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漢語自源性類詞綴化及其逆同化現(xiàn)象
本文關鍵詞:當代漢語自源性類詞綴化及其逆同化現(xiàn)象
【摘要】:當代漢語自源性類詞綴化是詞根語素虛化為類詞綴的一種趨勢。具體表現(xiàn)在:派生詞的比例呈上升趨勢;自源性類詞綴數(shù)量逐年增加;詞族擴容呈周期性變化;Abb式疊音后綴完全由詞根語素構成。當代漢語自源性類詞綴的逆同化現(xiàn)象是外來純表音成分被實化為具有構詞意義的詞綴,再被實化為類詞綴。條件是:復音外來詞必須簡化為單音節(jié);漢語中必須有同音同構的語素作為逆同化的類推基礎。路徑是:在構詞層面完成詞綴化過程;在句法層面完成類詞綴化過程。
【作者單位】: 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關鍵詞】: 當代漢語 類詞綴化 逆同化
【基金】:西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一級學科建設項目(2014XWD-S0501)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語言狀態(tài)的劃分是以互相區(qū)別的特征為標準,F(xiàn)代漢語與古代漢語的區(qū)別是:前者口語和書面語一致,后者口語和書面語分離;當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區(qū)別則是:前者類詞綴化成為趨勢,加速了派生構詞的進程,后者類詞綴化只是萌芽,復合構詞為主體。要討論當代漢語類詞綴化,首先要捋清詞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蘇新春;;當代漢語外來單音語素的形成與提取[J];中國語文;2003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祁慶倩;;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的內部時間結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楊曉黎;;傳承語素:漢語語素分析的新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3 汪紅艷;開啟之功 創(chuàng)新之力——略論漢語語法學的草創(chuàng)與革新[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4 蔣美豐;;充分把握原文 有效落實譯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1期
5 嚴芳;;淺談對外漢語中離合詞的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6 薛鳳生;;動補結構否定形式小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7 李錦;;《三國志平話》的程度副詞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8 劉旭;;淺論“X門”的結構特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9 蘇久;石珍;;“xx門”引起的關于類詞綴一點思考——關于漢語外源類詞綴的一點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李光宇;;現(xiàn)代漢語表人名詞類詞綴淺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思潔;;形合與意合的哲學思辨[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杜衡;李林霞;;技術特征團和外延比較法——對修改超范圍的判斷方法小議[A];專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3 龔千炎;;現(xiàn)代漢語的時間系統(tǒng)[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4 靳光瑾;郭曙綸;肖航;章云帆;;語料庫加工中的規(guī)范問題——談《信息處理用現(xiàn)代漢語詞類標記集規(guī)范》[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5 嚴春美;郭熙銅;陳曉東;;基于電子病歷的智能診斷系統(tǒng)研究[A];2011年全國電子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陸丙甫;;全球化和漢語的優(yōu)化[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7 李艷嬌;楊爾弘;;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連詞考察[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武宏琛;;現(xiàn)代漢語疑問代詞非疑問用法研究述評[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用源;漢語和藏語復音詞構詞比較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4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志富;現(xiàn)代漢語領屬性偏正結構及其相關句法現(xiàn)象[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任敏;現(xiàn)代漢語非受事動賓式雙音復合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孟德騰;現(xiàn)代漢語嵌入式預制語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林新宇;漢語和韓國語話題句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楊一飛;語篇中的連接手段[D];復旦大學;2011年
10 金智妍;現(xiàn)代漢語句末語氣詞意義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晶晶;表人名詞類詞綴“X手”、“X者”、“X員”分析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石娜;從形合意合角度比較《傲慢與偏見》兩譯本[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張友學;句首介詞“在”的隱現(xiàn)及其對外漢教學的啟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姜丹丹;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插入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焦陽;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壇”、“界”、“圈”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艾小艷;英漢左移位構式的認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鄔述法;《九章算術》虛詞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靜;山西大同方言的實詞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9 王宣予;中高級階段越南留學生漢語“得”字補語句習得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劉洪偉;現(xiàn)代漢語詞綴研究簡論[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高燕;現(xiàn)代漢語外來詞的單音化縮略[J];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2 朱光華;關于外來語素[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紅丹;;試析現(xiàn)代漢語新興類詞綴“吧”“秀”[J];青年文學家;2009年23期
2 王素珍;;漢語詞綴和類詞綴的語法化過程[J];語文學刊;2006年10期
3 王雪梅;;漢語類詞綴對當代漢語詞匯系統(tǒng)的影響[J];長春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4 張淑紅;;新客族詞中“客”是類詞綴簡論[J];黑龍江史志;2008年13期
5 李君;;試看新興“類詞綴”及新興“詞族”現(xiàn)象[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09年03期
6 薛玉;;關于“感”是類詞綴的探析[J];語文學刊;2010年01期
7 陳珂;;漢語詞綴的性質與判定[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8 王佳;;小議詞綴[J];文教資料;2010年33期
9 萬琴;;淺析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的特點[J];九江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徐萍;;原型范疇視野下類詞綴探析[J];語文學刊;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國華;也說“樓××”類ABB式新詞[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尹海良;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2 康軍帥;當代漢語新詞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3 陳志宏;韓國語漢字詞詞綴與漢語詞綴的對比[D];延邊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焦陽;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壇”、“界”、“圈”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汪穎;中高級階段泰國留學生漢語類詞綴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張潔;受英語影響產(chǎn)生的類詞綴[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4 杜旭東;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考察[D];黑龍江大學;2011年
5 寧會靈;語義類別指人的類詞綴“手”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小曼;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類詞綴研究[D];安徽大學;2013年
7 黃玲俐;對外漢語類詞綴教學淺談[D];湖北大學;2011年
8 張新友;類詞綴“度”的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蓓;現(xiàn)代漢語新興類詞綴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10 馮燦;以“化”為例淺析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在對外漢語中高級詞匯教學中的策略[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0466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046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