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古代詩學解釋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22 11:53
【摘要】:本論文主要以西方現(xiàn)代闡釋學為理論參照,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大背景下對中國古代詩學解釋學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的理論命題和理論原則進行研究和闡發(fā),以求揭示中國古代詩學解釋學獨特的理論內(nèi)容和理論特征,為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和建構(gòu)有民族特色的當代形態(tài)的文藝學提供有益的理論借鑒。 論文第一章對中國古代詩學解釋學提出的“以意逆志”和“詩無達詁”這兩大闡釋原則進行考察和辨析!耙砸饽嬷尽笔且环N偏于客觀的文學闡釋原則,因為它始終把“志”作為文學闡釋的根本目標。而“詩無達詁”則是一種偏于主觀的文學闡釋原則,因為它強調(diào)解釋者的“見仁見智”即參與作品意義重建的權(quán)利。但是中國古代詩學解釋學提出的“以意逆志”和“詩無達詁”這兩大闡釋原則同西方以迦達默爾和赫施為代表的偏于主、客兩端的絕對二元對立的解釋學思想有著本質(zhì)的差異,因為“以意逆志”和“詩無達詁”這兩大闡釋原則之間不僅不存在的絕對對立和不可溝通,反而呈現(xiàn)一種交叉、融合、互補與貫通的態(tài)勢,例如前者雖然偏于客觀卻不絕對排斥主觀,因為它把文學闡釋活動看成是解釋者之“意”與解釋對象之“志”通過“逆”的方式而形成新的意義的過程,而后者雖然偏于主觀卻不絕對排斥客觀,因為它在強調(diào)“從變”的同時也強調(diào)了“從義”,即解釋者對文學本文的理解和解釋必須以解釋對象的客觀內(nèi)涵為依據(jù)。因此,中國古代詩學解釋學提出的“以意逆志”和“詩無達詁”這兩大闡釋原則較好地解決了西方解釋學理論無法解決的文學解釋的客觀性和有效性這兩個根本性的問題。 論文第二章對中國古代詩學解釋學提出的“品味”、“涵泳”和“自得”等三種主要的文本理解途徑進行梳理和分析。這三種文本理解途徑是古代詩學解釋學家從文學理解活動的感性實際出發(fā),在充分考慮解釋對象、解釋主體和解釋活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的基礎(chǔ)上提出來的,因而與西方解釋學偏重對文學文本作純?nèi)坏睦硇杂^照有著極大的差異!捌肺丁碧貏e強調(diào)文本理解過程的漸進性、反復性以及解釋者審美理解的直覺性、體驗性和整體性,強調(diào)解釋者對于作品審美韻味的體味和把捉!昂尽蓖瑯幼⒅刈髌飞顚右馓N的探究,但它不像“品味”那樣要求解釋者必須不斷地消除自身的立場向解釋對象靠攏和趨近,而是把解釋對象納入到解釋者心中,通過自家內(nèi)在意念的體悟和審查來達到與解釋對象的相契與共通!白缘谩眲t更加高揚解釋者在文本理解過程中的獨立精神和主體意識,解釋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緒心態(tài)來自由地感受和觸摸作品,從而對作品的思想蘊涵和審美蘊涵作出自己的領(lǐng)悟和理解。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I206.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詠吟;;詩學解釋學作為反思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科學[J];廣東社會科學;2012年06期

2 趙黎明;;中國詩學解釋學中的“聲解”小傳統(tǒng)[J];河北學刊;2013年02期

3 李詠吟;亞里士多德與西方詩學解釋學的創(chuàng)立[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李有光;;中國詩學解釋學的構(gòu)建與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J];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00期

5 李有光;;論中國詩學解釋學中的對話理解:以心會心[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李有光;;祈向多元——中國詩學解釋學基本闡釋向度論[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李有光;;中國詩學解釋學的構(gòu)建與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3期

8 李有光;;祈向多元——中國詩學解釋學基本闡釋向度論[J];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00期

9 李有光;;以身體之 以心驗之——中國詩學解釋學體驗主義方法論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7期

10 李有光;;應(yīng)之有近遠 系乎感之有淺深——論中國古代詩學解釋學的深度理解祈向[J];華中學術(shù);2014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有光;;祈向多元——中國詩學解釋學基本闡釋向度論[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2 李有光;;中國詩學解釋學的構(gòu)建與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代迅;建設(shè)中國詩學解釋學的必要與可能[N];文藝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鄧新華;中國古代詩學解釋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7657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7657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18b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