語學習中語音偏誤例析[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周美玲;;從復現數、復現率看人教新課標教材教材語言安排——兼談數據庫使用的角度[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許長安;;臺灣的語文政策沿革及語文使用現狀[A];語文現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8 姜柄圭;;學術領域語料的“V+N”搭配特點與漢韓機器翻譯[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林志強;;根據古本《尚書》材料補正大型字典舉例[A];海峽兩岸辭書學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何石磊;;近代以來漢語外來詞對漢語詞匯系統的影響[A];濮陽市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選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漢語與韓國語比較研究[N];光明日報;2001年
2 馮天瑜;中西日文化對接間漢字術語的厘定問題[N];光明日報;2005年
3 陳沸宇;青海完成“土族文”保護[N];人民日報;2008年
4 記者 沈祖蕓;小學不應“淡化”漢語拼音教學[N];中國教育報;2005年
5 馮天瑜;中日漢字文化的交互關系[N];光明日報;2001年
6 馮天瑜;近代學人對新詞語輸入的反應[N];光明日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貴陽市布依族語使用狀況令人憂[N];貴州民族報;2007年
8 茅理;封殺縮略詞有必要嗎[N];中國文化報;2010年
9 蔣穎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社會進步促片馬茶山人多語和諧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冬梅;中日同形異義漢字詞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樸愛華;漢字在韓語漢字詞中的發(fā)展變化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3 韓江玲;韓國漢字和漢字詞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陳志宏;韓國語漢字詞詞綴與漢語詞綴的對比[D];延邊大學;2013年
5 金香梅;漢、朝、日同形異義漢字詞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6 洪小熙;漢韓雙向語言教學解難[D];山東大學;2008年
7 崔紅花;漢韓日體詞修飾詞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8 李彥潔;現代漢語外來詞發(fā)展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9 顧江萍;漢語中日語借詞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10 額爾敦圖雅;城市蒙古人語言態(tài)度調查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樸志炫;韓國漢字詞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付娜娜;和制漢字詞語義分布的歷史考察[D];燕山大學;2012年
3 李仁淑;漢字詞在韓國學生漢語習得中的利與弊[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4 金茗竹;漢韓漢字詞的對比分析與教學策略[D];吉林大學;2013年
5 全香任;與韓語指人漢字詞對應的漢語詞習得研究[D];北京大學;2013年
6 秦思;對韓漢語詞匯教學中韓國漢字詞的遷移作用及教學策略[D];黑龍江大學;2012年
7 李宇哲;韓語漢字詞與對外漢語教學[D];黑龍江大學;2012年
8 任巧會;對韓漢語教學中漢字詞的教學策略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9 滕藤;試論韓語漢字詞對韓國留學生習得漢語詞語的影響[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10 裴q彩,
本文編號:13606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360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