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論漢語動詞“為”的語法化

發(fā)布時間:2017-10-13 11:15

  本文關(guān)鍵詞:論漢語動詞“為”的語法化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為” 歷史演變 語法化


【摘要】:漢語中具有特定語法功能的詞的語法化問題差不多都有人探討過了,而“為”作為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中較為常用的詞之一,它的語法化問題,包括它的語法化過程、語法化動因、語法化機制等,沒有得到系統(tǒng)、全面的考察,因而需要我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進行研究!盀椤痹诠糯鷿h語中是一個泛義動詞,可以用來表示多種動作行為,經(jīng)語法化,演變?yōu)榕袛鄤釉~、介詞、連詞、語氣詞,其中判斷動詞和介詞的用法一直沿用到現(xiàn)代漢語中。本文開篇簡要說明論文的研究意義、研究對象及方法,以及所用語料、使用符號,并對語法化理論的研究情況進行綜述,其中包括對語法化現(xiàn)象的介紹,對前人語法化理論研究成果的梳理,并在此基礎(chǔ)上概括出自己對語法化現(xiàn)象的認識。我們主要運用共時描寫與歷時比較相結(jié)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定性定量分析,表格處理等多種手段對漢語動詞“為”的語法化現(xiàn)象進行探索,首先我們介紹截止到目前為止,在可查閱資料中的“為”的研究情況,運用共時研究方法對現(xiàn)代漢語“為”的分布情況進行描寫。此外,我們又通過歷時研究的方法,考察不同時期“為”的使用情況,總結(jié)出漢語“為”的五條語法化演變路徑,并以此為基礎(chǔ),探索出漢語“為”語法化過程形成的動因,進而總結(jié)出其中的規(guī)律與機制。
【關(guān)鍵詞】:“為” 歷史演變 語法化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4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0.1 研究意義8
  • 0.2 研究對象及方法8-9
  • 0.3 本文引用語料及相關(guān)說明9
  • 0.4 本文所用符號說明9-10
  • 一、“語法化”理論研究綜述10-15
  • 1.1“語法化”概念的界定10
  • 1.2“語法化”理論研究簡史10-11
  • 1.2.1 西方語法化研究10-11
  • 1.2.2 國內(nèi)語法化研究11
  • 1.3 語法化理論研究的內(nèi)容11-15
  • 1.3.1 語法化的動因11-13
  • 1.3.2 語法化的機制13
  • 1.3.3 語法化的規(guī)律13-15
  • 1.4 語法化理論研究的發(fā)展趨勢15
  • 二、“為”的語法化研究綜述15-18
  • 2.1“為”的語法化研究現(xiàn)狀16
  • 2.2“為”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分布16-18
  • 三、“為”的語法化過程18-30
  • 3.1“為”的意義和用法的歷時演變18-26
  • 3.1.1 先秦時期的“為”18-24
  • 3.1.2 先秦以后的“為”24-26
  • 3.2“為”的語法化路徑研究26-30
  • 3.2.1 第一條語法化路徑26-27
  • 3.2.2 第二條語法化路徑27-28
  • 3.2.3 第三條語法化路徑28-29
  • 3.2.4 第四條語法化路徑29
  • 3.2.5 第五條語法化路徑29-30
  • 四、漢語動詞“為”的語法化動因、機制30-35
  • 4.1“為”語法化的動因30-33
  • 4.1.1 句法環(huán)境因素30-31
  • 4.1.2 語義因素31-32
  • 4.1.3 認知心理基礎(chǔ)32
  • 4.1.4 語用因素32-33
  • 4.2“為”的語法化機制33
  • 4.2.1 重新分析33
  • 4.2.2 類推作用33
  • 4.3 從“為”語法化看語法化的規(guī)律33-35
  • 結(jié)語35-37
  • 參考文獻37-39
  • 致謝3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石慶;達斡爾語名詞語法成分的重疊[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9年06期

2 項夢冰;連城(新泉)話相當于北京話“的”字的語法成分[J];方言;1989年01期

3 許德楠;;口語句子中“吞”掉語法成分的現(xiàn)象[J];語文研究;1984年04期

4 孫德金;;現(xiàn)代書面漢語中文言語法成分的語體及個人風格對比考察[J];對外漢語研究;2010年00期

5 ;語法小辭典[J];語文教學通訊;1984年03期

6 袁海霞;;跨方言語法比較的方法、視角及問題[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04期

7 曹成龍;;試論文化對語法形成及特點的影響[J];外語學刊;2009年02期

8 孫德金;;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中文言語法成分的界定問題[J];漢語學習;2012年06期

9 吳福祥;;關(guān)于語法演變的機制[J];古漢語研究;2013年03期

10 董志翹;;略論“中”的語法意義與語法功能[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婷婷;;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語法教學——聽力教學語法講解技巧、習題設(shè)計研究[A];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3年

2 陳宗利;;外置=移動?[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麗艷 商務印書館漢語出版中心;追根探源創(chuàng)新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2 吳福祥整理;人文社會科學前沿掃描(語言學篇)[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3 蘇培成;一個產(chǎn)生不久的后綴“門”[N];語言文字周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魏兆惠;兩漢語法專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峰;“X真就Y”構(gòu)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江潔;建甌方言語法專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3 許珩;塔那那利佛大學孔子學院二三年級本科生語法偏誤比較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蘭茜;論漢語動詞“為”的語法化[D];大連外國語大學;2015年

5 趙一凡;半個世紀中兩岸三地語法的發(fā)展與變異及其規(guī)范化對策[D];黑龍江大學;2005年

6 彭吉軍;“X不X”結(jié)構(gòu)的語法化考察[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7 郝雙雙;“看”的語法化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譚璐;“與”的語法化考察[D];廣西師范大學;2013年

9 許響玲;語法在聽力理解中的作用:個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10 葉玲;現(xiàn)代漢語“那樣”一詞及其語法化表現(xiàn)[D];湖北師范學院;2012年

,

本文編號:102453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02453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1d60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