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政治外交話語中模糊語言翻譯策略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07 19:23
本文關鍵詞:對政治外交話語中模糊語言翻譯策略的研究
【摘要】:對模糊語言的研究是語言學當中一個相對較新的科目,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進入語言學家視野的,而模糊語言的研究發(fā)展至今,受到眾多國內(nèi)外語言專家和學者的關注,他們從語言學、語義學、語用學的角度對模糊語言進行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模糊性是語言的固有屬性之一,語言通常是給出一個籠統(tǒng)的描述,而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母語的人對同樣一句話的理解可能會有很多版本,中文沒有時態(tài)的變化,所以更加凸顯出語言的模糊性。外交語言是體現(xiàn)一國對外政策和捍衛(wèi)一國利益的語言工具,是外交官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中進行有效的聯(lián)合和斗爭的銳利武器。含蓄、婉轉、克制,“話說半句”或運用多種“托詞”是外交語言的特色。這是因為在處理國家關系時常應留有回旋余地并且避免使用過于激烈的言辭。在這種情況下,外交官們需要通過巧妙機智的遣詞造句,將使人不甚愉快的內(nèi)容婉轉含蓄地表達出來。在外事活動中,一方面外交官利用模糊語言能夠提高語言的靈活性,為談話留下回旋的余地;另一方面口譯員通過巧妙地使用模糊語言可以專注于關鍵內(nèi)容,進而提高口譯質(zhì)量。在長期的外交活動中,外交官們形成了自己的語言風格,委婉語就是其中的一種交際策略。成功的政治外交話語應當是發(fā)言人和口譯員共同努力的成果,本文嘗試從外交官和口譯員兩個主體出發(fā),以Grice提出的合作原則、Leech提出的禮貌原則以及面子理論為理論框架,結合外交場合的一些具體實例來分析探討模糊語言的翻譯策略,期望能夠為今后的口譯工作打下基礎。
【學位授予單位】: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娜;合作及禮貌原則框架下的外交語言模糊現(xiàn)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1537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15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