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同《因寄軒文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11 11:26
管同是清代中后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學者。作為姚鼐的四大弟子之一,他對振興桐城派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但長期以來,學者們對他的關注和研究甚少,這使得人們對他了解甚微。文章是對管同其人其文的綜合研究,共分五章。第一章《管同的生平、交游與創(chuàng)作》,是對管同生平、交游與創(chuàng)作的一個總體介紹。第二章《(因寄軒文集)的治學理念》、第三章《(因寄軒文集)的思想蘊涵》、第四章《(因寄軒文集)的藝術特質(zhì)》和第五章《’(因寄軒文集)的文論主張》,這四章是對管同散文集《因寄軒文集》的綜合研究,分別探討了管同的治學理念、作品的思想蘊涵、藝術特質(zhì)及其文論主張。最后是《結語》,總結全文,給管同作一個適當?shù)脑u價。筆者還對管同的年譜及其家譜作了一個基本的考訂,附在全文后面。
【文章來源】:安徽師范大學安徽省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管同的生平、交游與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生平
第二節(jié) 交游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作
第二章因寄軒文集》的治學理念
第一節(jié) 學皆濟于實用
第二節(jié) 調(diào)和漢宋之學
第三節(jié) 疑古兼重創(chuàng)新
第三章 《因寄軒文集》的思想蘊涵
第一節(jié) 以文經(jīng)世,爭作圣賢之文
第二節(jié) 尊頌婦德,彰揚賢良節(jié)烈
第三節(jié) 克己復禮,標榜封建思想
第四章 《因寄軒文集》的藝術特質(zhì)
第一節(jié) 游記文:雄深浩達,文直氣健
第二節(jié) 論說文:筆力雄勁,簡嚴精邃
第三節(jié) 賦體文:抑揚頓挫,馳驟縱橫
第五章 《因寄軒文集》的文論主張
第一節(jié) 推崇陽剛,追求宏毅
第二節(jié) 立真求實,兼容并蓄
結語
附一:管同年譜
附二:管同家譜
附三:題汪孟慈禮堂授經(jīng)圖
附四: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人讀研期間發(fā)表論文、獲獎情況一覽表
修訂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管同筆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婦女觀[J]. 田惠珠. 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5(06)
[2]姚鼐的婦女觀和他筆下的婦女形象[J]. 周中明. 安徽大學學報. 2003(05)
[3]桐城派與嘉道時期的經(jīng)世致用思潮[J]. 曾光光. 江淮論壇. 2003(05)
[4]管同及其學術思想[J]. 陳連營.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3(05)
[5]神韻·平淡·雅潔——論姚鼐古文的風貌特征[J]. 張樹文,吳微. 江淮論壇. 2003(01)
[6]嘉道之際的文學精神與創(chuàng)作主題[J]. 關愛和. 中國社會科學. 2002(05)
[7]試析嘉道之際清代學術變向[J]. 李健美. 湖南財經(jīng)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2(02)
[8]論桐城派與清代政治、文化的關系[J]. 劉相雨.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01)
[9]桐城派的經(jīng)世致用與“中體西用”論[J]. 湯奇學. 安徽史學. 1995(02)
[10]論姚瑩的哲學思想─—桐城派經(jīng)世之路探討(一)[J]. 施立業(yè). 安徽史學. 1994(01)
本文編號:3620194
【文章來源】:安徽師范大學安徽省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管同的生平、交游與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生平
第二節(jié) 交游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作
第二章因寄軒文集》的治學理念
第一節(jié) 學皆濟于實用
第二節(jié) 調(diào)和漢宋之學
第三節(jié) 疑古兼重創(chuàng)新
第三章 《因寄軒文集》的思想蘊涵
第一節(jié) 以文經(jīng)世,爭作圣賢之文
第二節(jié) 尊頌婦德,彰揚賢良節(jié)烈
第三節(jié) 克己復禮,標榜封建思想
第四章 《因寄軒文集》的藝術特質(zhì)
第一節(jié) 游記文:雄深浩達,文直氣健
第二節(jié) 論說文:筆力雄勁,簡嚴精邃
第三節(jié) 賦體文:抑揚頓挫,馳驟縱橫
第五章 《因寄軒文集》的文論主張
第一節(jié) 推崇陽剛,追求宏毅
第二節(jié) 立真求實,兼容并蓄
結語
附一:管同年譜
附二:管同家譜
附三:題汪孟慈禮堂授經(jīng)圖
附四: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人讀研期間發(fā)表論文、獲獎情況一覽表
修訂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管同筆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婦女觀[J]. 田惠珠. 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5(06)
[2]姚鼐的婦女觀和他筆下的婦女形象[J]. 周中明. 安徽大學學報. 2003(05)
[3]桐城派與嘉道時期的經(jīng)世致用思潮[J]. 曾光光. 江淮論壇. 2003(05)
[4]管同及其學術思想[J]. 陳連營.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3(05)
[5]神韻·平淡·雅潔——論姚鼐古文的風貌特征[J]. 張樹文,吳微. 江淮論壇. 2003(01)
[6]嘉道之際的文學精神與創(chuàng)作主題[J]. 關愛和. 中國社會科學. 2002(05)
[7]試析嘉道之際清代學術變向[J]. 李健美. 湖南財經(jīng)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2(02)
[8]論桐城派與清代政治、文化的關系[J]. 劉相雨.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01)
[9]桐城派的經(jīng)世致用與“中體西用”論[J]. 湯奇學. 安徽史學. 1995(02)
[10]論姚瑩的哲學思想─—桐城派經(jīng)世之路探討(一)[J]. 施立業(yè). 安徽史學. 1994(01)
本文編號:36201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62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