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樓夢》兩個英譯本中的翻譯策略看雜合現(xiàn)象
本文關(guān)鍵詞:從《紅樓夢》兩個英譯本中的翻譯策略看雜合現(xiàn)象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雜合 歸化 異化 《紅樓夢》英譯本
【摘要】:20世紀(jì)80年代后期雜合的出現(xiàn)給整個翻譯界帶來了新的研究方向!半s合”這一概念最先運用于自然科學(xué)領(lǐng)域,后來才慢慢擴展到語言學(xué)、文學(xué)批評和文化研究等社會領(lǐng)域’。傳統(tǒng)翻譯研究一直假定,不同的語言系統(tǒng)存在著理論上的等值,認(rèn)為翻譯是在具有平等地位的兩種文化之間通過自由交流信息的方式進行的。但自上世紀(jì)下半葉,后殖民主義成為翻譯研究的一種趨勢后,翻譯學(xué)者們開始將翻譯研究中心從單純的語言層面轉(zhuǎn)向政治與文化侵略層面2。中外翻譯界對于翻譯策略的爭議也從語言學(xué)框架下的直譯與意譯問題延伸到了文化層面,從只單純研究語言文字的轉(zhuǎn)換到研究文化勢力對翻譯策略的影響。 王東風(fēng)認(rèn)為歸化與異化之爭是直譯與意譯之爭的延續(xù)。通過對歸化與異化翻譯策略的研究與探析,本文得出歸化能使目的語的讀者更容易接受譯文,使不同文化的信息交流更加流暢。但是歸化會使源語文化隱身,無法達到不同文化翻譯交流的目的。而異化能為目的語文化帶來新的思想及意識,為目的語讀者帶來一種異域情調(diào)。但是異化在一定程度上會使譯文晦澀難懂,這樣無法通過翻譯達到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目的。歸化與異化在翻譯過程中不可切割,因為絕對的歸化與絕對的異化是不存在的。翻譯不可避免會導(dǎo)致譯本中雜合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雜合現(xiàn)象在譯本中的體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譯本既包含源語語言與文化的特點,也包含目的語語言與文化的特點。 本文以楊憲益與霍克斯的《紅樓夢》英譯本為比較研究對象,首先分析了《紅樓夢》翻譯過程中翻譯策略。分析表明楊譯本傾向于采取“異化”策略,而霍譯本傾向于使用“歸化”策略。這是因為二者翻譯目的不同:楊憲益希望通過翻譯讓目的語讀者了解譯本中體現(xiàn)的中國文化,而霍克斯的目的則是通過翻譯向目的語讀者介紹這部中國古典小說。然后,本文從語言與文化這兩個層面來探討《紅樓夢》兩個譯本中的雜合現(xiàn)象。通過分析表明,筆者發(fā)現(xiàn)楊譯本與霍譯本都是一種雜合文本,且都能為目的語讀者所理解與接受。 最后,本文總結(jié)得出,為了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與溝通,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yīng)該同時使用歸化與異化翻譯策略,促進譯本雜合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只有這樣,源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與豐富。
【關(guān)鍵詞】:雜合 歸化 異化 《紅樓夢》英譯本
【學(xué)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Introduction12-15
-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15-39
- 1.1 An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15-30
- 1.1.1 Brief Introduc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16-20
- 1.1.1.1 Definition and Properties of Domestication16-18
- 1.1.1.2 Definition and Properties of Foreignization18-20
- 1.1.2 Contrary Views Betwee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20-30
- 1.1.2.1 Conflict Betwee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China21-24
- 1.1.2.2 Conflict Betwee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broad24-30
- 1.2 An Overview of Hong Lou Meng30-37
- 1.2.1 Brief Introduction of Hong Lou Meng31-34
- 1.2.1.1 Cao Xueqin and Hong Lou Meng31
- 1.2.1.2 Hong Lou Meng in China and Abroad31-33
- 1.2.1.3 English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33-34
- 1.2.2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Hong Lou Meng English Versions34-37
- 1.2.2.1 Domestication:Target-Culture Orientation35-36
- 1.2.2.2 Foreignization:Source-Culture Faithfulness36-37
- 1.3 Summary37-39
- Chapter 2 Hybridi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Hong Lou Meng39-52
- 2.1 Hybridity in Hong Lou Meng Translation Study39-46
- 2.1.1 Homi K. Bhabha's View in Hybridity39-42
- 2.1.2 Research in Hong Lou Meng Translation on Hybridity42-46
- 2.2 Hybridity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Hong Lou Meng46-50
- 2.2.1 Limitation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Hong Lou Meng English versions46-49
- 2.2.2 Merits of Hybridity in English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49-50
- 2.3 Summary50-52
- Chapter 3 Comparison of Hybridity in Two Versions of Hong LouMeng52-89
- 3.1 Two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52-55
- 3.1.1 Yang Xian-yi'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52-54
- 3.1.2 Hawkes' The Story Of the Stone54-55
- 3.2 Source-Culture Faithfulness Versus Target-Culture Orientation55-60
- 3.2.1 Yang's Source-Culture Faithfulness56-58
- 3.2.2 Employment of Hawkes' Target-Culture Orientation Tactics58-60
- 3.3 Hybridity in Two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60-87
- 3.3.1 Hybridity on Linguistic Level61-67
- 3.3.2 Hybridit on Cultural Level67-87
- 3.4 Summary87-89
- Conclusion89-91
- Notes91-94
- Bibliography94-99
- Acknowledgements99-100
- 攻讀學(xué)位期間主要的研究成果10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新云;;“第三空間”的構(gòu)建——論后殖民理論對中國翻譯研究的啟示[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學(xué)報;2008年05期
2 王寧;敘述、文化定位和身份認(rèn)同——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批評理論[J];外國文學(xué);2002年06期
3 王寧;霍米·巴巴和他的后殖民批評理論[J];南方文壇;2002年06期
4 許鈞,高方;“異”與“同”辨——翻譯的文化觀照[J];南京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人文科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01期
5 張柏然,秦文華;后殖民之后:翻譯研究再思——后殖民主義理論對翻譯研究的啟示[J];南京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人文科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01期
6 鄭文婧;;形合意合概念及其英文對譯詞[J];外語學(xué)刊;2007年02期
7 孫廣治;;文化間性視域中的雜合翻譯策略[J];外語學(xué)刊;2008年05期
8 劉全福;魯迅、梁實秋翻譯論戰(zhàn)追述[J];四川外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0年03期
9 李紅滿;翻譯研究的后殖民視角[J];四川外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3年01期
10 孫致禮!洛陽036信箱30號,河南洛陽471003;翻譯的異化與歸化[J];山東外語教學(xué);2001年01期
,本文編號:9091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909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