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方言的比喻研究
本文關鍵詞:武漢方言的比喻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武漢方言 比喻 比喻詞語 比喻義 結構系統(tǒng) 文化
【摘要】:作為一個古老而富有活力的的辭格,比喻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掘和探索。與此同時,作為西南官話分支的武漢方言,也引起了諸多學者的關注。但是極少有人透過武漢方言的語言事實,對比喻現(xiàn)象進行探討。本文擬以武漢方言中的比喻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從使用武漢方言的喜劇、小說、新聞中汲取語料,對豐富的語言事實進行研究、分析;進而從詞語、慣用語、歇后語、語句等方面,對武漢方言中的比喻現(xiàn)象進行觀察。正文一共分為以下五個章節(jié)。第一章,緒論部分。概述了武漢城市情況、武漢方言情況、相關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本文的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和語料來源。第二章,考察了武漢方言詞匯與比喻的關系。全章又分三個小節(jié):第一節(jié),逐一收集《武漢方言詞典》(朱建頌,1995)中的比喻詞語,歸入全喻式和半喻式兩類,并進一步將半喻式條目又細分為前喻式和后喻式,并重點談論了比喻造詞與其他修辭造詞法,尤其是借代法的連用問題;第二節(jié),羅列了含有比喻義的詞語,通過《武漢方言詞典》中義項與《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義項的對比,從方言視角闡述比喻手法和詞語比喻意義并無清楚界限的觀點;第三節(jié),察看運用了比喻手法的武漢方言歇后語和慣用語。第三章,以武漢作家彭建新的小說《紅塵》三部曲為主要研究素材,總結了比喻四要素本體、喻體、相似點、聯(lián)結方式在武漢方言中的類型以及隱現(xiàn)情況。全章分為了四個小節(jié):第一節(jié),討論本體的類型以及比喻中隱去本體的現(xiàn)象;第二節(jié),分析喻體的類型以及部分隱現(xiàn)產生的比擬式比喻現(xiàn)象;第三節(jié),探究相似點的獲得渠道以及隱現(xiàn)的原因,并著重分析了由感官協(xié)作獲得相似點的通感式比喻現(xiàn)象;第四節(jié),思考詞匯式聯(lián)結和非詞匯式聯(lián)結兩種銜接本體和喻體的手段,及其在武漢方言中的表現(xiàn)。第四章,力圖挖掘出文化對比喻現(xiàn)象的影響。從比喻的使用中,找尋武漢人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蹤跡;從物質文化差異的角度,解釋不同區(qū)域人民創(chuàng)作熟語時,選擇喻體不同的現(xiàn)象。第五章,總結全文。對全文研究內容進行概括梳理,反思行文中的不足之處,對下一階段的研究提出展望。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72.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作新;李方春;;宜昌方言熟語述略(上)[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2 盛愛萍;鄭琦;李若男;;甌語復合色彩詞與比喻造詞[J];麗水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3 儲麗莎;;海安歇后語研究[J];語文學刊;2013年21期
4 方方;;方言武漢[J];武漢文史資料;2013年07期
5 張小燕;劉傳鴻;;淺析溫州方言詞語中的喻體運用[J];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6 周建民;周筱娟;;武漢方言中“漢敬、漢罵”與武漢城市文明和文化軟實力[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年06期
7 馬利軍;張積家;;歇后語的內部關系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11年04期
8 皮明庥;;論武漢商埠文化——大碼頭文化[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9 管志斌;;比喻辭格的認知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曾一果;;“煩惱人生”與“漂泊的碼頭”——池莉與她的“武漢故事”[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肖模艷;現(xiàn)代漢語比喻造詞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張楠;文學中的武漢[D];西南大學;2013年
2 陳悉妮;臺州方言中的漁喻詞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3 陳瑞雯;謠諺與近代武漢城市生活[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4 楊友;長沙方言的比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5 陳伊娜;甌語隱喻研究[D];溫州大學;2011年
6 楊曉靜;唐鉞《修辭格》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8年
7 彭瑛;論漢方言在池莉小說中的修辭功能[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460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146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