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庾信詩文的修辭藝術
發(fā)布時間:2023-01-31 07:06
庾信是六朝文學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內(nèi)容和形式能夠較完美地統(tǒng)一,基本代表了六朝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高水平。庾信研究歷來是六朝文學研究的重點。關于庾信作品具有充實深厚的思想內(nèi)容,已為研究者所詳論。對于作品的語言形式,諸家雖也論述頗多,取得了較大成績,但仍然留有需要進一步開掘的地方。修辭便是這樣的領域之一。 六朝文學的優(yōu)勢在形式而非內(nèi)容,修辭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修辭發(fā)展的成就在庾信的作品中有充分的反映。 修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這里探討的是狹義的修辭格。常見的修辭格如比喻、對仗、夸張、排比等,在先秦魏晉南北朝時期已運用得相當普遍,不足反映庾信的個人特色,本文著重論述幾種較為特殊但在庾信手中得到極大擴展的修辭格式:拆詞,倒裝,示現(xiàn),通感,增動。 一、拆詞!安鹪~”,是把多音節(jié)的詞語臨時拆開來用,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方法。熟語或典故的意義已為人們所熟知,一般運用不會引起讀者新奇獨特的感受。拆分之后,“詞擺脫了常用規(guī)則,互相結合起來,組成最意想不到的形式”,“在再現(xiàn)上增添了表現(xiàn)”,具備了特殊的美感及超常的表現(xiàn)力,準確...
【文章頁數(shù)】:3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Ⅰ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Ⅲ 引言
Ⅳ 正文修辭格的應用及影響
一、 拆分
二、 倒裝
三、 示現(xiàn)
四、 通感
五、 增動
六、 修辭法與庾信詩文語言
Ⅴ 結語
Ⅵ 注釋
Ⅶ 主要參考書目
Ⅷ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庾信入北的實際情況及與作品的關系[J]. 牛貴琥. 文學遺產(chǎn). 2000(05)
[2]庾信詩之用韻研究[J]. 李義活.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0(03)
[3]古代詩歌中數(shù)字的獨特藝術價值[J]. 陳文運. 文史哲. 2000(03)
[4]杜詩動詞的超常選擇及其藝術追求[J]. 馬德富. 文學遺產(chǎn). 1999(05)
[5]論杜牧詩的字法及其文化意蘊[J]. 陳永宏. 古典文學知識. 1998(06)
[6]庾信詩歌前后期一致性探析[J]. 靳啟華. 云夢學刊. 1998(03)
[7]庾信“凌云健筆”成因新論[J]. 楊靜.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01)
[8]人類語言音義同構現(xiàn)象與人類文化模式─—兼論漢詩音象美[J]. 辜正坤.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5(06)
[9]關于庾信“游仙詩”中所表現(xiàn)的“藤”──從葛藟到紫藤[J]. 矢嶋美都子.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5(05)
[10]徐庾文學平議[J]. 王仲鏞.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5(03)
本文編號:3733803
【文章頁數(shù)】:3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Ⅰ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Ⅲ 引言
Ⅳ 正文修辭格的應用及影響
一、 拆分
二、 倒裝
三、 示現(xiàn)
四、 通感
五、 增動
六、 修辭法與庾信詩文語言
Ⅴ 結語
Ⅵ 注釋
Ⅶ 主要參考書目
Ⅷ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庾信入北的實際情況及與作品的關系[J]. 牛貴琥. 文學遺產(chǎn). 2000(05)
[2]庾信詩之用韻研究[J]. 李義活.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0(03)
[3]古代詩歌中數(shù)字的獨特藝術價值[J]. 陳文運. 文史哲. 2000(03)
[4]杜詩動詞的超常選擇及其藝術追求[J]. 馬德富. 文學遺產(chǎn). 1999(05)
[5]論杜牧詩的字法及其文化意蘊[J]. 陳永宏. 古典文學知識. 1998(06)
[6]庾信詩歌前后期一致性探析[J]. 靳啟華. 云夢學刊. 1998(03)
[7]庾信“凌云健筆”成因新論[J]. 楊靜.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01)
[8]人類語言音義同構現(xiàn)象與人類文化模式─—兼論漢詩音象美[J]. 辜正坤.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5(06)
[9]關于庾信“游仙詩”中所表現(xiàn)的“藤”──從葛藟到紫藤[J]. 矢嶋美都子.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5(05)
[10]徐庾文學平議[J]. 王仲鏞.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5(03)
本文編號:37338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73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