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經(jīng)驗與性經(jīng)驗——評舒斯特曼的“實用主義‘性’美學”
本文關鍵詞:審美經(jīng)驗與性經(jīng)驗——評舒斯特曼的“實用主義‘性’美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舒斯特曼提出的"實用主義‘性'美學"通過對審美經(jīng)驗傳統(tǒng)邊界的消解,批判了審美"距離說"與"不關心說",又設定一種"不關心(功利)"的"性",從而將直接的(非藝術升華的)"性經(jīng)驗"納入審美經(jīng)驗,抹去兩者之間的距離與邊界,正如他的"身體美學"既順應著后現(xiàn)代對學科界限的顛覆,又要使一種非學科化的東西作為一個"學科的提議"使之學科化,陷入了深深的悖論之中。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關鍵詞】: 美學 藝術 審美經(jīng)驗 實用主義美學 橋梁 邊界 厄洛斯 快感
【基金】: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科研基金(2009-2012年度)“美學與文藝學的‘后學科’重建問題”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J01
【正文快照】: 舒斯特曼由于對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審美與生活之間“惡性區(qū)隔”的深惡痛絕,致力于“將不同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他稱之為“橋梁性的工作”。從1992年《實用義美學——生活之美,藝術之思》初版問世以來,他在1997年的《哲學實踐——實用主義和哲學生活》一書中繼續(xù)打造作為“學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家榮;作家審美心態(tài)特征芻議[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2 祁程;;從兩部經(jīng)典著作看馬克思異化理論的發(fā)展[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潘菊芬;;試析《動物園的故事》中杰瑞的世界觀的成因[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4 劉偉;論服務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兼與智效和等同志商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2期
5 邴正,鐘賢巍;當代社會發(fā)展趨勢與中國社會的結構轉型[J];北方論叢;2004年05期
6 陳炎;人類審美意識的發(fā)生[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王坤;蔣孔陽美學思想的基本特點及其歷史功績[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8 趙秉峰,鄭國榮;馬克思感性世界理論的初步構建[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01期
9 季相林;高新技術的應用與主體性需求的滿足[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04期
10 田海洋;;時代背景下的德育理論研究——基礎德目理論微談[J];巢湖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澤厚;課虛無以責有[J];讀書;2003年07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崇杰;;舒斯特曼的美學及其“橋梁”意向(下)[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徐國超;侯慶琦;;固守與變通——也談審美經(jīng)驗的邊界拓展[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3 余宏;;審美向詮釋的轉換——論當代西方藝術的新表象[J];山花;2010年18期
4 張賢根;;作品的展現(xiàn)與審美經(jīng)驗的傳播──一種藝術現(xiàn)象學的視角[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5 潘公凱;;藝術:錯構與孤離的非常態(tài)之美[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高特肖克;張仲清;;論杜威的美學[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65年03期
7 楊恩寰;;杜夫海納美學三題議[J];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06期
8 陳曉明;;作家群與讀者群的文化反應[J];文學評論;1986年02期
9 卿笑天;;淺析抽象繪畫的形式構成[J];藝術探索;2006年03期
10 王軍奎;余敏;;積累審美經(jīng)驗與提高審美趣味關系之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S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喬;;斜拉橋的受力特征分析[A];第八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1999年
2 孫燕;;新江口大橋施工圖設計[A];廣東省公路學會橋梁工程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4年
3 許文;;土工格室在橋梁臺背填筑中的應用[A];廣東省公路學會橋梁工程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4年
4 夏倫光;;高性能“油田泥漿”在鉆孔樁施工中的應用[A];廣東省公路學會橋梁工程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4年
5 徐中豪;;箱型梁大懸臂板的受力分析[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分會200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6 羅林閣;段乃民;陳國虞;;湛江海灣大橋主橋墩船舶撞擊角度分析[A];廣東省公路學會橋梁工程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4年
7 龐泉;;鋼板樁圍堰在深水基坑開挖施工中的應用[A];廣東省公路學會橋梁工程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4年
8 郭暖雄;;G324線海豐縣赤雁大橋新橋病害分析及維修加固[A];廣東省公路學會橋梁工程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4年
9 鄭強;陳永忠;;加強橋梁養(yǎng)護延長使用壽命[A];廣東省公路學會道路工程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5年
10 涂曉佩;張保敏;李重情;;碳纖維材料在橋梁加固中應用的探索研究[A];第十七屆玻璃鋼/復合材料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協(xié)會要架起政府與企業(yè)間的橋梁[N];中國機電日報;2001年
2 孫亞軒;架起溝通的橋梁[N];人民法院報;2001年
3 本報記者 周軍;質量 企業(yè)發(fā)展的橋梁[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2年
4 林笛;我國橋梁業(yè)國際地位幾何[N];經(jīng)理日報;2002年
5 駐重慶記者 唐大明;重慶橋梁公司恢復一級資質[N];中華建筑報;2000年
6 羅欽文;我省搭建通向世界的“橋梁”[N];福建工商時報;2001年
7 姜微 陳華;上海:架起雙向溝通橋梁[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8 山東省副省長 陳延明;架起經(jīng)濟全球化的橋梁[N];中國貿(mào)易報;2001年
9 本報記者 李佩山;我們要胸懷大局[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1年
10 記者龔雯;中介組織應真正成為政企橋梁[N];人民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偉;返回藝術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學;2006年
2 姜宇輝;審美經(jīng)驗與身體意象[D];復旦大學;2004年
3 沈壯娟;論恐怖與恐怖藝術的審美接受[D];山東大學;2006年
4 隋少杰;文化傳播與藝術的機制性生成[D];四川大學;2007年
5 武文華;音樂感性經(jīng)驗描寫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6 王彥章;公共領域的審美經(jīng)驗[D];山東大學;2007年
7 謝立忱;當代中東國家邊界與領土爭端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8 王昌樹;海德格爾生存論美學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9 徐慶元;高速鐵路橋上無縫線路縱向附加力三維有限元靜力與動力分析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10 陳云華;企業(yè)并購與新建投資適用邊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詹德超;論舒斯特曼的通俗藝術觀[D];遼寧大學;2011年
2 張敏;論約翰·杜威的審美經(jīng)驗理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高來源;審美:世俗與崇高的內(nèi)在統(tǒng)一[D];黑龍江大學;2006年
4 肖明;當代寫實雕塑——個人審美經(jīng)驗的表達[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5 曲曉蕊;藝術作品的雙重存在:比厄斯利論藝術的審美性和客觀性[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10年
6 張廣濤;藝術作品自身價值與時代的關系[D];中國美術學院;2012年
7 宋s
本文編號:4648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464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