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五四是中國思想史上千載難逢的黃金時代。與傳統(tǒng)文化徹底決裂的激進性姿態(tài)和現(xiàn)代性沖動,幾乎成為五四激進文人共同的主導性價值趨向和文化選擇,它掀起了那個時代浩浩蕩蕩的激進主義文化潮流。五四激進主義立足于西方文化尺度構筑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化理念,以過于急切的焦慮心態(tài),在現(xiàn)代性平臺上對諸多復雜的文化問題進行價值判斷,它所倡導的思想啟蒙,開啟了中國社會由政治制度層面向文化思想層面推進的現(xiàn)代化進程,并全方位地制約著中國歷史、文化乃至文學的現(xiàn)代轉型。 本文在尊重歷史內在運行規(guī)律的基礎上,根據(jù)聚集在《新青年》和北京大學周圍的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錢玄同、蔡元培等激進文人的言行和思想,在啟蒙/救亡、傳統(tǒng)/現(xiàn)代、東方/西方、新/舊、古/今等二元對立觀念所構筑的文化場域中,從進化、異邦、革命、民主、科學、民間等知識譜系、理論范疇或文化現(xiàn)象來考察五四激進主義的緣起,探究五四激進主義的多重內涵,勾勒激進文人由此所描摹的中國新文學圖景,進而辨析中國新文學的何以生成,探討五四新文學的發(fā)生機制,闡釋五四激進主義與中國新文學的關系,從而獲得對五四激進主義文化品格的科學理解和準確認識。當然,本文所著眼的對象主要是五四文化激進主義,而所著眼的時域也不只是局限于五四,行文中的某些描述和闡釋還上溯到了19世紀末期。 緒論部分主要辨析了五四激進主義的內涵和外延,認為五四激進主義倡導的思想啟蒙,張揚的文化批判精神,引進的民主、科學、自由、理性、人道主義、人權等思想資源,已成為了中國歷史、文化乃至文學現(xiàn)代轉型的巨大動力和精神支撐,是中國社會文化現(xiàn)代化、文學現(xiàn)代化啟動和發(fā)生的一種策略性表現(xiàn),其歷史功績是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應該也無法抹煞的,要求對于20世紀90年代以來種種包含強烈主觀價值判斷和意識形態(tài)偏見的所謂“告別革命”的姿態(tài)予以重視和警惕。 第1章探究了五四激進主義的理論根基。由于進化思想的反復灌輸和傳播,使得信奉進化思想的五四文人在中西文化沖突摩擦、新舊矛盾錯綜交替之際,基于中國積貧積弱的劣勢情境,非常易于中西文化之間的優(yōu)劣擇取和褒貶評判,進而極端否定中國傳統(tǒng),并由此全面探討了五四激進文人的進化品格如何促使了中國新文學的發(fā)生。 第2章挖掘了五四激進主義的域外資源。在中西文化的巨大落差氛圍中,五四激進文人一方面不屈不撓地反對帝國主義,反對殖民主義,另一方面又決心以西方世界作為學習的楷模,借鑒、移植和吸收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期望從西方世界中尋找到救國、強國的方略。而西方世界大本營中的日本、法國和俄國等國18世紀以來的現(xiàn)代文化和現(xiàn)代思想,給予了五四激進主義和中國新文學以深刻的示范效應。 第3章審讀了五四激進主義的革命策略。救亡圖存的激情,使得五四激進文人果斷采納真 澎 博士學位論文 I)()(’1’ORALD!551一Rl,八1.】()N 正富有鼓動色彩、煽動情緒的“革命”策略,通過革命手段張揚現(xiàn)代文化觀念,促發(fā)中國文化 開始全方位的現(xiàn)代轉型。新舊文學斷裂性的強調,文言、自話不可調和性的突出,功利與審美 性質的糾纏,為文學革命的具體展開提供了合法性和正義性,使得激進的五四文學革命終于取 得了沖決傳統(tǒng)文學牢籠的能力和歷史生存的合法資格。 第4章透視了五四激進主義的民主精神。認為五四激進文人對法蘭西式激進民主的偏愛和 推崇,引發(fā)了反強權、反專制、求自由、求解放這樣一股大規(guī)模的社會風尚和叛逆性的批判行 動,并影響到了中國新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題,構成了一種全新的文化景觀和文學潮流,在中國思想 史、文化史、文學史上別開生面地劃出了一個新時代。 第5章考察了五四激進主義的科學觀念。指出五四激進土義在科學的名義卜提山、宜揚了 各種激進的主張,科學獲取了價值觀念上的無限合法性,成為其張揚文化變革、展開文化批判 的一面旗幟,是其構建現(xiàn)代觀念范式、與傳統(tǒng)文化體系決裂的重要象征。不過,五四激進主義 件遍肯定的是科學的精神,并非一般的科學知識。他們利用科學的“精神”與“方法”,深入批 判愚昧習俗,著力張揚懷疑意識,這也構成了中國新文學的一個重要特征。 第6章凸顯了五四激進主義的民間追求。五四激進文人在與世界文化的橫向聯(lián)系網(wǎng)絡里, 對屬于本土文化形態(tài)的民間所具價值和意義的發(fā)現(xiàn),促使民間和五四新文學發(fā)生了水乳交融的 聯(lián)系!拔膶W在民間”的認識,“白話文學”的張揚,“平民文學”的主張,對傳統(tǒng)文學的批判, 乃五四激進主義走向民間的時髦話題和具體實踐,其理論鋒芒直指封建主義的貴族文學和廟堂 文學,中國文學步入了從文言走向白話、從貴族走向平民的發(fā)展征程。 第7章辨析了五四激進主義的偏激限度。指出五四激進文人在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觀念相互交 織的夾縫和困境中不斷突圍,雖著眼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轉型和建設,又沿襲晚清政治激進主義的 余緒,以致于紛紛放棄思想啟蒙轉向政治革命;固然發(fā)現(xiàn)了掩埋地底多年默默無聞的“民間”, 但情感塞調和立場又無法真正擺脫貴族情趣的誘惑;雖一貫立言務求標新立異,態(tài)度?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I206.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佳明;;告別激進主義[J];書屋;2011年04期
2 王文江;;傳統(tǒng)的非科學批判——談五四新文化運動激進主義者的態(tài)度[J];滄桑;2008年03期
