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定式的束縛效應(yīng)
本文關(guān)鍵詞: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定式的束縛效應(yīng) 出處:《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跨文化交際 定式 原型 意識 模式
【摘要】:跨文化交際是當前我國值得重視的問題,而文化定式問題又是其中至關(guān)重要的問題。定式的產(chǎn)生與認知原型有著不解之緣。定式會引起強烈的自我中心論,導致文化封閉觀;引起文化容納缺失,導致文化吸收弱化;對外族文化以偏概全,引發(fā)交際失誤和沖突。因此,必須對文化定式擁有正確的意識和認識:要擺脫文化定式的束縛,大膽與世界其他文化交融;要容納其他文化,重視學習其他文化的長處;要避免文化的沖突,形成文化的和諧相處。
[Abstract]: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problem worthy of atten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question of cultural stereotyp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The creation of the stereotypes has an indissoluble bond with the cognitive archetype. I will cause a strong self centredness, resulting in closed culture concept; cultural cause accommodate missing, causing the culture of absorption weakened; the culture of Overgeneralization, cause communication failures and conflicts. Therefore, we must have a correct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stereotypes: we must get rid of the constraints of cultural stereotypes and boldly integrate with other cultures of the world. We should accommodate other cultures, emphasize learning other cultures' strengths,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and form harmonious cultural coexistence.
【作者單位】: 國防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分類號】:H030;G04
【正文快照】: 一概述跨文化交際指的是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1]7,尤其是當交際雙方生活在不同的國度,使用不同語言,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其跨文化交際就更具有典型性[2]23-24。生活在同一國度主流文化下的不同民族群體之間的交流一般不被看作是跨文化的交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碧玲;;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定型的認識與超越[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2 譚桔玲;;論跨文化交流意識及其在外語教學中的培養(yǎng)[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年04期
3 宋洪英;;從言語行為看民族文化定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4 趙寧;曲雅靜;;民族文化定型的概念及內(nèi)涵[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5 王靜;;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定型[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02年02期
6 左曉園;文化定型與歸因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J];寧夏社會科學;2000年05期
7 陳淑芳;語篇系統(tǒng)分析法:文化定勢的突破[J];求索;2004年08期
8 方寧;陸小鹿;;跨文化交際視域中的語言運用和身份認同——基于文化差異的分析[J];外國語文;2012年02期
9 陳亞明;文化定型與英語教學[J];韶關(guān)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8期
10 梁曉波;李勇忠;;原型理論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教學;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明燕,邸愛英,陳韻;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一項對外籍教師與中國學生的調(diào)查[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4期
2 胡曉燕;論文化學習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發(fā)展[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3 楊華;英漢身勢語文化內(nèi)涵對比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4 劉國忠;隱喻與跨文化交際[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5 方瑞芬;;漢語語境中恭維語和恭維應(yīng)答年齡差異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6 侍中;中西思維方式差異說辯難[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7 邰文華;跨文化交際中的語境觀[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欒曉虹;文化詞語及其翻譯[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9 錢樂奕,鄭玲;漢語道歉言語行為之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10 盧亞林;關(guān)于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口語教學的思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鄒玉婷;;文學作品中的模糊語言及其翻譯策略[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2 劉雯;王茹;;論高校外語教學中跨文化滲透教學方法[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3 胡雪喬;張瑞花;;語言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相結(jié)合的大學英語教學探索[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4 陳東東;;論跨文化語用能力與口譯[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5 杜瑾;;論跨文化交際中信息編解碼沖撞的不同類別[A];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十四屆圖學研討會交流暨第二屆CAD應(yīng)用、CAI軟件演示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6 卞文;;古希臘文明與中華文明的比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7 金明;;對英漢“文化限定詞語”的思考[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8 肖麗平;;英語教學中的“非語言”交流[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9 林莉;倪盛儉;;文化移情之于翻譯[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李靈;;目的性原則與廣告翻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芹芹;漢語恭維回應(yīng)語的社會語言學變異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張靜;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倫理溝通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馬騰;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語際語語用能力及其培養(yǎng)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龍翔;中國英語學習者言語交際中語用失誤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高玉蘭;解構(gòu)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shù)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羅向陽;當代華人社團跨境活動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10 吳越民;中美報紙新聞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紅莉;從文化角度談旅游宣傳資料的翻譯[D];河北大學;2009年
2 張曉泳;漢英習語在跨文化翻譯中的文化流失[D];河北大學;2009年
3 李玲玲;英語教師課堂非語言行為對學生情緒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4 江玉娟;論中文企業(yè)簡介的英譯[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陳丹;英漢遠近指示語的對比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溫雅琴;目的論在中英廣告跨文化翻譯中的應(yīng)用[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魏瀟;英國人的文化定勢[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趙才華;會話含義及其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應(yīng)用的實證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宋秋蓮;會話策略視角下的贊美語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李振;關(guān)聯(lián)—順應(yīng)理論視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顯寶;;跨文化交際中的定型觀念及其負面影響[J];長沙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2 倪嵐;;對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寫作詞匯的研究[J];國外外語教學;2000年02期
3 程翠英;論跨文化交際深層障礙[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4 陳順舟;;管窺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定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5 熊學亮,梁曉波;致使結(jié)構(gòu)的原型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6 熊學亮,王志軍;被動句式的原型研究[J];外語研究;2002年01期
7 馬艷;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定勢[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8 高一虹;“文化定型”與“跨文化交際悖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年02期
9 秦曉晴;第二語言習得中認知方式研究的現(xiàn)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年02期
10 楊忠,張紹杰;認知語言學中的類典型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年02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順舟;文化定勢與跨文化交際[D];山東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孔玉華;跨文化交際中的非言語交際[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2 馬冬;語用學與跨文化交際[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10期
3 李真;;跨文化交際中稱贊語的特點及語言表達模式[J];時代文學(理論學術(shù)版);2007年03期
4 付華軍;;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原因再分析[J];成功(教育);2008年01期
5 郭小燕;;淺析跨文化交際中的委婉語及其功效[J];文教資料;2009年04期
6 蔣曉敏;文雯;;淺議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及其對策[J];消費導刊;2009年08期
7 劉慧;;淺談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J];南昌高專學報;2009年06期
8 陳紅梅;;跨文化交際中誤解之管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年10期
9 楊平;從語用角度看跨文化交際中的禁忌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6年04期
10 周小兵;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開榮;;跨文化交際中英漢語言意識差異分析[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2 趙陽;;中西方面子的對比與文化差異[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林敏;;普遍性與個性——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yīng)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4 李安嫦;李禹;王靜;;回顧與展望:跨文化交際在中國的發(fā)展——三本外語教學學術(shù)期刊的綜述[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5 劉艷秋;;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及對策[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6 韓梅;;淺談跨文化交際中的人際關(guān)系[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7 徐姍姍;;從視覺文化看翻譯-跨文化交際新途徑初探[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8 王晴;;跨文化交際方式與外語教學[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9 冉思詩;;從旅游翻譯看海西經(jīng)濟區(qū)建設(shè)中的福建旅游業(yè)發(fā)展問題[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劉穎晴;;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遷移與語用失誤以及對外語教學的啟示[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宮麗;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中語言的影響[N];文藝報;2006年
2 沈玲華 僑大學華文系博士;應(yīng)加強對東南亞漢語教師跨文化交際的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周紅松 杜潔思 張麗輝;33名志愿者將赴印尼進行漢語教學[N];河北日報;2007年
4 教育部語信司;澳門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成立[N];語言文字周報;2009年
5 李s擰±釤烀,
本文編號:13430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343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