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法直圖》藍本《切字捷要》與《洪武正韻》的關(guān)系
本文關(guān)鍵詞:《韻法直圖》藍本《切字捷要》與《洪武正韻》的關(guān)系 出處:《語言研究》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切字捷要》 “切韻經(jīng)緯圖” 《洪武正韻》 《韻法直圖》 關(guān)系
【摘要】:《韻法直圖》藍本《切字捷要》韻圖"切韻經(jīng)緯圖"四十四韻圖與《洪武正韻》四十四韻類有嚴整的對應關(guān)系,"切韻經(jīng)緯圖"豎列三十二聲母的編撰體例與《洪武正韻》三十一聲母有密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切韻經(jīng)緯圖"切字與《洪武正韻》小韻代表字高度一致,《切字捷要》韻圖"切韻經(jīng)緯圖"實質(zhì)上就是一部以實際語音為基礎(chǔ)全面展現(xiàn)《洪武正韻》音系結(jié)構(gòu)的韻圖。
【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客贛方言與語言應用研究中心中文系;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切字捷要》與《韻法直圖》的關(guān)系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09CYY022)
【分類號】:H11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韻法直圖》(下文簡稱《直圖》)是明代韻圖編撰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韻圖,最早附于梅膺祚《字匯》后刊行,其成書年代與作者均不詳,據(jù)梅膺祚序云,乃“壬子春(1602年)得之新安”!吨眻D》最大的貢獻是“從根本上改變了宋元時代等韻的觀念和制作體例”(李新魁2004/1983: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軍;;《切字捷要》的編撰及其與《韻法直圖》的關(guān)系[J];古漢語研究;2010年02期
2 李軍;;《切字捷要》所反映的明代“漢音”[J];古漢語研究;2011年02期
3 李軍;;從音系雜糅性的表現(xiàn)論《韻法直圖》并非原本[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李軍;;論《韻法直圖》的語音性質(zhì)[J];中國語文;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軍;;《切字捷要》的編撰及其與《韻法直圖》的關(guān)系[J];古漢語研究;2010年02期
2 李軍;;《切字捷要》所反映的明代“漢音”[J];古漢語研究;2011年02期
3 李軍;;再論《韻法直圖》呼名的來源與混呼的性質(zhì)[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陳寧;;《音韻須知》音系研究[J];漢語學報;2013年02期
5 李軍;;再論《韻切指歸》的傳承關(guān)系及其語音性質(zhì)[J];語言科學;2013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蔡麗華;王應電《聲韻會通》與《韻要粗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R墇N;清汪p堋秺i楙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丁媛;《(新刻)官話匯解便覽》“正音”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軍;;《切字捷要》的編撰及其與《韻法直圖》的關(guān)系[J];古漢語研究;2010年02期
2 邵榮芬;《韻法橫圖》與明末南京方音[J];漢字文化;1998年03期
3 鄭榮芝;《韻法直圖》聲母系統(tǒng)的幾個問題[J];汕頭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4 高永安;;談明末徽州方音[J];中國語文;2008年03期
5 李軍;;論《韻法直圖》的語音性質(zhì)[J];中國語文;2009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積家,盛紅巖;整體與部分的關(guān)系對漢字的知覺分離影響的研究[J];心理學報;1999年04期
2 鄭長發(fā);經(jīng)濟與語言的發(fā)展[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5期
3 唐嘉榮;蒙自、綠春讀音異變所體現(xiàn)的漢語語音演變規(guī)律[J];學術(shù)探索;2001年03期
4 宋華玲;英語語音學習與漢語普通話關(guān)系淺探[J];丹東師專學報;2002年S1期
5 李進;場獨立、場依存和第二外語學習的關(guān)系(英文)[J];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6 宋悅魁;合成詞的詞義和字義之間的關(guān)系[J];焦作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7 宋瑋;試論文體學三系統(tǒng)間的關(guān)系——《西方文體學論綱》解讀[J];山東外語教學;2000年04期
8 閻少云;語言測試的真實性及交互性[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9 陳汝東;民族心理視角下的語言及其運用[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10 唐素華;;論文化語言學中的語言與文化[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平忠;;《韻鏡》一系韻圖齒音開合在《等子》一系韻圖中的演變[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2 李靜;;《廣韻韻圖》補正[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3 韓小忙;;《文海寶韻》丙種本內(nèi)容輯校[A];西夏學(第一輯)[C];2006年
4 王進安;;論韻書編纂中對“舊韻”的傳承——以《韻學集成》和《洪武正韻》為例[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洪梅;;《韻法橫直圖》的舒聲韻混呼研究[A];海峽兩岸辭書學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孟威;;“等”的研究綜述[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魏薇;;論韻圖中入聲韻與陰陽聲韻相配的變化——兼論入聲塞音韻尾的消失[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8 張平忠;;試論中古以來齒音的開合口[A];海峽兩岸辭書學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洪梅;;《青郊雜著》之《文韻考衷六聲會編》研究摘要[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10 蔡麗華;;《音韻日月燈》研究——省辭書學會第五屆大會發(fā)言報告[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 匡鵬飛;佛教文化與中國古代語言研究[N];光明日報;2008年
2 葉寶奎;漢語語音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N];人民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怓亞榮;宋元韻圖五種用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高龍奎;《洪武正韻》及相關(guān)韻書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3 董建交;明代官話語音演變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4 戴曉雪;漢語稱呼中的“代位”現(xiàn)象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5 耿軍;元代漢語音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6 李紅;《切韻指掌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汪銀峰;明末以來內(nèi)丘、堯山語音的演變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馬德強;重韻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9 鄭厚堯;漢語雙音復合詞的詞義與語素義關(guān)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秦曰龍;清抄本《五音通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吉芳;論語言和經(jīng)濟的關(guān)系[D];新疆大學;2005年
2 孫浩源;語義預設和語用預設探析[D];吉林大學;2008年
3 方彩琴;修辭的渾沌學詮釋[D];長沙理工大學;2007年
4 凌鳳;社會語言學基本理論問題審視[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5 劉潔;廣告語言的修辭分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王娥;關(guān)系:語義:規(guī)則[D];內(nèi)蒙古大學;2006年
7 孟偉;外國留學生漢語學習動機及與成績間關(guān)系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蔡曉娟;《洪武正韻》多音字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金銀姬;朝鮮韻書與《洪武正韻》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10 王寶紅;《洪武正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3122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31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