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篇銜接中的語法隱喻分析
本文關鍵詞:語篇銜接中的語法隱喻分析
【摘要】:隱喻用來傳遞難以表達的信息,特別是那些連續(xù)性的、源于實踐經驗的信息。隱喻的出現(xiàn)是為了表達自發(fā)的感情,隱喻擴大了語言表達感情的作用。人們對隱喻的理解并不感到困難,說明它和語言理解過程存在某種聯(lián)系。語法隱喻在語篇銜接中有五種類型:指代銜接,替代銜接,省略銜接,連接銜接,詞匯搭配。語法隱喻帶來的銜接機制成為語篇生成的主要標記。對語法隱喻的研究可在語言結構發(fā)展的歷史和人們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交際的認知能力過程中得以驗證。
【作者單位】: 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
【關鍵詞】: 語篇 語篇銜接 語法隱喻
【基金】: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2532144)
【分類號】:H05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世間萬物千差萬別,但各類事物從其本質特征上說卻存在著相似性,憑借事物之間相似的特征為客觀條件,語言運用者為了追求主客觀的完美統(tǒng)一,采用主觀上的觀察方法和親身體驗、捕捉特點、選擇事物的相似性等手段,打破常規(guī),轉換語言的本質,使語言取得更高級的思想,這就是隱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中;;預制語塊與大學英語作文教學[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2 杜洪波;向曉紅;;英語言語失誤的認知因素和心理機制——“He-She,His-Her”運用的個案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3 覃江華;;典籍英譯中語篇銜接手段的翻譯策略初探——以《論語》的六種英譯為例[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4 杜洪波;胡曉;;以身體部位隱喻為例論隱喻的翻譯[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5 劉利平;;詞頻效應和語境效應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1期
6 張雪梅;薩丕爾-沃爾夫假說新探[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7 胡河寧;;組織意象圖式中的組織傳播隱喻[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8 張志宏;董粵章;;習語演進的認知詮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9 高玲玲;;視覺動詞SEE語義演變的認知語用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10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應決策模式的認知言語交際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玉軍;;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核心思想在綜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2 邱姣;;態(tài)度系統(tǒng)視角下《飄》中斯嘉麗的性格特點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3 陸紅艷;;非范疇化視角下的多義性分析[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謝婷玉;;原型理論在英語學習型詞典釋義中的應用——以《牛津高階英語學習詞典》(第八版)為例[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楊國萍;韓瑞;;英語委婉機制的認知探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6 任麗麗;;英語方位介詞Up和Down的隱喻性擴展[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7 羅巍;;淺論語篇分析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8 史茜;;英語重疊詞的理據(jù)和認知策略[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9 王麗軍;;認知能力與語法[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10 梁素芹;曹杏;;韓禮德情景語境理論觀照下的文學翻譯——Oracles & Miracles及其中譯本《“!辟t奇跡》個案研究[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曲麗瑋;元刊雜劇復字詞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喜榮;英漢敘述語篇參與者標識手段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吳莉;轉喻與話語的符號—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唐斌;《人民日報》中(1987-2007)農民工的話語再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胡文輝;語言評價理論的價值哲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徐莉娜;翻譯中句子結構轉換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齊偉鈞;終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語教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原雪;二語/外語語境下的批判性閱讀理論構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宮國華;國際商務信函的語域分析[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譚瑾;現(xiàn)代漢語認知稱謂詞的隱喻及轉喻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孫霞;文化視角下《圍城》中隱喻的翻譯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李瑞芹;英漢多義詞“手”的認知研究及其對英語詞匯教學啟示[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魏瀟;英國人的文化定勢[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黃雪;俄漢語詞匯理據(jù)性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黃姍姍;系統(tǒng)功能理論視閾下的“X是X”結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佟慶;從認知語義學角度看“ウツ”的多義性[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李明;論英語習語中的語言世界圖景[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10 張穎;CBI教學法在醫(yī)學專業(y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玉華;;隱喻與篇章銜接[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2 王夢;;淺析詞匯隱喻和語法隱喻[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房紅芳;李延波;;中國語篇銜接與連貫理論研究綜述[J];文教資料;2011年05期
4 郭春蓮;;名詞化的語篇建構意義研究[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年11期
5 楊成虎;語法隱喻與語法化理論對比分析[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6 王彩麗;修辭隱喻、認知隱喻和語法隱喻的關系探討[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7 趙玉娟;吳雅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語法隱喻中的體現(xiàn)[J];大家;2011年14期
8 嚴世清;論韓禮德的語言哲學思想[J];外語研究;2002年02期
9 許小麗;;語法隱喻中的名詞化隱喻[J];大眾科技;2007年05期
10 官俊君;;名詞動用的語法隱喻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趙肖;;語篇銜接理論研究回顧與展望[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2 魏在江;;語篇轉喻[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3 毛帥梅;;語法隱喻與認知隱喻:兩種隱喻理論的比較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4 魏在江;;英漢語篇隱喻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5 魏在江;;英漢情態(tài)隱喻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彭宣維;;及物性結構式及概念語義隱喻[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7 汪洪章;;《文心雕龍》中的篇章銜接理論[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8 衷娌;;論《閨房記樂》譯文的語氣隱喻現(xiàn)象化解中英言語交際差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曾賢模;;歇后語的認知語言學初探[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凡宇;語法隱喻的認知與功能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2 高明強;新聞報導中語法隱喻的系統(tǒng)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3 李力;語篇類型的及物性制約[D];廈門大學;2003年
4 陳鴻瑤;現(xiàn)代漢語副詞“也”的功能與認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叢迎旭;漢英錯位修飾現(xiàn)象語法隱喻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6 孔艷;英語國家留學生漢語語篇銜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7 吳淑瓊;基于漢語句法結構的語法轉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孫瑤;系統(tǒng)功能語法與俄語語篇連貫性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9 梁曉波;致使詞匯與結構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10 王建勤;外國學生漢字構形意識發(fā)展的模擬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俐梅;英漢抒情詩中語法隱喻的對比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小磊;英漢演講語篇中語法隱喻現(xiàn)象對比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3 王霞;關于馬丁的語篇語法隱喻分類的再思考[D];延邊大學;2003年
4 束慧娟;詩歌翻譯的語法隱喻視角[D];蘇州大學;2004年
5 趙同生;語法隱喻——從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角度分析隱喻[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湯麗娜;英漢新聞語篇中的語法隱喻:對比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7 徐雋;合同語言中的語法隱喻現(xiàn)象[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8 賈軍;科技語篇中的語法隱喻:對比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9 薛仁喜;轉義與外語教學和學習[D];山東大學;2005年
10 傅瑜;名動轉用的語法隱喻本質[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0916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09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