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藝術自律:審美現(xiàn)代性的思想資源

發(fā)布時間:2020-07-21 07:41
【摘要】:藝術自律是審美現(xiàn)代性的首要范疇。近代以來的思想家們對藝術自律進行了三個方面的闡述,其一是關于藝術家的先驗稟賦和職業(yè)身份的獨立性的論述;其二是關于藝術作品文本結構和意義自足性的論述;其三是關于藝術場的自主性的論述。20世紀中期之后,有關藝術自律的理論思考轉向了從社會體制、歷史語境等角度探討藝術自律被建構的機制和過程。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蔣洪生;;雅克·朗西埃的藝術體制和當代政治藝術觀[J];文藝理論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振武;論“聊齋”創(chuàng)作的心靈流變[J];蒲松齡研究;2002年03期

2 黃晶;“異史氏”的“心靈史”——論《聊齋志異》中的壓抑與幻想[J];蒲松齡研究;2004年01期

3 姚穎;現(xiàn)實世界的回歸——析《聊齋》遇仙故事中的凡間男子[J];蒲松齡研究;2005年02期

4 李志紅;高霞;;“人鬼情未了”在中國[J];蒲松齡研究;2005年04期

5 劉富偉;;女性造型:理想寄托與詩意拯救——明清才子佳人小說與《聊齋》情愛小說比較研究之二[J];蒲松齡研究;2006年02期

6 栗亮;;從《羅剎海市》看蒲松齡的人生理想[J];蒲松齡研究;2011年02期

7 朱振武;潛隱的心理:《聊齋》創(chuàng)作心態(tài)談之三[J];蒲松齡研究;1998年01期

8 李立平;;探索音樂藝術的美學特征[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1期

9 張虎;;“俄狄浦斯情結”的反思[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10 徐慶年;青年錢鐘書與西方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熊輝;;簡論郭沫若的“風韻譯”觀念及其歷史意義——兼論20世紀中國翻譯標準理論的演進[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2 李建軍;;文學之病與超越之路[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7.4)[C];2007年

3 胡瀾卿;;虛偽的作品 真實的敘述——對余華與羅伯-格列耶作品的比較[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7.4)[C];2007年

4 陳衛(wèi);;含混與現(xiàn)代漢詩寫作:以卞之琳三十年代詩歌為例[A];21世紀中國現(xiàn)代詩第五屆研討會暨“現(xiàn)代詩創(chuàng)作研究技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沈健;;西塞娜:一個詩歌意象的精神分析——沈澤宜詩歌解讀[A];21世紀中國現(xiàn)代詩第五屆研討會暨“現(xiàn)代詩創(chuàng)作研究技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孫斌;張艷芬;;誰之道德與何種現(xiàn)代化——儒家道德與現(xiàn)代化問題[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劉璐;;無韻詩章:論伍爾夫小說的詩化特質[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王艷;;作為藝術研究視角的日常生活——新生代美術中日常生活表現(xiàn)的拯救路徑[A];2010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0年

9 董學文;;馬克思的意識形態(tài)學說與文學本質問題——兼及“審美意識形態(tài)論”分析[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10 陳誠;;“審美意識形態(tài)”文學本質論淺析[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3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占偉;布爾迪厄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姜燕;漢語口語美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丁可;藝舟雙輯:理性與直覺[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8 徐鵬;論傳播技術發(fā)展視野下的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學;2011年

9 王萍;凝視自然的心靈書寫[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江冬梅;生命·藝術·直覺[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學倫理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蘇紅;論繪畫中的“兒童畫”情結[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呂瑩瑩;論毛姆的自由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崔龍范;德國表現(xiàn)主義對中國新表現(xiàn)主義油畫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胡牧;從承繼到創(chuàng)新,從啟蒙到娛樂[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畢小蕊;中西方“移情說”物我關系差異探源[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王佳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評在中國的發(fā)展與實踐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菲;以色象形[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娜娜;薩特詩學選擇觀念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10 張宜琳;茨威格與施蟄存小說女性人物心理探析[D];江南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國麗蕓;;論“為藝術而藝術”之當代合法性[J];作家;2008年02期

2 周海玲;;審美現(xiàn)代性與“人工制品”——對藝術終結之后藝術的人類學思考[J];廣西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3 杜瑩杰;;后現(xiàn)代語境中視覺文化的審美現(xiàn)代性[J];北方論叢;2010年02期

4 宋世明;;“為藝術而藝術”:一場審美現(xiàn)代性的擴容運動[J];求是學刊;2006年03期

5 何建良;;“現(xiàn)代性”視域中的“藝術終結”[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6 王杰;審美現(xiàn)代性:馬克思主義的提問方式與當代文學實踐[J];文藝研究;2000年04期

7 陳源;藝術自律性范疇的再思考[J];江漢論壇;2004年02期

8 李世濤;;對西方現(xiàn)代性與西方審美現(xiàn)代性的闡釋[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9 段吉方;;藝術的終結與審美的期待——“藝術終結”之后的美學思考[J];思想戰(zhàn)線;2009年04期

10 劉亞斌;;審美現(xiàn)代性話語與文學的歧途[J];藝術廣角;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錢中文;;我國文學理論與美學審美現(xiàn)代性的發(fā)動——評梁啟超的“新民”、“美術人”思想[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黃云霞;文學“反智”得失談[N];文藝報;2009年

2 莊錫華;文藝與現(xiàn)代化[N];中華讀書報;2002年

3 歐陽友權;人民文學,應該重新出發(fā)[N];文藝報;2004年

4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 陸貴山;社會的現(xiàn)代化與文學的現(xiàn)代性[N];中華讀書報;2002年

5 恒沙;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文學制度研究[N];中華讀書報;2002年

6 陸貴山;唯物史觀與文藝創(chuàng)作[N];人民日報;2009年

7 馮毓云 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反藝術”媒介革命的文化隱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傅其林;阿格妮絲·赫勒審美現(xiàn)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2 寇鵬程;作為審美范式的古典、浪漫與現(xiàn)代的概念[D];復旦大學;2004年

3 楊建國;審美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雅各布森詩學[D];南京大學;2011年

4 馮莎;藝術在別處[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肖偉勝;現(xiàn)代性困境中的極端體驗[D];南京大學;2003年

6 鄒躍進;觀念與藝術[D];中央美術學院;2002年

7 石文穎;簡單社會神性觀念及其文藝理論意義[D];南開大學;2012年

8 劉志;思與詩的張力[D];浙江大學;2005年

9 孫利軍;作為真理性內容的藝術作品[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10 陳曉娟;意境:藝術之為藝術[D];東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懷遠;現(xiàn)代性視域下藝術自律問題研究[D];吉首大學;2012年

2 胡小燕;藝術自律的困境[D];西北大學;2010年

3 侯新兵;新時期審美現(xiàn)代性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徐輝;現(xiàn)代性現(xiàn)象及其悖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周靜洋;落選者沙龍:不可治理之物[D];中國美術學院;2012年

6 王昌樹;交往理性視閾中的文化構想[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7 李乖寧;審美對象的現(xiàn)象學闡釋[D];西北大學;2004年

8 趙晉芳;論鮑曼的現(xiàn)代性[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圣華;布迪厄的藝術場理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劉麒麟;家園下的張力[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76410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76410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377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