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禮貌語用策略的社會語用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不禮貌語用策略的社會語用學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不禮貌 不禮貌語用 社會規(guī)范 語用偏離 社會語用學
【摘要】:本文探討與不禮貌語用相關的四個問題:一是社會語境中語言變異形成的語用偏離和不禮貌現象;二是不禮貌語用策略;三是一定社會語境中語言變異形成的不禮貌常規(guī)語用偏離和創(chuàng)新語用偏離;四是不禮貌語言的娛樂性功能。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深圳旅游學院;
【關鍵詞】: 不禮貌 不禮貌語用 社會規(guī)范 語用偏離 社會語用學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跨文化語用策略對比”(項目編號:21612362) 2012年教育部規(guī)劃項目“內地高校港澳臺學生與大陸師生交際過程中的跨文化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2YJA740015)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不禮貌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Lakoff(1989)、Kasper(1990)和Kienpointer(1997)提出,不禮貌語用具有系統(tǒng)性、策略性和文化多元性的特點。2008年,Bous-field出版了專著《交際中的不禮貌現象》,提出了不禮貌研究的模式和方法。2011年,Culpeper在《語用學雜志》上發(fā)表了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冉永平;;沖突性話語的語用學研究概述[J];外語教學;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桃芬;;方鴻漸的“圍城”與“圍城”中的方鴻漸[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熊華;;跨文化的文化傳譯——《圍城》英譯本[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3 徐琴;《圍城》與《四世同堂》諷刺藝術之比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4 馮麗云;《圍城》中語碼轉換的語用分析[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劉勇;張艷峰;;父子沖突話語及其權勢關系研究[J];才智;2012年01期
6 賀忠;涂顯鏡;;《圍城》中的“出路”[J];長城;2009年04期
7 劉開亮,劉開軍;論語言的模糊性質及其在不同語體中的表現[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8 楊容萍;楚軍;;關聯理論下的交際失敗分析——案例《圍城》[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年18期
9 龔獻靜;;是“城”,還是“繭”?——錢鐘書與勞倫斯婚姻觀之比較[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2期
10 邱進;;《圍城》稱謂語語用研究[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黎蘭;;“打通”與“自律”——從錢鐘書《圍城》的反“圍城哲學”說起[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蘇會娜;;交際翻譯理論在呼喚類語篇翻譯中的應用[A];語言·跨文化交際·翻譯[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楊萌芽;清末民初宋詩派文人群體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2 陳玉珊;論海外華人學者夏志清的中國小說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3 王偉;現代漢語歐化與翻譯策略之綜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4 胡劍波;冒犯稱謂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5 張振羽;《三言》副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胡丹;學生視角的中國教師批評話語的功能—語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7 趙永青;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多人沖突性話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8 嚴敏芬;漢語中不禮貌構式的社會與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彭莉;從跨文化角度看中國文學作品中的隱喻翻譯[D];南昌大學;2011年
2 馬麗麗;《京華煙云》中的沖突性話語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3 趙丹丹;從接受美學和目的論的視角分析《圍城》英譯本的美學再現[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4 左紅燕;從語言適應論的角度研究電視連續(xù)劇中的沖突話語[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陳泳涵;魏晉南北朝至今漢語對話體文學作品中道歉語演變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6 姬衛(wèi)國;英美文化中非對等權勢關系間沖突話語的語用分析[D];山西財經大學;2011年
7 馮慧苗;家庭言語沖突之語篇分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必虹;從蘇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譯觀論文化信息的傳譯[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1年
9 吳艷華;中文電視脫口秀節(jié)目中的沖突話語分析[D];山東大學;2011年
10 黃明月;試論漢語特殊概數詞的英譯[D];中南民族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寶貢敏;汪潔;;人際沖突理論研究評述[J];技術經濟;2007年11期
2 趙英玲;沖突話語分析[J];外語學刊;2004年05期
3 萬斌;王滿榮;;論沖突與和諧[J];求索;2006年08期
