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錢鍾書現象”
【學位單位】:華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3
【中圖分類】:I206.7
【文章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錢鍾書現象”回顧
第一節(jié) 新時期以前的錢鍾書接受
第二節(jié) 錢鍾書走進神話
第二章 “錢鍾書現象”剖析
第一節(jié) “大師”質疑
第二節(jié) 時代心靈的回響--“《圍城》熱”分析
第三節(jié) 時代精神的呼喚--學術崇拜分析
第四節(jié) 理想人格的審美追求--人格崇拜分析
第三章 “錢鍾書現象”思考
第一節(jié) “錢鍾書現象”與當代知識分子的價值定位
第二節(jié) 學術評價呼喚理性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祥征;錢鍾書先生的《詩經》藝術研究述評[J];泰安師專學報;2001年02期
2 黃波;;錢鍾書必須瞧得起誰[J];同舟共進;2003年10期
3 文楚;;恩師錢鍾書的“癡氣”與勇氣[J];世紀;2009年06期
4 敏澤;錢鍾書先生談“意象”[J];文學遺產;2000年02期
5 宋靜茹;他們都老了嗎 他們在哪里啊[J];布老虎青春文學;2004年01期
6 王培軍;;錢鍾書《也是集》的書名及其他[J];博覽群書;2008年12期
7 陸文虎;;孤獨的境界——解讀錢鍾書的為人為學境界[J];藝術廣角;2011年03期
8 吳學昭;死者如生 生者無愧[J];教書育人;2004年07期
9 留白;;讀錢札記二則[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7年08期
10 吳永平;;綠原《幾次和錢鍾書先生萍水相逢》失記考[J];博覽群書;2008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龍;錢鍾書詩學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2 楊全紅;錢鍾書翻譯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焦亞東;錢鐘書文學批評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韓立平;南宋中興詩壇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5 姜曉云;錢基博和他的《現代中國文學史》[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琴;中國翻譯文學與本土文學的互動關系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8 周羽;清末民初漢譯小說名著與中國文學現代轉型[D];上海大學;2010年
9 董洪川;“荒原”之風:T.S.艾略特在中國[D];四川大學;2003年
10 南志剛;敘述的狂歡與審美的變異[D];蘇州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光明;論“錢鍾書現象”[D];華僑大學;2003年
2 李昂;錢鍾書與基督教文化[D];蘇州大學;2011年
3 楊春艷;叔本華思想對錢鍾書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D];鄭州大學;2009年
4 鄧燕芳;錢鍾書《管錐編·周易正義》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5 郭勇;錢鍾書與新批評[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6 黃小玲;《管錐編》辭賦研究概論[D];湖南大學;2008年
7 苗燕;世界的,民族的[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周慧;營造巴別塔的智者錢鍾書[D];中南大學;2008年
9 聶友軍;錢鍾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10 朱曉黎;T.S.艾略特《荒原》漢譯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678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867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