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話語的思想脈絡與中國藝術話語問題的提出
本文關鍵詞:藝術話語的思想脈絡與中國藝術話語問題的提出
更多相關文章: 藝術話語 話語轉向 圖像轉向 文化轉向 話語實踐 中國藝術話語
【摘要】:藝術話語是20世紀后結構主義轉向過程中出現(xiàn)在藝術研究領域的新興問題。對藝術研究而言,后結構主義轉向體現(xiàn)為話語轉向、圖像轉向、文化轉向。話語轉向是語言學轉向的深入發(fā)展,彰顯了交往性言語實踐的重要性。圖像轉向改變了藝術研究偏向內部的局面,將廣闊細微的社會文化內涵納入藝術史研究之中。文化轉向以?隆⒑笾趁裰髁x話語、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理論等為代表,全面拓展了當代藝術研究的文化社會新視野。在三大轉向的推動下,藝術話語正式出場,以巴赫金、羅蘭·巴特、布迪厄等為代表的后結構主義思想家們深入論述話語交往、話語閱讀、藝術場域等內容。從上述思想史維度開始,藝術話語的學術史維度逐步開展。對中國而言,藝術話語研究除了思想史、學術史維度外,還有一個是實踐史維度,即注重藝術話語的建構性。這一點對中國當代藝術及其理論而言尤為重要,因為它指示的問題是"藝術如何表述當代中國",從而將藝術話語真正沉淀為中國藝術話語。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中文系;
【關鍵詞】: 藝術話語 話語轉向 圖像轉向 文化轉向 話語實踐 中國藝術話語
【分類號】:J120.9
【正文快照】: 任何學術前沿的拓展都是范式轉換的結果。在20世紀思想史上,后結構主義轉向是一個根本轉向。在藝術領域,后結構主義轉向具體體現(xiàn)為話語轉向、圖像轉向與文化轉向,它們深刻影響并改變了藝術研究的既有局面,推動了一個嶄新學術前沿領域的出現(xiàn)———藝術話語,也給中國當代藝術研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岳川;后現(xiàn)代文化藝術話語轉型與寫作定位[J];當代作家評論;1993年04期
2 李興濤;;淺析中國當代藝術話語體系的重建[J];大眾文藝;2011年18期
3 王寧;敘述、文化定位和身份認同——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批評理論[J];外國文學;2002年06期
4 舒群;圖式話語與字詞話語——藝術語言研究的嬗變和延伸[J];美術;1990年05期
5 曹意強;;藝術史中的視覺文化[J];美苑;2010年05期
6 柴小剛;純藝術話語是對當代藝術本質的背離[J];連云港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01期
7 凌建侯;話語的對話性——巴赫金研究概說[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03期
8 周流溪;近五十年來語言學的發(fā)展囿(上)[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年03期
9 羅蘭·巴特,楊揚;從作品到文本[J];文藝理論研究;1988年05期
10 陳炳輝;;從政治領導權、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到話語領導權——拉克勞、墨菲的領導權理論[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甜甜;;論《聊齋志異》的“戲言生事”敘述模式[J];蒲松齡研究;2008年04期
2 李尚明;;簡析葛蘭西的實踐哲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儲召鋒;;軟權力的思想演進——從修昔底德到約瑟夫·奈[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張紅霞;;葛蘭西文化領導權理論及其當代審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趙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內涵與知識分子問題[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6 趙志剛;全球化背景下的當代中國政治文化建構[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7 林燕;張群;;權術、美德與命運:馬基雅維里的三重世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8 丁伯林;;從遮蔽走向開放的敘事選擇——從汶川大地震看媒體敘事的進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9 江守義;;敘事批評的發(fā)生與發(fā)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10 王敏;;解構主義誤讀理論的發(fā)展歷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付明端;從傷痛到彌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耿強;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佟軼材;共青團工作思想方法的當代創(chuàng)新[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統(tǒng)形象的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壯麟;巴赫金與社會符號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2 夏忠憲;巴赫金狂歡化詩學理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5期
3 夏忠憲;拉伯雷與民間笑文化、狂歡化——巴赫金論拉伯雷[J];外國文學評論;1995年01期
4 白春仁;巴赫金──求索對話思維[J];文學評論;1998年05期
5 李斌;國內巴赫金研究述評[J];文藝理論研究;1998年04期
6 黃國文;功能語篇分析縱橫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年12期
7 朱永生;話語分析五十年:回顧與展望[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錢中文;論巴赫金的交往美學及其人文科學方法論[J];文藝研究;1998年01期
9 倪波;俄語語義學研究的對象與任務[J];中國俄語教學;1986年01期
10 凌建侯;試析巴赫金的對話主義及其核心概念“話語”(слово)[J];中國俄語教學;1999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陶宏;[N];中國文化報;200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時勝勛;;藝術話語的思想脈絡與中國藝術話語問題的提出[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本文編號:6204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62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