4 王林海;趙海燕;;交際口語中人際沖突話語的隱喻類型及頻率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8年04期
5 馮莉;;從隱性交際關系看“圍城內”的人際沖突[J];學術交流;2007年07期
6 高萍;;沖突性話語結束方式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杜領利;網絡聊天室中沖突話語的分析[D];西南大學;2006年
2 高萍;劇本中沖突性話語研究[D];延邊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雷桂明;輿論在社會中的作用[J];河北學刊;1989年02期
2 路麗平,藺玉萍;中西方文化差異與英語教學[J];邢臺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3 段芙英;曹雪梅;楊紓;潘玲;;自然的女兒 反叛的女性——再析苔絲的反叛精神[J];文教資料;2007年36期
4 寧嫻;;從道德教育角度出發(fā)看懲罰的應用——涂爾干懲罰觀的評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1年02期
5 陳坤;;社會事實、實體化與社會規(guī)范[J];理論月刊;2011年07期
6 叢曉波;浦光博;;基于社會文化規(guī)范下的自我調控過程的中日比較[J];心理學探新;2011年04期
7 董鴻揚;論社會規(guī)范[J];學術交流;1988年05期
8 雷聲;;社會規(guī)范[J];外國心理學;1985年02期
9 單世聯;徘徊在規(guī)范之外——賈寶玉的一個新詮釋[J];紅樓夢學刊;1988年02期
10 凌文輇,鄭曉明,方俐洛;社會規(guī)范的跨文化比較[J];心理學報;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薛孝斌;;義的義理[A];海峽兩岸道德發(fā)展論[C];2008年
2 張勇;;法律還是社會規(guī)范:關于投資者保護的一個比較分析[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蘇海潮;;圖書館的社會資本隨筆[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李磊;;人性假設:內在結構、社會規(guī)范與現實價值[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5 王洲明;張德蘇;;欲求、利益、尚德、和諧——孔子理想的教化之路[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6 高蕓;;我國社會轉型期的跨境犯罪原因淺析[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徐衛(wèi)紅;;絕棄“仁義”之后——老、莊的道德教育在哪里?[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樂國安;;越軌行為原因的社會心理學理論分析[A];2004醫(yī)學心理、軍事心理、康復心理、醫(yī)學心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9 岳婕;;“r庇搿胺ⅰ薄皉鄙鐘搿皏|”聲字的對比分析[A];海峽兩岸辭書學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涂可國;;沂蒙精神與臨沂文化[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全面發(fā)展(上)[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蔡若愚;“賈君鵬”刺中現實世界軟肋[N];中國經濟導報;2009年
2 檢察官 張軍;司法中引入二元法律觀的意義[N];檢察日報;2008年
3 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 卓澤淵;法治的無奈[N];檢察日報;2000年
4 施殿邋本報記者 王曉雁;“人肉”善意也需遵從社會規(guī)范[N];法制日報;2008年
5 劉作翔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規(guī)范如何進入法律之中[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本報評論員 黃哲雯;“以拖欠為榮”的心態(tài)更讓人憂心[N];工人日報;2008年
7 張秋影;運用社會規(guī)范 構建和諧社會[N];四平日報;2006年
8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楊宜音;禁放令折射規(guī)范形成與消解[N];北京科技報;2005年
9 谷峻杰;莫紀宏:普及法商概念有助于社會和諧[N];檢察日報;2006年
10 魯旭云邋習斌;求職者越來越“挑剔”了[N];鎮(zhèn)江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夏玉珍;中國社會規(guī)范轉型及其重建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朱淑麗;從榮譽決斗看法律與社會規(guī)范[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3 賀玲;論解雇保護中的法益平衡[D];西南財經大學;2012年
4 沈新坤;鄉(xiāng)村社會秩序整合中的制度性規(guī)范與非制度性規(guī)范[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常洪;多Agent合作機制與合作結構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6 阮守武;公共選擇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7 龍曉楓;消費者規(guī)范理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陳思靜;社會規(guī)范激活:第三方懲罰的心理機制及其對合作行為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1年
9 丁小麗;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
10 于同奎;間接互惠、有成本懲罰和社會合作的演化[D];北京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召俠;社會規(guī)范和新技術間的相互關系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向寧樂;論埃爾斯特的社會規(guī)范理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鄧勁;廣州居民社會規(guī)范的探討[D];暨南大學;2003年
4 劉,
本文編號:10574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05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