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焦點信息影響代詞回指的電生理機制
本文關鍵詞:漢語焦點信息影響代詞回指的電生理機制
【摘要】:作為話題延續(xù)和語篇銜接的重要手段,代詞是最為重要的回指形式之一。目前雖然有關代詞回指的研究有很多,但這些研究主要關注句法和語義因素如何影響回指加工,很少考察話語(語用)層面的信息結構,尤其是焦點結構,如何影響回指解讀,也沒有考察不同類型的焦點信息如何通過與句法角色、動詞語義以及距離遠近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來決定回指解讀。為此,本項目將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之上,選擇兩種不同的焦點結構——自上而下的焦點(語言焦點)和自下而上的焦點(非語言焦點),并借助高時間分辨率的ERP技術,考察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焦點信息對代詞回指影響的異同,以及它們與句法、語義和距離等因素相互作用于回指加工的認知和神經機制,從而揭示在漢語句子理解中來自語言和非語言的信息通過何種關系模式影響回指加工和句子表征。具體研究問題包括:1)自上而下的焦點信息如何影響回指加工;2)自下而上的焦點信息如何影響回指加工;3)焦點結構、句法角色和動詞語義對回指加工的綜合影響。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關鍵詞】: 信息結構 焦點結構 代詞回指 ERP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300929)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12KJB180007) 南京師范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基金(0809023) 江蘇省高校優(yōu)勢學科項目(20110101)資助
【分類號】:H0-05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及意義在話語交流或篇章閱讀中,當初次提到一個人或事物之后,可能會在后文中再次甚至多次提到該人或該物。這種“重復提及”現(xiàn)象就是回指(Ariel,1988)。首次提到的概念實體稱為先行語(antecedent),重復提到此先行概念時所用的詞或短語稱為回指語(anaphora)。對回指語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許余龍;漢語主從句間的回指問題[J];當代語言學;2003年02期
2 袁毓林;句子的焦點結構及其對語義解釋的影響[J];當代語言學;2003年04期
3 沈園;;焦點的音系、語義與語用——焦點研究的新視野[J];當代語言學;2011年03期
4 胡旭輝;;漢語話題結構制約的認知語義與語用分析[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5 孫燕,舒華,周曉林,鄭先雋;動詞隱含因果性對代詞加工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1年01期
6 焦建亭,張必隱;漢語動詞的隱含因果性對代詞加工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5年05期
7 張興利;白學軍;;閻國利;;動詞隱含因果關系在代詞解決中的作用及時間進程[J];心理科學;2006年05期
8 徐曉東;劉昌;;從維度權值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控制[J];心理科學;2007年04期
9 繆小春;句子語義、代詞和先行詞的距離對代詞加工的影響[J];心理科學;1996年02期
10 周治金,陳永明,崔耀,楊麗霞,陳?之;指代者對其先行詞可提取性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1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董翠紅;劉冬慧;;《論語》的焦點表達[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2 匡鵬飛;;論復句中時間詞語的回指[J];長江學術;2009年01期
3 袁毓林;;反預期、遞進關系和語用尺度的類型——“甚至”和“反而”的語義功能比較[J];當代語言學;2008年02期
4 徐們;;語言結構干預對閱讀理解影響的實證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06期
5 鄭定歐;;對外漢語“詞匯帶路”策略研究[J];對外漢語研究;2011年00期
6 李艷微;;俄漢主從復合句中的回指現(xiàn)象對比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年04期
7 譚暉;朱秀梅;;焦點視角下黃犬奔馬句的語義分析[J];湘南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8 徐含笑;;漢語雙嵌入結構句子句法理解策略的實驗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9 劉先清;萬瓊;;說話過程的語言注意系統(tǒng)視角研究[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10 楊國棟;;英漢視譯理解策略與英語快速閱讀技巧的認知相關性[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喻禾;;論比喻句中的焦點標記詞“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姚婷;;焦點的形式及其意義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2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復句關系詞自動標識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任敏;現(xiàn)代漢語非受事動賓式雙音復合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香玲;漢語兼語式的語義重合與話語功能的認知語法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5 詹碧文;現(xiàn)代漢語報紙新聞語言證據范疇考察[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趙e,
本文編號:11268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126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