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邦奇及《苑洛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26 06:16
韓邦奇(1479-1555),字汝度,號苑洛,陜西朝邑縣人,明中葉比較著名的學者、思想家、音樂理論家和文學家,亦為“三原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韓邦奇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間聲名遠播,二十二卷《苑洛集》是其代表作之一。從目前來看,學界對韓邦奇和《苑洛集》的關(guān)注很少,研究成果更是寥若晨星。本文有兩個研究重點,其一是韓邦奇生平研究;其二是《苑洛集》研究。研究方法上,全文以史料整理和史料分析為立論基礎(chǔ),力求全面梳理韓邦奇一生的軌跡,展現(xiàn)這位陜西鄉(xiāng)賢文人真實而又坎坷的人生歷程;同時,梳理《苑洛集》的版本流變,通過對《苑洛集》內(nèi)容的深入研究,發(fā)掘和揭示《苑洛集》的文獻價值和文學價值。本文分三章,每章三節(jié)。第一章是韓邦奇研究,首先概括介紹韓邦奇的生平,然后著重介紹韓邦奇的仕宦生涯和韓邦奇的思想;第二章是《苑洛集》研究,先是概括介紹《苑洛集》的內(nèi)容,其次梳理《苑洛集》的版本流變,最后總結(jié)《苑洛集》的文獻價值;第三章以《苑洛集》中最具文學性的卷十、卷十一、卷十二為研究對象,揭示韓邦奇在詩、詞、曲方面的文學成就。文獻乃文化傳承之載體,筆者冀以此篇拙作,為陜西鄉(xiāng)賢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工作略盡微薄之力。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韓邦奇生平及思想研究
第一節(jié) 韓邦奇生平概述
第二節(jié) 韓邦奇宦海浮沉
第三節(jié) 韓邦奇思想淺探
第二章 《苑洛集》文獻研究份
第一節(jié) 《苑洛集》內(nèi)容概述
第二節(jié) 《苑洛集》版本研究
第三節(jié) 《苑洛集》文獻價值研究
第三章 《苑洛集》文學研究—韓邦奇詩、詞、曲研究
第一節(jié) 韓邦奇詩研究
第二節(jié) 韓邦奇詞研究
第三節(jié) 韓邦奇曲研究
附錄一
韓邦奇年譜簡編
附錄二
《全明詞》、《全明散曲》收錄韓邦奇作品漏誤補正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guān)于明詩[J]. 郭萬金. 文學評論. 2005(04)
[2]明代地方教育建設(shè)與進士的地理分布[J]. 吳宣德. 教育學報. 2005(01)
[3]明散曲興盛年代論[J]. 趙義山. 學術(shù)研究. 2003(06)
[4]論明詞的價值及其研究基礎(chǔ)[J]. 張仲謀.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5)
[5]嘉靖前期科舉制度的改革及其現(xiàn)代啟示[J]. 田澍.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06)
[6]明詞綜論[J]. 鄧紅梅. 中國韻文學刊. 1999(01)
[7]韓氏二兄弟及屈安人的故事[J]. 孟健平. 陜西檔案. 1998(01)
[8]明代“九邊”的軍數(shù)[J]. 梁淼泰. 中國史研究. 1997(01)
[9]韓邦奇哲學思想初探[J]. 葛榮晉. 孔子研究. 1988(01)
博士論文
[1]明散曲史研究[D]. 趙義山.四川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519566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韓邦奇生平及思想研究
第一節(jié) 韓邦奇生平概述
第二節(jié) 韓邦奇宦海浮沉
第三節(jié) 韓邦奇思想淺探
第二章 《苑洛集》文獻研究份
第一節(jié) 《苑洛集》內(nèi)容概述
第二節(jié) 《苑洛集》版本研究
第三節(jié) 《苑洛集》文獻價值研究
第三章 《苑洛集》文學研究—韓邦奇詩、詞、曲研究
第一節(jié) 韓邦奇詩研究
第二節(jié) 韓邦奇詞研究
第三節(jié) 韓邦奇曲研究
附錄一
韓邦奇年譜簡編
附錄二
《全明詞》、《全明散曲》收錄韓邦奇作品漏誤補正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guān)于明詩[J]. 郭萬金. 文學評論. 2005(04)
[2]明代地方教育建設(shè)與進士的地理分布[J]. 吳宣德. 教育學報. 2005(01)
[3]明散曲興盛年代論[J]. 趙義山. 學術(shù)研究. 2003(06)
[4]論明詞的價值及其研究基礎(chǔ)[J]. 張仲謀.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5)
[5]嘉靖前期科舉制度的改革及其現(xiàn)代啟示[J]. 田澍.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06)
[6]明詞綜論[J]. 鄧紅梅. 中國韻文學刊. 1999(01)
[7]韓氏二兄弟及屈安人的故事[J]. 孟健平. 陜西檔案. 1998(01)
[8]明代“九邊”的軍數(shù)[J]. 梁淼泰. 中國史研究. 1997(01)
[9]韓邦奇哲學思想初探[J]. 葛榮晉. 孔子研究. 1988(01)
博士論文
[1]明散曲史研究[D]. 趙義山.四川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5195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51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