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太乙英譯《鏡花緣》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19 01:21
本文關(guān)鍵詞:林太乙英譯《鏡花緣》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翻譯 才學小說 《鏡花緣》 炫學 林太乙
【摘要】:《鏡花緣》是才學小說的典型代表,而才學小說以作者炫耀才學為最明顯的特點,該特點則給翻譯造成了困難。本文基于目的論,功能對等理論和關(guān)聯(lián)翻譯理論,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來分析林太乙的《鏡花緣》英譯本。 宏觀上主要分析林太乙對原作中大量為炫學而偏離主題的部分的處理。整體上看,這些偏離降低了《鏡花緣》的藝術(shù)性和可讀性。林太乙以目標讀者為中心,對這些偏離進行選擇性的翻譯,詳譯了中醫(yī)、飲茶、算術(shù)和射箭的內(nèi)容,而對大部分談文論字和娛樂的內(nèi)容則進行簡要概括,做到詳略得當,使其譯文兼具趣味性和可讀性。在此基礎(chǔ)上,本文在微觀上從風格、語言和文化層面對譯文加以分析:認為林太乙的譯文偏向口語化,但是簡潔有力。在遣詞造句上,靈活多變,重在整體意義的把握,實現(xiàn)功能上的對等。在文化上,本文主要探討了譯者在創(chuàng)造文化語境上的努力及翻譯度量衡、百才女姓名和四關(guān)典故時所采用的策略,認為林太乙在文化上主要采取以歸化為主,異化為輔的翻譯策略。最后本文指出了譯文中一些與原文有出入的地方,這些出入主要是由印刷的錯誤、譯者的誤解、或者譯者對原文的改動所造成的。 總體說來,林太乙的《鏡花緣》英譯本簡潔、通順、準確,兼具趣味性與可讀性,不失為一部佳譯。其中林太乙對《鏡花緣》偏離部分的處理以及“句譯”為主的譯法可以為今后中國古典小說,尤其是才學小說的翻譯提供一些借鑒。
【關(guān)鍵詞】:翻譯 才學小說 《鏡花緣》 炫學 林太乙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H059;I046
【目錄】: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6
- Contents6-7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7-17
-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rudite Novels7-8
- 1.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Jing Hua Yuan8-12
- 1.3 Theoretical Basis12-14
- 1.4 Research Purposes and Approaches14-17
- Chapter Two The Macro-analysis of Lin Taiyi's Translation of Jing Hua Yuan17-29
- 2.1 The Impacts of the Digressions on Jing Hua Yuan17-19
- 2.2 Digressions Deleted in the Translation19-25
- 2.3 Digressions Reproduced in the Translation25-27
- 2.4 A Brief Summary27-29
- Chapter Three The Micro-analysis of Lin Taiyi's Translation of Jing Hua Yuan29-63
- 3.1 The General Style of the Translation29-33
- 3.2 The Analysis from the Lexical Perspective33-39
- 3.3 The Analysis from the Syntactic Perspective39-43
- 3.4 The Analysis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43-54
- 3.5 Disputed Translations54-63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63-65
- References65-67
-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67-68
- Acknowledgements68-69
- 個人簡歷69-7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甄玉;;論近年華語電影片名中文化意象翻譯的歸化與異化策略[J];電影文學;2010年11期
2 鄭榮豪;《鏡花緣》的結(jié)構(gòu)[J];明清小說研究;2000年01期
3 王青;;女兒國的史實、傳說與文學虛構(gòu)[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胡長春;《鏡花緣》里的茶文化[J];農(nóng)業(yè)考古;2001年02期
5 王韜;;《鏡花緣》的隱晦意愿——從文本分析李汝珍的創(chuàng)作心理[J];明清小說研究;2009年03期
6 張蕊青;才學小說成因的文化心理分析[J];求索;2003年06期
7 趙逵夫;蘇蕙《回文璇璣圖》的文化蘊含和社會學認識價值[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8 張蕊青;才學小說炫學方式及其文化根源[J];蘇州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9 趙彥春;關(guān)聯(lián)理論對翻譯的解釋力[J];現(xiàn)代外語;1999年03期
10 張蕊青;;清代樸學與才學小說的學術(shù)化[J];學海;2005年06期
,本文編號:5606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56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