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場景與祈使主語的特性
本文關鍵詞:指令場景與祈使主語的特性
【摘要】:祈使句的標志性特征是第二人稱主語及其可選性,然而漢語、英語及很多其他語言都在這一標準模式基礎上表現(xiàn)出多種變異。這些特性支持激進構式語法關于句法角色相對于句法構式而存在的理念,然而這一理念最終可以歸結于作為認知模式的指令場景的特性及其在實際語言活動中的變異。本文以漢語和其他語言事實為依據,指出祈使主語的人稱選擇、隱現(xiàn)和變異系統(tǒng)地對應于指令場景的變異,這種對應關系為具有獨立依據的句法編碼的標記性規(guī)律提供了新的支持。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
【分類號】:H04
【正文快照】: 1.引言從理念上看,主流形式句法理論與認知句法理論最突出的差別可表述為“絕對句法”與“相對句法”之分。絕對句法認為句法結構規(guī)則獨立于語言的其他系統(tǒng)和一般的認知系統(tǒng),故而自成一體,而相對句法認為語言的結構知識與語義系統(tǒng)和普通認知系統(tǒng)密不可分并且依賴于后者,結構系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沈陽;祈使句主語省略的不同類型[J];漢語學習;1994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杜道流;指稱、陳述理論及其對上古語法研究的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2 岳方遂;論語氣三角和句末點號[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3 姜紅;;具體名詞和抽象名詞的不對稱現(xiàn)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楊曉黎;;傳承語素:漢語語素分析的新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5 施發(fā)筆;試論《水滸傳》介詞避復的技巧[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6 阮緒和;形名偏正結構的語法功能[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7 陶振偉;;“拿”的語法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8 樊友新;;從“被就業(yè)”看“被”的語用功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馮鳴;英語表持續(xù)時段的for短語和漢語時量詞語的比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10 汪錦繡;;《新編現(xiàn)代漢語》疏誤辨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影;付莉;;韓國中小學生“是”的錯序偏誤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2 沈煥生;朱磊;;基于信息內容的關鍵詞抽取研究[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信息論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網絡編碼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3 呂曉玲;;閩南方言南安話的類結構助詞“得”、“說”、“伊”、“通”[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熊文新;宋柔;;信息檢索查詢語句的表述分析[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田長生;;淺談《論語》中的復疊現(xiàn)象[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阮緒和;;江西武寧(上湯)話的程度副詞“死、幾、蠻”[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魏亮珍;;淺析《呂梁英雄傳》中的“給”[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周小婕;;數(shù)詞研究綜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試論“V—V”結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王安琛;;重疊式動補短語的句法語義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楊先明;0-5歲漢語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認知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4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6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朱懷;概念整合與漢語非受事賓語句[D];吉林大學;2011年
8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吳淑瓊;基于漢語句法結構的語法轉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曉敬;試論茅盾《子夜》的語言藝術[D];河北大學;2007年
2 黃雪;俄漢語詞匯理據性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馬晶晶;表人名詞類詞綴“X手”、“X者”、“X員”分析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烏曉麗;“X+—N比—N+VP”表義功能新探[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婧一;元代筆記分詞理論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曹萍;府城官話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曠金輝;漢英名詞前置修飾語語序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陶勝妃;現(xiàn)代漢語謂詞修飾詞前后位置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嚴偉劍;疑問代詞“怎么”“怎樣”“怎么樣”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耿冰;“實現(xiàn)事件”結構詞匯化模式的英漢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宋彥云;;祈使句中的動詞重疊[J];語文學刊;2006年02期
2 王進;;《元曲選》祈使句的語用差異[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商拓;語境中祈使句的結構特點[J];修辭學習;1997年01期
4 趙賢德;;“別”字祈使句的主語考察[J];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5 傅惠鈞;陳艷麗;;略論隱性否定祈使句[J];漢語學習;2007年03期
6 肖應平;;論祈使句的焦點和話題[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7 劉金雨;;現(xiàn)代漢語口語中祈使光桿動詞句的語用分類[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黃曉雪;;宿松方言中句末帶“Ob”的祈使句[J];語言研究;2011年02期
9 魏勝艷;張瑜;;小議請求式祈使句[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范建華;白云;;動詞重疊在祈使句中的使用[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鄧英;;基于說話人的對話語音分割[A];中國聲學學會2005年青年學術會議[CYCA'05]論文集[C];2005年
2 艾妮;;諫勸中委婉格運用的“源”與“流”初探[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李斌;陳小荷;;漢語褒貶詞語的褒貶指向問題初探[A];第四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高美淑;;漢語祈使句語調的實驗研究[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5 劉玉梅;;詩歌語篇的認知語法分析——以 William Blake 的“London”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6 張建理;;英漢直接致使移動句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欒育青;;邀請語及應答語的跨文化比較[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8 馬書東;;鏡像神經與認知語法中認知能力相關性的探討[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9 牛保義;;綜合掃描和序列掃描——英漢語工具主語句的認知方式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王強;;Langacker活動區(qū)分析說的提升解釋反詰[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引甫;頗具特色的語文工具書[N];光明日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賈婧;口語翻譯:突破語言通訊障礙的“法寶”[N];科技日報;2007年
3 徐家永;要注意三種特殊否定句的使用[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4 丁文曦;說話連“嗯”帶“啊”,,口頭語后面的另類道理[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5 李愛軍;面向言語工程的情感語音[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劉洪宇;當機器聽懂了我們的聲音[N];遼寧日報;2008年
7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正確使用“的地得”[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8 俞吾金 復旦大學哲學系;漢語運用要力避歧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龍圣明;明星也要加強中文修養(yǎng)[N];中國文化報;2006年
10 李開 澳門科技大學通識教育部;語言學方法與方法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進;《元曲選》祈使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2 席留生;“把”字句的認知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3 盧鑫瑩;現(xiàn)代漢語光桿名詞語義的認知語法研究:情境植入視角[D];河南大學;2012年
4 吳劍鋒;言語行為與現(xiàn)代漢語句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董成如;存現(xiàn)句的認知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6 何霜;忻城壯語語氣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7 盛銀花;安陸方言語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曉凌;論非現(xiàn)實語義范疇[D];復旦大學;2007年
9 陳佳璇;基于言語行為理論的詢問范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金智妍;現(xiàn)代漢語句末語氣詞意義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付佳;漢日祈使句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肖陽;漢日祈使句比較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3 肖強花;差勢角色祈使句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4 白秀梅;現(xiàn)代蒙古語祈使句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5 曾崢;認知語法配價關系探索[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6 孫文靜;“給我”祈使句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7 陳曉中;認知語法框架下對具有動態(tài)的自主/依存不對稱特征的語法范式的相關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8 葉文婷;漢語語用歧義的產生狀況[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9 姜慧英;“別X”祈使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周曉燕;唐五代至宋代的祈使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905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190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