3 柴文華;論中國近現(xiàn)代的文化激進主義[J];現(xiàn)代哲學;2004年02期
4 胡偉希,田薇;20世紀中國“文化激進主義思潮”芻議[J];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5 陳百明;近年來國內對文化激進主義的批判綜述[J];文藝理論與批評;1997年01期
6 ;關于激進主義[J];文藝理論研究;1997年03期
7 翟文奇;中國的無政府主義運動在巴黎[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8 方之光;;近代激進主義思潮是清政府逼出來的[J];蘇州文博論叢;2011年00期
9 李麗;李明宇;;文化激進主義的科學觀[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8年04期
10 雪珥;;激進主義害死中國[J];記者觀察;2013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朱達秋;;世紀俄羅斯的文化激進主義[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俞祖華;趙慧峰;;近代中國激進主義思潮研究綜述[A];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朱達秋;;19世紀俄羅斯的文化激進主義[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4 凌端明;;五四文學激進主義思潮的政治想象[A];“決策論壇——區(qū)域發(fā)展與公共政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6年
5 呂周聚;;偏至:策略還是目的?——論魯迅的“偏至”思想兼及五四時期的激進主義思想[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胡偉希;;中國自由主義與激進主義之比較——從清末民初到五四時期為個案的心理類型學分析[A];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左玉河;反傳統(tǒng)、激進主義與五四新文化運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
2 原任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現(xiàn)任湖南省社科聯(lián)主席、研究員,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湘潭大學兼職教授 鄭佳明;告別激進主義[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1年
3 大衛(wèi)·安東尼 劉智利/編譯;反思激進主義[N];社會科學報;2004年
4 李公明;Loft:文化邊緣的激進主義情懷[N];深圳商報;2004年
5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李公明;不能把激進主義的歷史起點歸咎于“五四”[N];社會科學報;2015年
6 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兩岸三地、華語媒體中著名的戰(zhàn)地女記者、知名的國際觀察家 張翠容;激進主義的幽靈[N];中國經(jīng)營報;2012年
7 廣州大學法學院 王鷹;反思美國法律激進主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
8 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交通經(jīng)濟與政策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 馮蘇葦 廣州市客運交通管理處處長 蘇奎;出租車改革要警惕激進主義[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6年
9 本報記者 楊逸淇;以“中道理性”超越極化思維[N];文匯報;2012年
10 胡偉希(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在思想與德性互化的每一瞬間[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岳凱華;五四激進主義的緣起與中國新文學的發(fā)生[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羅辛谷;貴族激進主義的文化政治[D];復旦大學;2012年
3 杜潔;馬克思主義在泰國的傳播與影響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亞雄;中國文化激進主義與文化保守主義關系研究[D];華僑大學;2012年
2 曾佳;平民知識分子別林斯基及其激進主義[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3 張鑫;王正廷與民國激進主義外交[D];外交學院;2015年
4 凌端明;五四時期文學激進主義思潮研究[D];華僑大學;2013年
5 連志強;清末民初激進主義的論說[D];南京大學;2014年
6 王曉;涅恰耶夫的活動和思想研究[D];蘇州科技學院;2009年
7 毛非一;汽車前臉設計的“新激進風格”趨勢及造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8 徐秋紅;對先鋒思潮的透徹觀照[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宋麗娜;晚清維新派的文化激進思想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10 劉社軍;文化激進主義的精英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
27599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2759961.html