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聲淫”新論
發(fā)布時間:2020-11-03 00:29
如何理解孔子“鄭聲淫”之論,是《詩經(jīng)》學史上的一大公案。時至今日,對于何為“鄭聲”、“鄭聲”與“鄭詩”有何關系、孔子為何“惡鄭聲”,以及孔子“鄭聲淫”與“思無邪”二論有無矛盾等問題,學術界仍然爭訟未已,難有定論。本文試圖對此問題作出較為合理的解釋。 全文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回顧了歷來詩學界關于“鄭聲淫”與“淫詩說”的爭論,并指出解決“鄭聲淫”問題的關鍵在于對“鄭聲”和“淫”分別作出準確合理的闡釋。 第二部分分析了先秦至漢魏文獻中論及“鄭衛(wèi)之音”、“鄭音”、“新聲”的部分相關材料,指出孔子所言之“鄭聲”既不是《鄭風》,也不是指用以與《鄭風》相配的樂調(diào),而是指當時在鄭國等地興起的新生音樂。 第三部分分析了傳統(tǒng)解說中訓“淫”為過的局限性,結(jié)合出土材料論證了孔子論“鄭聲”之“淫”本有好色淫欲之義,并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及相關材料論述了“淫”的與色欲相關意義的獲得與原始天父地母崇拜密切相關,而以“淫”為邪、惡等道德負面意義的產(chǎn)生則與原始遘祭儀式的習俗化有關。 第四部分論述了“鄭聲”與“鄭詩”的同源性及孔子對它們迥乎不同的態(tài)度,認為“鄭聲”作為新樂淆亂《詩經(jīng)》原有樂調(diào),流行各國而導淫敗德,是孔子“惡鄭聲”的重要原因。 第五部分總結(jié)全文,認為“鄭聲”與《詩經(jīng)》中的《鄭風》及與之相配的樂調(diào)雖有同源同性的特點,但孔子時代的社會觀念中對它們的認識有著完全不同的價值判斷。前者作為新生音樂,在當時逐漸流行并對后者的正統(tǒng)地位和權威性產(chǎn)生了嚴重的沖擊與破壞。所以孔子才既有“鄭聲淫”的判語、有“惡鄭聲”、“放鄭聲”的激烈態(tài)度和倡議,又有對整個《詩三百》“思無邪”的論斷。同時還指出不能完全視孔子指斥“鄭聲”為保守落后的表現(xiàn)。
【學位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3
【中圖分類】:I206.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 “鄭聲淫”與“淫詩說”及其爭論
二. 何為“鄭聲”
三. 何為“淫”
(一) 孔子言“鄭聲淫”之“淫”本含好色淫欲之義
(二) “淫”之與色欲相關意義的獲得--“淫”與原始天父地母崇拜
(三) “淫”的觀念的道德負面意義的產(chǎn)生--“淫”與原始遘祭儀式的習俗化
(四) “無邪”即不“淫”--“思無邪”之“邪”的訓釋分歧辨說
四. 孔子為何“惡鄭聲”?
(一) “鄭聲”與“鄭詩”的同源性及孔子對它們的不同態(tài)度
(二) “鄭聲”“亂雅”與孔子正樂
(三) 淫樂亂政與孔子“放鄭聲”之論
五.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67811
【學位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3
【中圖分類】:I206.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 “鄭聲淫”與“淫詩說”及其爭論
二. 何為“鄭聲”
三. 何為“淫”
(一) 孔子言“鄭聲淫”之“淫”本含好色淫欲之義
(二) “淫”之與色欲相關意義的獲得--“淫”與原始天父地母崇拜
(三) “淫”的觀念的道德負面意義的產(chǎn)生--“淫”與原始遘祭儀式的習俗化
(四) “無邪”即不“淫”--“思無邪”之“邪”的訓釋分歧辨說
四. 孔子為何“惡鄭聲”?
(一) “鄭聲”與“鄭詩”的同源性及孔子對它們的不同態(tài)度
(二) “鄭聲”“亂雅”與孔子正樂
(三) 淫樂亂政與孔子“放鄭聲”之論
五.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詹福瑞;孔子詩論管見[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2期
2 孫伯涵;“鄭聲淫”與孔子說《詩》[J];齊魯學刊;1992年05期
3 苗建華;鄭聲辨析[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本文編號:28678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86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